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与污水处理、沼气发酵传染与免疫微生物的共同特点:(一)体积小,相对表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性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在生物界中,细菌与其他生物相比,其繁殖速度一般比较快,主要原因是()A、细菌表面积相对较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细菌的代谢类型比较多,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C、细菌的酶系统相对多样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繁殖D、细菌的外表面具有菌毛、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有利于个体进行繁殖活动A细菌一、细菌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功能:(一)形态及染色情况:1、形态:2、染色情况:(二)细菌细胞的构造:1、一般构造:2、特殊结构:二、细菌群体(菌落)的形态:细菌形态细菌形态染色情况(二)细菌细胞的构造:1、一般构造:(1)细胞壁:①功能:固定细胞外形;协助鞭毛运动;保护细胞免受损伤;是正常细胞的必需成分;阻碍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抗生素);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②构造:细胞壁的构造A、G+细菌肽聚糖的结构:肽聚糖分子由大量小分子单体构成,每一个肽聚糖单体含三个组成部分:①双糖单位:即由一个N-乙酰葡萄胺与一个N-乙酰胞壁酸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②短肽“尾”:即由4个氨基酸按L型与D型交替的方式连接而成。③肽“桥”: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这一肽桥的氨基端与前一肽聚糖单体“尾中”的第四个氨基酸——D-丙氨酸的羧基相连接,而它的羧基端又与后一肽聚糖单体肽“尾”中的第三个氨基酸——碱性L-赖氨酸相连,从而使两个单体肽聚糖单体交联起来。肽聚糖中的肽桥L-赖氨酸金黄色葡萄球菌G+细菌肽聚糖的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A、脂蛋白B、磷壁酸C、脂多糖D、肽聚糖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的特有成分是()A、脂多糖B、肽聚糖C、N-乙酰葡萄糖胺D、磷壁酸DD抗生素青霉素主要通过抑制壁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壁的形成。G+细菌细胞壁中壁酸的含量极高,所以,对青霉素很敏感;G-菌鼻酸含量极低,对青霉素不敏感。核糖体30S小亚基对四环素和链霉素很敏感,50S大亚基对红霉素和氯霉素很敏感。抗生素多是通过干扰多肽链翻译这一环节起抑菌作用的。抗生素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是由于()A、青霉素干扰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B、青霉素能溶解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C、青霉素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合成胞壁酸D、青霉素能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质膜,导致细胞质的流出A青霉素对人体无毒性是因为()A、细胞膜表面无青霉素受体B、细菌能产生分解青霉素的酶C、青霉素不能通过细胞膜D、细胞无细胞壁结构D为什么G染色会出现不同的染色结果呢?G-细胞壁,由于肽聚糖含量小,网孔大,又由于被乙醇脱水(脂)后,网孔进一步增大,所以在脱色时,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有机溶剂所提取,故只能显示后来的沙黄番红的颜色,而G+恰相反。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性不同是因为()A、细菌的致病力不同B、细菌的致病性不同C、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不同D、细菌的生理功能不同革兰氏染色的实践意义是()A、细菌分类的重要方法B、鉴定细菌的简便方法C、判断细菌生理类型的主要方法D、测定细菌细胞壁结构的辅助方法CB(2)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多功能性)①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运送、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组分的场所和合成荚膜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鞭毛的着生点和为其提供能量。间体(中膜体)间体: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一般位于细胞分裂部位或其临近。在G+性菌中间体比较明显。间体的生理功能:①间体在细胞分裂时常位于细胞的中央,环状DNA以膜为支点,按双向复制方式复制为两个DNA子环,此时,中膜体一分为二。因此认为可能与DNA复制与横隔壁形成有关;②位于细胞周围的间体可能是分泌胞外酶(如青霉素酶)的地点;③间体作为细胞呼吸时的氧化磷酸化中心,起着真核生物中线粒体的作用。但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间体”仅是电镜制片时因脱水操作而引起的一种赝像。⑶细胞质:细胞膜以内除核质体外的一切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总称细胞质。其主要成分为:核糖体、贮藏物、各种酶、中间代谢物、无机盐、质粒、少数细菌细胞还有伴孢晶体和气泡等。2、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糖被、鞭毛、菌毛和芽孢。(1)糖被: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附着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根据厚度不同可分成:微荚膜、荚膜、粘液层。主要成分:多糖、多肽、蛋白质。作用:①保护细菌免受干旱损伤,对致病菌来说可保护他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②贮存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时用。③堆积某些代谢废物。④通过荚膜使菌体附着在物体表面。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与生产关系:可产生很多工业产品,利用肠膜明串珠菌荚膜提取聚葡萄糖制备代血浆或葡萄糖凝胶试剂。破坏作用:有些细胞的荚膜能使糖液、酒、奶、面包等食品发粘变质;增加某些致病菌的致病力等。(2)鞭毛和菌毛:①鞭毛:某些细菌体表着生的丝状、波状附属物,一般有1~数十根.证明鞭毛存在的方法:A、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B、光镜下染色观察C、悬滴片(水浸片)观察其运动D、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看其周围是否混浊E、菌落边缘不整齐,大而薄,不规则等。鞭毛的着生方式:一端单生、一端丛生、两端单生、两端丛生、周生鞭毛在各类细菌中,弧菌、螺菌和假单孢菌普遍都长鞭毛,杆菌中,有的长,有的不长;球菌中只有个别属长。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且运动速度很高。也是菌种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指标。②菌毛:又叫(纤毛、伞毛、绒毛、须毛)是长在细菌体表的一种纤细(直径7-9nm)、中空(直径2-2.5nm)短直、数量较多(250-300)的蛋白质附属物,一般多见于G-中,功能是使细菌较牢固地粘连在物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上。大部分为致病菌。性菌毛:是一种特殊的菌毛,比菌毛稍长,每个细胞有1~4根;其功能是在不同性别的菌株间传递DNA片段;多存于G-中。鞭毛的主要作用是()A、与细菌运动性有关B、与细菌分裂有关C、与细菌结合有关D、与细菌抵抗力有关A关于菌毛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B、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能力有关D、菌毛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B细菌的性菌毛具有以下哪一项功能()A、运动B、吸附C、传递DNAD、传递激素类似物C关于菌毛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B、能直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C、性菌毛与细菌接合有关D、普通菌毛与细菌致病力有关B⑶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特性: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能产生芽孢的细菌种类并不多,主要是G+杆菌,即芽孢杆菌科的两个属(好氧性的芽孢杆菌属和厌氧性的梭菌属)芽孢的构造:芽孢之所以耐高温,是因为其含有耐热的吡啶-2,6-二羧酸(DPA)芽孢的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成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过程:活化出芽生长活化的方法:短期加热、低PH环境、还原剂处理。活化后要立即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去,否则将恢复到休眠状态。研究芽孢的意义:①在鉴定菌种时用②芽孢的存在有利于菌种的筛选和保藏③可代表灭菌的程度。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椎形的碱性蛋白质晶体(内毒素,它由18种氨基酸组成,对200多种磷翅目昆虫有毒害作用,因而可制成细菌杀虫剂。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A、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B、细菌以形成芽孢的方式繁殖C、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D、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A芽孢的生长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因为()A、一个芽孢发芽只能生成一个菌体B、不是所有的细菌都能产生芽孢C、芽孢只能处于休眠状态D、芽孢没有新陈代谢特征A细菌培养基通常在121℃的压力锅中灭菌。如果只是在100℃的温度下将细菌培养基灭菌,如下哪一种生物仍会存活()A、大肠杆菌B、一种青霉C、枯草芽孢杆菌D、鼠伤寒沙门氏菌C在进行消毒灭菌时,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最佳依据是()A、细菌的繁殖体是否被完全杀死B、细菌的营养体是否被完全杀死C、细菌的芽孢是否被完全杀死D、细菌的蛋白质是否已全部发生变性C最常见的杀虫剂之一是下列哪种生物产生的()A、苏云金芽孢杆菌B、沙门氏菌C、嗜热脂肪芽孢杆菌D、蜡状芽孢杆菌E、大肠杆菌A主要成分:多糖、多肽或蛋白质荚膜功能:1、抗干燥、抗吞噬2、可作为贮存养料3、具有渗透屏障作用4、表面附着作用5、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根瘤菌和豆科植物)6、堆积代谢废物关于荚膜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与细菌分裂有关B、与细菌运动力有关C、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D、与细菌的染色有关C二、细菌群体(菌落)的形态:菌落:是由单个细菌细胞经生长繁殖而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菌苔:多个菌落融合到一起形成。菌落的形成有种的稳定性和专一性,因此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计数、选种和育种工作中。菌落菌落:肉眼可见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不同细菌的菌落具有不同特征,表现在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菌落特征是鉴别菌种的主要依据。菌落有鞭毛细菌:大而扁平,边缘成波状或锯齿状。无鞭毛细菌:较小较厚,边缘整齐。有荚膜细菌:菌落光滑。S型无荚膜细菌:菌落粗糙。R型细菌的繁殖(1)细菌的基因组作为一个复制子进行复制。(2)环状DNA分子双向复制。(3)不受细胞分裂周期的限制,可以连续进行(真核细胞的DNA复制局限在间期的S期)(4)复制、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时间和空间上是连续的。人们常用菌类含量来检测水质污染的程度,这种菌类是()A、乳酸菌B、大肠杆菌C、根瘤菌D、结核菌下列与儿童龋齿形成有关的是()A、霉菌B、醋酸杆菌C、乳酸菌D、棒状杆菌BC下列不是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的是()A、抗毒素B、外毒素C、维生素D、色素A缺壁细胞缺壁细胞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在自然环境中形成缺壁突变L型细胞人工去壁基本去尽—原生质体(G+)部分去掉—圆球体(G-)支原体原生质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容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体融合育种的良好材料。放线菌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以链霉菌为例二、放线菌的繁殖:孢子生殖、孢子囊孢子、菌丝断裂三、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呈丝绒状,上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菌落和培养基紧密相连,不易挑取。四、营养方式:腐生、寄生分布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最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等少数抗生素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染)的疾病。金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是从下列哪种菌中提取生产的()A、细菌B、放线菌C、粘菌D、霉菌B其它类群的微生物一、蓝细菌:二、支原体:三、衣原体:四、立克次氏体:一、蓝细菌:蓝细菌过去一直被称作蓝藻或蓝绿藻,这是因为当时还未能把生物区分为真核和原核生物。蓝细菌含叶绿素a,进行放氧性的光合作用,但它属原核生物,因为其没有真核,细胞壁中含肽聚糖,没有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结构;异形胞:丝状细胞群通过异形胞断裂而生殖,异形胞还具有固氮功能。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沼和海洋等水体中,也可与各类植物叶腔中,具有对不良环境的高度抵抗力和普遍的固氮能力,可在贫瘠的沙质海滩、荒漠、岩石上生长。蓝细菌的细胞构造与G-细菌极其相似,通过二分裂方式繁殖。支原体:无细胞壁、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生物特点:能过细菌滤器;膜上含甾醇;对青霉素、制霉菌素、红霉素、四环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无芽孢、无鞭毛;能在培养
本文标题:奥赛微生物学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6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