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
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一、症状分析马铃薯病毒病田间表现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症状类型可归纳如下:(1)花叶型。叶面出现淡绿、黄绿和浓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有轻花叶、重花叶、皱缩花叶和黄斑花叶之分),叶片基本不变小,或变小、皱缩,植株矮化。(2)卷叶型。叶缘向上卷曲,甚至呈圆筒状,色淡,变硬革质化,有时叶背出现紫红色。(3)坏死型(或称条斑型)。叶脉、叶柄、茎枝出现褐色坏死斑或连合成条斑,甚至叶片萎垂、枯死或脱落。(4)丛枝及束顶型。分枝纤细而多,缩节丛生或束顶,叶小花少,明显矮缩。二、发病特点毒源主要来自种薯和野生寄主上,带毒种薯为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种薯调运可将病毒作远距离传播。病薯和病种子(个别)长出的植株一般都有病。在植株生长期间,病毒通过昆虫或汁液等传播,引起再侵染。高温特别是土温高(25℃),既有利于传毒蚜虫的繁殖和传毒活动,又会降低薯块的生活力,从而削弱了对病毒的抵抗力,往往容易感病,引起种薯退化。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三、传播途径以上几种病毒都可通过蚜虫及汁液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虫发生量大发病重。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从而利于该病扩展,加重受害程度,故一般冷凉山区栽植的马铃薯发病轻。品种抗病性及栽培措施都会影响本病的发生程度。四、农业防治(1)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品种基地应建立在冷凉地区,繁殖无病毒或未退化的良种)。(2)采用无毒种薯,各地要建立无毒种薯繁育基地,原种田应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并通过各种检测方法汰除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生产田还可通过二季作或夏播获得种薯。(3)一季作地区实行夏播,使块茎在冷凉季节形成,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二季作地区春季用早熟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早播早收,秋季适当晚播、早收,可减轻发病。(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申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五、使用产品:《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控制、《病毒2号》——预防六、防治方法:预防:在病害常发期使用《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40g+有机硅5克,兑水15kg喷雾,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植株感染病毒敏感期为:花前。控制:初发现病毒病株,使用《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40克+有机硅1包兑水15公斤,进行全株喷雾,3天1次,连用2-3次,待病情完全得到控制后转为预防。备注:在进行病毒病预防时,为节约人力,可使用30斤水加《TY病毒2号》50—70Ml进行与其它产品复配使用,复配时,先将本公司《TY病毒2号》稀释为母液,再加入其它产品。控制效果描述:用药2-3次后,病情得到控制,不再蔓延。控制效果观察时间:用药3次后(7—10天)效果最明显,若期间仍有病株(隐形病株)表现属正常。七、注意事项:1、《奥力克——蔬菜病毒专用》不能与杀虫剂、杀菌剂混用,首次稀释用水量应在10斤以上;稀释后药液正常颜色为深红色。3、若使用过程中出现卷叶现象,属正常,一般2天左右既能恢复。4、使用产品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全部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建议采用托喷方式,以便使药液能被叶片正反面充分吸收。5、如用药后4小时内遇雨,需重新喷雾。八、产品性能优势:1.对病毒病原具有钝化、抑制双重功效,能很好的防控病毒病危害。2.具有营养保健作用:内含黄芪多糖、葡糖糖等营养成分,能从根本上增强株体免疫力,提高株体抗病能力。3.防控效果稳定性高(本品是控制+营养,病情得到控制后,不易复发)、持效期长。
本文标题:马铃薯病毒病防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53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