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日俱进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参考答案:1-5.ABCAC6-10.CCBCA11.C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题1、否认世界统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D.二元论2、旧唯物主义关于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承认意识能动性B.抹煞意识能动性C.夸大意识能动性D.有时承认意识能动性,有时抹煞意识能动性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客观实在性”是指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B.物质的具体形状和结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4、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A.事物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方面B.事物中消极的方面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5、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A.物质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B.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C.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D.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过程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8、事物的质变是指A.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B.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C.事物处于相对平衡的、相对静止状态D.事物性质的变化9、量变是指A.事物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B.事物的变化由简单到复杂C.事物的显著突变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1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A.它的存在性B.它的物质性C.它的可知性D.它的矛盾性11、客观规律与人的关系是A.人可改变规律B.人可创造规律C.人可消灭规律D.人可认识和利用规律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存在性B.客观实在性C.运动D.发展13、“物是感觉的复合”这个命题表达的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4、“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B.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统一15、关于意识的本质,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C.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6、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A、一切从群众意愿出发B、一切从已获得的经验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7、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18、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A.事物发展过程的开始阶段只有差异,后来才有矛盾B.矛盾解决意味着矛盾终止C.矛盾只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D.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19、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于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20、矛盾是A.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对立面之间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C.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2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段话说明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23、区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是否受到多数人的拥护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D.出现时间的先后24、“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A.形而上学的方法B.相对主义的方法C.抓中心带动全盘的方法D.庸俗进化论的方法2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事物有否发展数量的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26、循环论观点的错误在于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没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B.否定了事物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C.片面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只承认螺旋式上升否定了波浪式前进27、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28、在量变过程中,事物呈现为A.显著变化状态B.绝对静止状态C.相对静止状态D.飞跃状态29、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A.肯定和否定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D.同一和斗争3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31、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它是指A.新的全盘抛弃旧的B.事物发展的连续性C.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D.新事物对旧事物全盘继承3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34、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35、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36、列宁的物质定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D.正确的处理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37、“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3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发挥B.集体智慧的调动C.解放思想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39、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D.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40、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A.一分为二B.运动就是一切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参考答案:1-5.DBCDA6-10.CBDDB11-15.DBABD16-20.CDDAA21-25.DABAB26-30.CCCBC31-35.CCACB36-60.DCDBD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单项选择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4、“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0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人C.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运动的人D.人的意识11、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12、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3、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指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B.实践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C.实践有历史局限性,它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D.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5、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6、“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7、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参考答案:1-5BACBC6-10CBDAC11-15DACCB16-17BC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单项选择题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2.社会历
本文标题:马原选择题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