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观念引导实践——政治学课新课程通识培训嘉兴市第一中学沈毓春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背景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框架结构和课程目标及内容三、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几个新理念四、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的性质、教材的呈现方式五、使用《经济生活》教材的几点建议六、新课程、新评价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背景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理论的发展需要及时地体现在国家课程计划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发展的新政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化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关于课程结构的变化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根据新《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高中课改规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思想政治作为一个独立的科目,隶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安排了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文化常识4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高中课程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学生学习以学分和学时相结合。思想政治课安排必修学分为8个。这8个学分是学生在高中必须完成的基本学分,也是高中毕业需要的基本学分。(在116个学分中,各科目所占分值如下:语数外各占10学分,思想政治、技术各占8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各占6学分,体育与健康11学分,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完成必修课程之后,学生可以选修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学校德育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所有的学科课程都承担德育的功能和任务。学校的德育工作既包含课程主渠道的内容,也包含其它德育活动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德育的体系是开放的,思想政治课只是一个方面,但是,它是进行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常识教育的主要阵地。有关德育课改的国际背景1996年,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习:内在的财富》。把“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四大支柱,成为现代人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在上个世纪末国际课程改革中将德育课程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内容。——美国提出塑造具有凝聚力的“美利坚精神”,并把公民学教育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予以推广。——法国倡导现代公民教育,把个人道德、国家和社会公民教育、国际公民教育融为一体。——日本提出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日本人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框架结构、课程目标及内容必修课程的框架结构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选修课程的安排课程目标和内容要点课程目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修课程目标的内容要点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常见的信用工具;商品价格;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银行存贷;商业保险、债券、股票;利润、利息、股息;公司经营;国内生产总值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就业与创业方式;我国的分配制度;财政与税收;市场经济的概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WTO及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等。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国家机构的职能;政府依法履行职权与公众生活的关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等。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文化现象的特点;文化生活的表现及意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表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民族精神;大众文化的内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等。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含义及作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实践的意义和作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系统优化的方法;“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的方法;创新意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意义及其辩证关系;价值判断的意义和差异;价值选择的过程和方法;“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等。选修课程的安排经济学常识“经济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以近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脉络为线索,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与观点,评析这些理论对当时及后来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精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过程,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常识“政治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着眼于“三个面向”的要求,较为具体地介绍不同国家形式的特点和问题,介绍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有重要影响。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树立正确的世界眼光和国家观念。以上两块选修内容为选修IA,即限定选修。列入高考命题范围从高二年级开始,学生应选择方向;一旦明确了方向,则该方向的选修ⅠA模块即成为必选模块(限定选修)。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在初中学生已有法律常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武器,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文化生活”模块的拓展课程。针对当前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伦理问题和困惑,倡导公民道德规范,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公民道德及价值的意义,提升道德境界。以上两块为选修ⅠB。选修模块开设的程序:学科组提出可开设的模块→教务方面提出场地安排情况分析→下发选课目录→学生选课→反馈确定开设的模块和选课学生→部分学生调整选课→最终确定选课结果。对学校的要求:全省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向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由学生选择;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在上述模块中选择,并最少获得1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针对每一个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的思想需要,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伟大实践和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新发展。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与哲学”模块的拓展课程。主要介绍思维的特点和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能够遵循逻辑思维的要求,把握辩证思维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提高思维品质。这两块为选修ⅠC。学校必须开设,数量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学生必须选择,数量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定。三、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几个理念1.高中新课程方案的核心设计思想是“让每一位高中学生实现在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发展”。2.三维目标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知识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能力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知识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标准的五个理念《课程标准》阐明的课程理念有五点,与《经济生活》教材直接相关的有四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第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从方法论的意义上看:如何实现生活主题、学科知识与价值观三者的结合,是每个模块落实课程设计思路共同面对的问题。课程主题生活与消费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生活主题生活的体验生活的创造生活的规划生活的“舞台”学科知识为何生产谁来生产为谁生产怎样生产价值观消费者创业者管理者建设者以“经济常识”为例:第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材好比是剧本,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但这种导演和剧本的关系与一般的导演和剧本的关系还有所不同。剧本只有一个,但这个剧本不是一个导演,而是很多导演,不同导演看剧本角度不同,背景不同,演员不同,这需要导演根据演员的具体情况演绎剧情,剧情可以有所不同,但不同剧情演绎的主题是一致的。四、高中政治新课程的课程的性质、教材的呈现方式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1.课程性质2.教材的呈现方式(1)单元导语――其内容是:话题引入,承前启后,提示单元主要内容、单元教学达成的主要目标。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单元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各单元的导语连排,即整本教材的提要。(2)各课引言――是单元引语之子。其内容是:课题的引入,承前启后,本课内容提示,学习本课的意义。其功能是:把学生拉入本课话题,帮助师生高屋建瓴地统摄本课内容,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全书各课引言连排,即全书内容简介。(3)框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一层次。有具体的内容框定,其分量一般讲一课时。(4)目题――这是“课”下面的第二层次,也是最小的层次,讲更小的话题。每框2-4目。(5)活动导入――提供案例、情景和问题,是提供给学生的探究平台,也是合作探究的小课题。有的针对本框或者本目的主旨,有的针对某个观点。其作用,有的侧重于导入;有的提供合作学习的背景、课题、路径。(6)正文――广义上讲,教材活动设计和宋体字都是正文。宋体字主要用于事实的叙述,逻辑的论证,基本的结论,知识的剖析和运用,提出行为要求的预期等。(7)辅助栏目――主要安排三类:一是名词点击(解释相关学科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正文);二是相关链接(提供例证性说明,图示性说明,扩展性说明,解释性说明,引申性说明);三是专家点评(侧重于理论上的剖析、归纳、介绍)。这些内容一般不要求学生掌握,为教材的中心逻辑服务。由于这些设计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推衍、思维逻辑的需要而精心安排的,所以它形散而神聚,为教学内容的主旨服务。(8)单元综合探究――是本单元的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对于单元综合探究,可以早做安排,然后让学生课下做,最后整理总结,把最终成果呈现出来。3.《经济生活》教学内
本文标题:观念引导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6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