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盾构到达端头加固失效再处理技术
76 2010(07) CONSTRUCTIONMECHANIZATION建筑机械化 2010(07) 77在盾构到达施工中,如果到达端头地层条件较差,洞门破除或盾构进洞时,洞门处可能会漏水、涌砂,导致上部土层坍塌、地面沉陷、隧道变形等事故。为了减少盾构到达施工风险,通常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或注浆等方法对到达端头进行预加固处理。由于处理方法本身工艺缺陷和质量控制等原因,经常出现加固效果不满足要求的情况,需进行再加固处理。如果盾构已进入加固区,再加固处理难度将会大大增加。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一种盾构端头再加固处理技术。1 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环中线)是深圳大运会重要工程之一,是深圳市近期线网的骨干线路。临海站~宝华站盾构区间属5号线中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紧的工程项目,采用两台德国海瑞克Ø6250mm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隧道内径5400mm,外径6000mm,区间右线长585.702m,左线长607.707m,区间总长1193.409m。盾构线路从临海站始发西行,到达宝华路后沿宝华路北上,到达宝华站南端盾构吊出井。宝华站南到达端头地层主要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隧道埋深17.5m。隧道底部以下以砾砂、粉砂层为主,洞身周围为全断面砂层,属软弱地层,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很差,存在涌砂、坍塌危险。该端头原先采用Ø600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且在洞门镜面进行了水平注双液浆。加固后进行了地面取芯和洞门水平探孔检查,加固效果良好。但当左线盾构碰壁后,再次在洞门处打水平探孔检查,出现大量水夹带中细砂喷出,且压力较大。说明加固体已失效,必需采取再加固处理措施。2 工程地质1)水文地质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海水等地表水的渗透,地下水与海水存在互补。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差异,砂层中的水略具承压性,与海水形成连通性。因南端头属填海区,且靠近海边,地下水极其丰富,前期已经施作的降水井,在不间断抽水的情况下,只能将水位降至16m左右,无法降至洞门范围以下。2)地层类别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以及地质纵断面图,到达端头隧道拱顶及洞身范围主要为:①1填土、②1淤泥、③5粉质粘土,隧道底板以下以③11砾砂、③7粉砂层为主,洞身周围为全断面砂层属软弱地层。淤泥、砂层厚,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很差,存在涌砂、坍塌危险(如图1)。盾构到达端头加固失效再处理技术Retreatmenttechniqueofshieldarrivalendsocketstrengthenfailure陈钦亮1,钟志全2CHENQin-liang,ZHONGZhi-quan(1.广东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2.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关键词]盾构到达是盾构法施工中的重大风险点之一。当盾构到达端地层自稳性较差时,通常会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或注浆等方法进行端头预加固处理。但也存在盾构进入加固区后发现加固效果不满足要求的情况,这时再加固处理的难度很大。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一种盾构碰壁后端头加固失效再处理技术,以供同仁参考。盾构到达;端头加固;加固失效;再加固ShieldEquipment&Project盾构工程3 原加固方案到达端头井外地层原采用密排∅600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左线加固平面尺寸为12.1m×6m,右线加固平面尺寸为12.1m×5.1m,旋喷桩深至隧道底部以下2.5m;在地面设置3个降水井,到达期间进行降水,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洞门范围以下,确保施工安全(见图2)。由于加固效果不理想,左线盾构碰壁后,洞门处底部探孔出现流水涌砂现象,加上地下水位过高,水量大,不具备正常破除洞门条件。图1左线到达端头地层分布图图2端头原旋喷桩加固方案4 再加固处理技术措施4.1 再加固处理方案由于到达端头原有加固体失效,洞门与地下水已连通,而且地下水源补给丰富,因此盾构顺利进洞到达的关键在于隔断洞门与地下水的连接通道,同时采用的再处理措施以不能破坏已成形的管片隧道为原则。根据以上思路,在左线实施了以连续墙+钢板桩+袖阀管注浆+降水井组合形成止水帷幕的再加固处理方案,即在原加固体四周施作一道素混凝土连续墙+钢板桩的框架,钢板桩在盾构隧道正上方位置,钢板桩与隧道管片间的间隙采用隧道内袖阀管注浆封堵。右线因盾构未到达加固区,则采用连续墙+降水井组合形成止水帷幕。因为左线盾构已经顶到车站端头连续墙,为了将盾构全部包在止水帷幕中,连续墙+钢板桩形成的框架为13.3m×22.4m,而右线盾构还未到达端头位置,则全部采用连续墙为止水帷幕,尺寸为10.4m×9.9m。具体布置如图3所示。连续墙透过③11砾砂层,深度约为22.7m。左线隧道上方位置使用的钢板桩加固区域长度为7m,每根钢板桩需要打入的深度应经严格计算,保证钢板桩与成型管片保持300mm的距离,以防对成型隧道造成破坏。素混凝土连续墙、钢板桩与隧道关系如图4所示。图3连续墙布置方式改进后的实施对策4.2 施工重难点4.2.1 钢板桩、管片、素混凝土连续墙的搭接要严格控制好三者之间的尺寸,特别是钢板盾构工程ShieldEquipment&Project76 2010(07) CONSTRUCTIONMECHANIZATION建筑机械化 2010(07) 77在盾构到达施工中,如果到达端头地层条件较差,洞门破除或盾构进洞时,洞门处可能会漏水、涌砂,导致上部土层坍塌、地面沉陷、隧道变形等事故。为了减少盾构到达施工风险,通常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或注浆等方法对到达端头进行预加固处理。由于处理方法本身工艺缺陷和质量控制等原因,经常出现加固效果不满足要求的情况,需进行再加固处理。如果盾构已进入加固区,再加固处理难度将会大大增加。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一种盾构端头再加固处理技术。1 工程概况深圳地铁5号线(环中线)是深圳大运会重要工程之一,是深圳市近期线网的骨干线路。临海站~宝华站盾构区间属5号线中施工难度较大、工期较紧的工程项目,采用两台德国海瑞克Ø6250mm土压平衡盾构施工。隧道内径5400mm,外径6000mm,区间右线长585.702m,左线长607.707m,区间总长1193.409m。盾构线路从临海站始发西行,到达宝华路后沿宝华路北上,到达宝华站南端盾构吊出井。宝华站南到达端头地层主要为填土、淤泥、粉质粘土,隧道埋深17.5m。隧道底部以下以砾砂、粉砂层为主,洞身周围为全断面砂层,属软弱地层,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很差,存在涌砂、坍塌危险。该端头原先采用Ø600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且在洞门镜面进行了水平注双液浆。加固后进行了地面取芯和洞门水平探孔检查,加固效果良好。但当左线盾构碰壁后,再次在洞门处打水平探孔检查,出现大量水夹带中细砂喷出,且压力较大。说明加固体已失效,必需采取再加固处理措施。2 工程地质1)水文地质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海水等地表水的渗透,地下水与海水存在互补。由于地层的渗透性差异,砂层中的水略具承压性,与海水形成连通性。因南端头属填海区,且靠近海边,地下水极其丰富,前期已经施作的降水井,在不间断抽水的情况下,只能将水位降至16m左右,无法降至洞门范围以下。2)地层类别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以及地质纵断面图,到达端头隧道拱顶及洞身范围主要为:①1填土、②1淤泥、③5粉质粘土,隧道底板以下以③11砾砂、③7粉砂层为主,洞身周围为全断面砂层属软弱地层。淤泥、砂层厚,地下水丰富,稳定性很差,存在涌砂、坍塌危险(如图1)。盾构到达端头加固失效再处理技术Retreatmenttechniqueofshieldarrivalendsocketstrengthenfailure陈钦亮1,钟志全2CHENQin-liang,ZHONGZhi-quan(1.广东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2.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关键词]盾构到达是盾构法施工中的重大风险点之一。当盾构到达端地层自稳性较差时,通常会采用搅拌桩、旋喷桩或注浆等方法进行端头预加固处理。但也存在盾构进入加固区后发现加固效果不满足要求的情况,这时再加固处理的难度很大。本文通过实例介绍一种盾构碰壁后端头加固失效再处理技术,以供同仁参考。盾构到达;端头加固;加固失效;再加固ShieldEquipment&Project盾构工程3 原加固方案到达端头井外地层原采用密排∅600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左线加固平面尺寸为12.1m×6m,右线加固平面尺寸为12.1m×5.1m,旋喷桩深至隧道底部以下2.5m;在地面设置3个降水井,到达期间进行降水,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洞门范围以下,确保施工安全(见图2)。由于加固效果不理想,左线盾构碰壁后,洞门处底部探孔出现流水涌砂现象,加上地下水位过高,水量大,不具备正常破除洞门条件。图1左线到达端头地层分布图图2端头原旋喷桩加固方案4 再加固处理技术措施4.1 再加固处理方案由于到达端头原有加固体失效,洞门与地下水已连通,而且地下水源补给丰富,因此盾构顺利进洞到达的关键在于隔断洞门与地下水的连接通道,同时采用的再处理措施以不能破坏已成形的管片隧道为原则。根据以上思路,在左线实施了以连续墙+钢板桩+袖阀管注浆+降水井组合形成止水帷幕的再加固处理方案,即在原加固体四周施作一道素混凝土连续墙+钢板桩的框架,钢板桩在盾构隧道正上方位置,钢板桩与隧道管片间的间隙采用隧道内袖阀管注浆封堵。右线因盾构未到达加固区,则采用连续墙+降水井组合形成止水帷幕。因为左线盾构已经顶到车站端头连续墙,为了将盾构全部包在止水帷幕中,连续墙+钢板桩形成的框架为13.3m×22.4m,而右线盾构还未到达端头位置,则全部采用连续墙为止水帷幕,尺寸为10.4m×9.9m。具体布置如图3所示。连续墙透过③11砾砂层,深度约为22.7m。左线隧道上方位置使用的钢板桩加固区域长度为7m,每根钢板桩需要打入的深度应经严格计算,保证钢板桩与成型管片保持300mm的距离,以防对成型隧道造成破坏。素混凝土连续墙、钢板桩与隧道关系如图4所示。图3连续墙布置方式改进后的实施对策4.2 施工重难点4.2.1 钢板桩、管片、素混凝土连续墙的搭接要严格控制好三者之间的尺寸,特别是钢板盾构工程ShieldEquipment&Project78 2010(07) CONSTRUCTIONMECHANIZATION建筑机械化 2010(07) 79桩、素混凝土两者与管片之间的尺寸,保护好成型隧道。在钢板桩与管片之间、钢板桩与素混凝土连续墙之间、管片与素混凝土连续墙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空隙,而这些空隙就是本方案实施的最大风险所在,所以需要把这些空隙通过深孔注浆进行封堵,以达到止水的效果。4.2.2 新旧连续墙的搭接新旧连续墙之间很难达到紧密搭接。通过采用方锤对接头部位进行修刷,把旧连续墙该部分尽可能的冲刷平整,使新旧连续墙的搭接尽可能紧密的搭接,防止该处渗漏。4.2.3 降水井的布置已经施工的素混凝土连续墙、隧道上方的钢板桩围幕,都是减少水源的措施。在保留原有3个降水井的基础上增加5个降水井(见图3)。在素混凝土连续墙加固区内外各有4个降水井,8个降水井同时进行降水,以加固区外侧降水为主,内侧降水为辅的方针,将水位降至隧道底以下。4.2.4 隧道内注浆钢板桩、管片、素混凝土连续墙之间缝隙采用注浆封堵。首先计算钢板桩位置对应的管片环号,然后对该环及相邻环管片进行整环隧道内袖阀管注浆。注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控制注浆压力对隧道的影响 此工艺只是对隧道周围地层进行加固,不需太大的压力,而且可以多次重复注浆,能够确保注浆加固的效果。根据以往管片补充注浆经验,注浆压力一般设定为外界水压+0.5~1MPa。注浆加固时每次只作单孔注浆,严格控制在外界水压+1MPa以下。实践经验证明,在该压力以下进行管片补充图4素混凝土连续墙、钢板桩与隧道关系示意图注浆对管片结构无影响,不会造成管片变形,但注浆时必须要有专人观察,并定期监测管片。2)防止注浆施工过程喷涌 由于隧道埋深大,而且加固区地层主要以粉砂、粗砂层为主,因此在隧道内成孔时,须防止管内产生喷涌。注浆时采用特制的复合袖阀
本文标题:盾构到达端头加固失效再处理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49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