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护理部韩瑾琪主要内容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166例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暴发;1998年福建南平59例肌注部位偶发分支杆菌感染暴发;2003~2004年吉林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有偿供血导致约24例感染艾滋病;黑龙江北安建设农场职工医院非法采供血导致19名感染艾滋病;2005年12月,安徽宿州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全部眼球感染,9例眼球被摘除。2008年9月:西安新生儿感染爆发事件,8例死亡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一、医务人员管理1.按卫生部职业服装要求穿戴整洁,定期更换,不戴耳坠,不穿拖鞋、不穿工作服就餐、入厕。2.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帽子、口罩。3.工作人员保持清洁,采用流动水洗手,手指甲短,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肥皂干燥存放,擦手巾每日消毒更换。4.手术室、产房、新生儿室、ICU、烧伤病房、肠道门诊应配置脚踏式或感应式水龙头。二、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管理1.凡能耐高温、高热的高危险度器材(含手术刀、剪)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或微波等方法灭菌,不耐热的高危险度器材可用戊二醛浸泡等方法进行灭菌。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达灭菌效果需要2%浓度浸泡10小时,达消毒效果需浸泡20-45分钟。取出灭菌水冲洗干净无菌擦干后使用。使用中应加强浓度监测2.内窥镜用2%戊二醛消毒,连续使用时,使用间隔中消毒20分钟,每使用前和结束后消毒45分钟,首次清洗要用加酶清洗剂,流水清洗。3.呼吸机、麻醉机各连接管道及面罩、气管导管、吸氧管、湿化瓶、超声雾化器等必须消毒合格凉干后备用。4.各种引流管、引流瓶、导管和吸引管、体温表、皮试针做到一人一支一管一用一消毒。三、使用中消毒剂管理1.购进的消毒剂必须具备卫生部许可批件、陕西省卫生厅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包装及标识符合规定要求。2.应按消毒剂的特点和使用说明正确配置。3.对使用中消毒剂符合相关规定。灭菌剂:戊二醛过氧乙酸高效消毒剂: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84液)中效消毒剂:乙醇碘伏碘酊皮肤和粘膜消毒方法:1)皮肤消毒:用2%碘酊涂擦,待干后75%乙醇擦拭。或含有有效碘0.5%的碘伏涂擦2遍待干。2)粘膜消毒:含有有效碘0.5%的碘伏涂擦2遍四、空气消毒管理Ⅰ类、Ⅱ类环境采用动态空气消毒。Ⅲ类环境中的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采用臭氧或紫外线消毒。五、环境消毒管理1.医疗区环境清洁、整齐,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划分清楚。2.操作台(盘)、治疗车每日使用前必须用清洁抹布擦拭。。3.三区用物分开使用,抹布、拖布分区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标记清楚。4.不得在走廊清点污物、污布,湿式扫床做到一床一巾一用一消毒,并清洗晾干。六、终末消毒管理1.每次检查、治疗结束后对环境、用品和手应进行相应消毒处理。2.病人出院后床单应进行终末消毒,病床、桌椅(柜)用消毒业擦洗,热水瓶、面盆、脚盆、便器、痰盂等分别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备用。九、无菌技术操作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1)环境清洁:无菌操作前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2)工作人员:修剪指甲,洗手,戴好帽子、口罩。必要时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3)物品保管: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内,无菌包外要注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物品按有效期或失效期先后顺序安放。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以7d为宜,过期或包布受潮均应重新灭菌。(4)取无菌物:工作人员面向无菌区域,用无菌钳取无菌物品,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注意不可跨越无菌区域。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5)保持无菌: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讲话、咳大喷嚏。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不可使用。(6)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防止交叉感染。2.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合格率为100%。3.各种治疗、注射、输液必须使用治疗车或无菌盘,静脉用药、肌注用药必须现用现配,操作前必须用洗手。十、无菌物品管理1.无菌物品分类专室、专柜或专格干燥密闭存放,无菌包外有化学标识,标签上应注明灭菌日期及有效期。无过期物品,有责任者签名。2.压力蒸汽灭菌包外形尺寸一般不大于30×30×25㎝3,重量不超过5公斤,器械重量不超过7公斤。3.无菌持物钳,容器配套,一罐一件,浸泡液面为钳轴节以上2/3中1/2。每周更换罐钳及消毒液一次,禁止用无菌钳敲击安瓿。有条件者尽量采用干罐式存放。十一、无菌区域管理1.无菌区域布局合理,各种物品按规范定位定数放置,保持干燥、清洁、无菌。操作台、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摆放无菌物品及操作过程中用品,下层为污染区,摆放污袋、弯盘及用后物品。2.无菌区域内尽量不设水池和固定垃圾桶。3.物品存放离地不少于20cm,离顶不少于50cm,离墙不少于5cm。十二、一次性用品管理1.购进的一次性用品均必须具备部级许可证件、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其中一次性使用的输液(血)器,无菌注射器必须“三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齐全。2.进货入库必须进行质量验收,外包装标识齐全、规范,包装不规范或有破损、潮湿者不得入库3.库存时要求专室存放、专人管理,离地、离墙上架,标识清楚。4.每购进一批产品(同一批号)按输液器20套,注射器20具(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单独计算),抽样做无菌试验和热源筛检合格后方可发放。5.有验收、发放、回收登记制度且各种记录完整。6.一次性用品用后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统一收回处理,不得有流失。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陕西省卫生厅文件《关于加强孕产期保健工作的意见》陕西省卫生厅文件《关于印发产科建设标准的通知》产房建筑要求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环境清洁,安静、无污染源,相对独立,便于管理三区划分明显,标志明确,各区段有上下水设备室内墙面应瓷砖齐顶,地面用瓷砖或水磨石,不设地漏,墙壁、屋顶、地面便于清洗和消毒。门窗严密,光线充足,室温应保持23-26℃.产房应与母婴和新生儿室相邻近,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现阶段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产妇,还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2.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3.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新生儿病房(室)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1.病房(室)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2.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床间距不少于90cm,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输血科(血库)的医院感染管理输血科(库)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布局合理,应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采血室和输血治疗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区设在半清洁区。管理要求: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2.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3.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5.储血冰箱应专用于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感染病人自体采集的血液应隔离储存,并设明显标志。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前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和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职业防护知识关爱您的病人关爱您自己做好职业暴露防护利己利家利社会背景自1984年世界上报道了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以来.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一直受到关注。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1983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制订了《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我国在职业安全防护方面起步较美国晚,在90年代后期有了这方面报道,在本世纪初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毛秀英致力于护理专业职业防护的调查研究,大量的数据表明“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目前她仍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护理工作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职业感染机会,要有职业安全防范意识,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职业危害。物理因素:针刺伤噪声针刺伤(医疗锐器伤)国外文献报道,护士是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易接受的血液、体液的人群且多为危险性接触,刺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噪声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燥、头痛和听力下降等。噪声严重的科室有手术室、急诊室、供应室等,主要噪音来源为机器声、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放射线化学因素消毒剂麻醉废气化疗药物消毒剂戊二醛、臭氧都是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对皮肤和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本文标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