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2017中山鸟卷作文精评
12017·“中山鸟卷”作文精细点评目录优秀作文(6篇)1.坚守孝,方为善2.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3.法律维系的亲情是何等悲哀4.养老问题的出口在哪里?5.为聂老汉的勇敢点赞6.法律难承亲情中等作文(5篇)1.亲情不应被遗忘2.莫让强制执行而伤了亲情3.百善“孝”为先4.解开孝之枷锁5.遵纪守法,人人有责低分作文(5篇)1.退一步海阔天空2.人无信,无以立3.信用4.老年得子,一败涂地5.责任,铭记于心【作文原题】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聂老汉年逾古稀,生活困难。因外出打工的儿子小聂,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官与小聂沟通无效后,法院遂将小聂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小聂因无法正常出行,工作受阻,只好到法院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优秀作文(6篇)1.坚守孝,方为善(以“观点”定为标题,清晰,显豁,醒目,扣题。标题的表述使用文言句式,显得古朴文雅,彰显文化底蕴。值得注意的是,以观点作为标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观点切题,二是语言精美。)子女因各种借口拖欠对老人赡养费的支付如今已屡见不鲜。(切入现实状况,引出话题。)今日,小聂一案的判处却引起了广泛关注。(“却”似有不妥,既2然“屡见不鲜”,则“广泛关注”没有来由。)在自身亦拮据的情况下,能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法院的判决已给出明确答案:坚守孝,方为善。(在引述材料内容后,迅速推出文章观点,这是考场作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可见,作者深谙此道。)从最浅层的方面看,小聂交付赡养费,本就是对法律规定义务的遵守与履行。这一点不论孝顺与否,作为公民便应当做到。由此看来,法院的判决不仅必须,而且正确。(以退为进笔法。先从“义务”切入,指出法院判决的正确。看似闲笔,实则为下文铺垫。)但交付赡养费仅仅是单纯的义务履行吗?(注意“但”,承上启下,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考场作文务必重视“清晰”,而清晰有赖于“过渡段”或“过渡词”来实现。)答案是否的。这种行为的背后,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与信用。(从上文“最浅层”,到此深入一层,从“义务”升格为“信用”。作者的逻辑性得以体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试问一个连赡养父母的责任都拒绝担负的人,如何让他负起工作上的责任?一个连按时交付赡养费都无法做到的人,该让人如何相信他的信用?(以“追问”形式展开,语势陡增。追问是行文的重要展开技术。)且不论父子间的恩情,但从父亲为他提供从小长大的物质保障而言,在父亲年迈之时对其进行赡养,本就是一种责任和担当,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推脱的,而小聂的失信行为换来工作、生活的阻碍,只能说是法院对其失责失信行为的正当告诫。(全段紧扣“信用”问题展开,语言晓畅,行文自如。)交付赡养费,从本源上看,是一个人孝顺的体现,父母不仅给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予了我们成长的各种保障,孝顺父母便成一种必然。(转入“孝顺”的论述。但此处与上文的斜街,略显松散,其原因正是少了与“信用”之间的语句纽带。比如段首开加一句:信用对于上下两代之间其实就是孝顺。)孝顺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需时时铭记在心。这是对养育自己成人的父母最好的报答。然而如今,孝字却在小聂心中缺失,这便是法院对其进行惩罚的根本原因。(全段围绕“孝顺”展开论述,题文照应。)或许有人会认为,小聂本就经济困难,支付赡养费还需借钱,这一判处太不近人情。(特别注意作者的“或许有人”这一行文技术。从思路上来说,这种从读者疑问角度出发切入的办法,能有效地拓展行文空间,增强文章的亲切感,在论述上,则可以加深文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法院的判决不仅是对小聂的警醒,更是对全社会的告诫。(从“社会”角度加以反驳。)人情不应体现在对恶劣行为的从轻判决,而应体现在对孝顺的最好履行。而且,讨论是否应赡养父母,本就是一种错误行为。(从“讨论”自身加以反驳。)社会何时已形成了为不孝找借口的风气?孝顺是我们本应坚守的理念,如今却成为人们讨价还价的谈资,这是否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的。(全段宕开一笔,从“疑问”切入,使文章内容得以深化。)孝顺不仅体现在对父母的赡养,更体现在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牵挂与关怀。坚守孝,令自己安心从容,令父母安享天年,这是小善;坚守孝,令社会洋溢孝顺之风,这是大善。(强化“孝顺”论题,从“小善”和“大善”两个角度深入。对比性的议论,有利于在思想上彰显深刻。)唯有坚守心中的孝,方能成为至善。(独句成段,再次点题,突出中心,又明确论点,这种处理,很符合考场作文的扣题要求。作者的考场作文意识,可见极强。)总评:本文卷面整洁,得了高分,亮点有:一是论点明确。在这个开放空3间较大的作文题中,作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展开论述,做到中心突出,首尾点题,很好。二是行文逻辑较为严密。考场作文的思路或逻辑往往不是依赖读者的推理来获得的,而更依赖段落语句来获得的,本文的写作则体现了这一点,上下文之间,连贯合理。三是语言朴实流畅。一般而言,精彩有表现力的语言,更容易征服读者。本文的语言回归平淡,风格质朴,没有华丽辞藻,连引用也少之又少。这种文风在清晰的卷面中还是有优势的。但还可以加强语言的文采。2.窥探无人赡养背后的社会保障体系缺口(此标题有穿透性,自然深刻。标题必须达到三个效果:①简洁明了,②体现观点和态度,③符合材料内涵。以此观之,此题目态度鲜明,切中了材料要害,属于优势题目。)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年过半百老人无人赡养,境遇极其困窘,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子女告到法庭以得到赡养费地现象,使亲情孝道被置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有人说,我们的社会已经亲情泯灭,道德沦丧。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本段的思路是引用加分析加质疑反问。不是简单地复述材料,而又紧扣材料的核心话题:无人赡养老人,付诸法律。这样的首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最后语句的反问与质疑很有议论气场。)就拿年逾古稀地聂老汉来说,他地生活很困难,但儿子小聂外出打工已经半年没有支付赡养费,聂老汉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再看小聂,他起初没有执行,于是被录入“失信被征行人”名单,结果因工作和出行受阻,小聂只好承认错误并借钱支付赡养费,这似乎也是被逼无奈下的举动。同样是无奈,大众好像自动会给小聂贴上“没人性”“冷血无情”地标签。七旬老人无人赡养,谁来担责?我们不能感情用事地单方面归咎于小聂,而要从更深层去探讨。(本段的思路是材料分析加观点总结加观点分析。此段表现了作者极强的分析意识,而且紧扣材料进行分析,没有任何跑题、偏题的可能,这样的思维模式非常值得称道。这也是让文段走向深刻的典型技术。另外,语词的使用简洁有力,如“无奈”“标签”“担责”等都是较为庄重、有力;语气上也郑重其事,体现了认真分析问题的态度。)诚然,小聂有着无可推诿的责任,他没有履行赡养父亲的义务,没有尽到做儿子的本分,但他自己本身的生活条件也很拮据,甚至连最后要支付的赡养费都是借钱支付的,他连赡养费都负担不起。显而易见,他外出打工挣的钱很少,可能连自己的生活都过的捉襟见肘,再苛责他准时定期支付赡养费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诚然”一词,让文段思路迂回曲折,说理显得更透彻、更理性、更辩证。抓住材料中的文字进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来看到问题,不武断、不强势,以理服人。关键还是分析到位,使用了还原人物身份、文本细读等阅读的方式来写作,打通了“读”“想”和“写”,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那么,老人的子女无力赡养,老人难道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吗?当然不是,我们还有社会保障在背后做支撑。但是,捏老汉并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他既没有收到每月的最低保障金,也没有体会到社会养老体系给予地救助和服务。可见,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很大的缺口,而潜在地养老危机随时都有可能从缺口中迸发出来。(“那么”“当然不是”“可见”这些衔接词语的使用很娴熟,说明作者写作上的连贯技术水平较高。分析深入,自然就能得出让人信服4的观点,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制度上的缺陷,这就让文章深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什么,是制度,是文化,是精神,是心态,是历史……)出现这一缺口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我们一向把家属作为最直接的赡养人,仅将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辅助地备用“人选”,意识不到要双管齐下才会成为坚实后盾,二是我们过分苛责子女应承担的义务,哪怕个人已无力负担也要强行使其负重,但我们忘记了社会的力量有多强大,动员社会群体也许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本段使用了原因分析技术,当然,更重要是这个分析是站得住脚的。从“措施”效果和“观念”判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可谓深入、辩证。)所以,要想堵住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口,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政府要关注并改善民生,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有关养老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确保“老有所养”惠及全社会。物质条件不足的子女需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政府再适当给予物质上的补助,也要建设和完善含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石老人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本段使用了措施解决技术,“政府”的角色永远是制度的承担者和责任人;措施的归类也无外乎“机制”“基础设施”“物质”“精神”,当然,能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基本能对付评论的深入性了。)莫让社会保障体系地缺口无限扩大,防微杜渐,从养老开始。让老人有人赡养,让子女无沉重经济危担,才算是真正为民谋福祉。赡养老人,始于子女终于社会。(结尾段,既有忧患意识,又有呐喊思想,还能回扣观点,关键在于两个思维的角度:“莫让”和“让”,这种否定肯定的结合,会让段落有层次、有力度,有一种思考推进的轨迹,会让分析更有力度、深度。)(总评:这篇文章在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①书写清晰,工整;②深入材料,观点鲜明突出;③用分析问题的思维来写文章,使得文章气势充足,而又以理服人;④语句衔接自然流畅,符合思考的轨迹;⑤思考深入,就事论事,一事一理,辩证分析技术使用纯熟;⑥所选的角度是材料的核心话题,紧扣材料,而又随时呼应材料。从本文看作者过了审题关、书写关、结构关、衔接关、分析关,思维深入,表达流畅,不愧为一篇上乘的考场作文。)3.法律维系的亲情是何等悲哀(观点明确新颖,感叹中强化悲凉感)孝道,凝聚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祖祖辈辈治国齐家的核心理念。(从“孝道”说起,颇显宽宏大气,又不失中肯,让人肃然起敬。)古人甚至卧病求鲤,当今却有人连赡养费都不愿支付,且不说违法,作为人应有的道德都丧尽。(穿越时间隧道的对比,孝心反差极大,除了震撼,就是激思。不过,典故有瑕,非“卧病求鲤”,乃“卧冰求鲤”也。)生之父母,授之父母,最终怎能忘记父母?(散发文言气息,节奏感强,一个反问,问出了究竟。)孝顺父母,是每人应尽的职责。聂老汉年逾古稀却要亲诉儿子,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这何尝不是天底下一大悲哀!(阐释孝道,不忘回归材料,可见,作者的材料意识不弱。双重否定,“否”出了深刻,写出了力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句虽熟,但精准。)本来关爱老幼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如今,却连亲生父亲都不愿赡养。(从文化传统的角度议论材料,直逼“孝道”的脆弱。)《陈情表》中李密放弃仕途只为照顾祖母,古代官员丁忧时要守丧两年,无丝竹之欢,无酒肉之乐。(古代的事例是一面镜子,从历史材料中找寻今天的答案。)在道德上,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在法律上,孝顺父母是公5民义务。(视角独特,分析很有层次感,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解读孝顺。)一个人对父母的态度便可得知此人品质优劣,行为是否得当,是衡量人的一大标准。(拓展适度,延伸合理,把“孝顺父母”一事置于人品的环境下反思,可见,作者收敛自如。)是本分,更是责任!(单独成段,真醒目,显重要,对前段的概括。这是考场作文吸引眼球的一大法宝。)靠法律维持的亲情是何等悲哀!(置于段首,不忘点题,点题何等重要。)自幼便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应当深谙父母之伟大。出自感恩,出自深爱,我们都应善待父母。
本文标题:2017中山鸟卷作文精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