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国医与乳腺癌的健康知识
第一章中医与乳腺癌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很早,开始没有统一称谓,后因其触之坚硬,状如岩石,故在宋代《妇人大全良方》中开始出现“乳岩”的称谓,后沿用至今。乳腺癌初期无任何症状,“不痛不痒,不红不肿”;或偶尔触之乳房内有肿块,“结核如石,小者如梅,大者如李”;或“时时隐痛,皮色如常”。乳腺癌晚期肿块增大,“始觉大痛,肿如覆碗,坚硬如堆栗,高突如岩,顶透紫色光亮,内含血丝”,此时肿块将欲破溃,并多累及腋下及胸壁,可及淋巴结肿大,“耽延续发如堆栗,坚硬岩型引腋胸”。有的出现皮肤改变,“肿而皮强,上如牛领之皮”,似现在的“橘皮症”。乳腺癌晚期肿块处皮肤溃烂,癌组织大量坏死,形成空洞。《外科正宗》说:“渐渐溃烂,深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并多伴有远处转移情况,如出现皮肤卫星状结节:“近乳头垒垒遍生疙瘩。”有的克出现内乳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如《济阴纲目》记载:“继又胸臆间结核大如拳,坚如石,茬再半载,白疗莫效”。这些描述与现代医学关于乳腺癌的临床表现相辅。乳腺癌发生的中医病因中医认为乳腺癌不仅是乳房的局部病变,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是集体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由于阴阳失衡,气血违和,经络失畅而导致发生的。外邪是乳腺癌致病的条件,决定因素是内因,两者合而为病。一般认为,乳腺癌的外因多为六淫外邪停留经脉及饮食厚味所致。那什么是六淫外邪呢?风、寒、暑、热、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之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的六气不易于致病。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躁,或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的疾病。这时“六气”便称为“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成为“六邪”,是中医常见的致病因素。而饮食厚味,就是过食肥甘厚腻的意思。乳腺癌的内因一般有两方面,一是精神因素,一是正气不足。中医学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怒、思、悲、恐、惊”等精神状态异常,可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而引发各种疾病。另外,正气不足是乳腺癌发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医学会编·乳岩附论》明确提出:“正气需则岩”。《妇人大全良方》云:“肝脾郁怒,气血亏虚名曰乳岩”。明·薛己也认为乳岩是“肝经气血枯槁之争”。都说明了正气虚弱,气血不足,抗病能力下降,是乳腺癌发病的内在原因之一。乳腺癌发病的中医病机中医认为外邪是乳腺癌致病的条件,决定因素是内因,两者合而为病。在正气虚衰,即气、血、阴、阳俱虚,同时气郁、痰浊、瘀血、热毒等邪气盛实的基础上,产生因虚致实,因时而虚,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过程,以致气滞、痰凝、血瘀、邪毒内蕴,结滞于乳络而形成乳岩。尤其是乳腺癌晚期患者常因虚致病,又因病致虚。病邪日久耗精伤血,损及元气,造成气血两虚。正虚则邪盛,使乳腺癌进一步扩散。具体来讲,因妇女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忧思郁怒则肝脾两伤,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以致痰热博结,经络痞塞,阻滞日久,结滞乳中或气机郁久化火生毒,以致热毒雍盛,瘀毒内结而成本病。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房劳过度,肝肾精血不足,为难治乳岩之成因。而饮食厚味损伤脾胃,运话失司,酿痰生热,以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行,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滞于乳络而为病。正如朱丹溪的《丹溪心法》中说的:“福人忧郁愁竭,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乳腺癌患者的舌脉有什么特点因为乳腺癌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同时兼有热毒、瘀滞、痰湿、气血不足、肝肾阴虚等征候、故乳腺癌患者常表现为肝郁气滞、瘀血内停的舌象,如舌质暗红或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或为脾虚痰湿的舌象如舌红或苔少。也有一些炎性乳腺癌或湿疹样乳腺癌患者出现舌苔黄厚腻等热毒内蕴的证候。乳腺癌化疗过程中多以脾虚、气虚、肾虚、血瘀的舌象为主,而放疗过程中则更多地出现阴虚内热的舌象。在脉诊一般可见脉弦或弦细或沉细或细数。弦脉为肝气淤滞,气机不利,或气血瘀滞,阻滞气机而出现脉气紧张所致;细脉则为气血不足,脾气虚弱,不能鼓动血液运行所致;沉脉为肝肾亏虚之象;数脉为内热之征。这些表现均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血瘀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乳腺癌患者的体质有什么特点不同人群在相同环境下,有人发生肿瘤,有人不发生肿瘤,原因就是不同个体体质差异对环境的反应性不同。体质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的脏腑气血津液水平,体质的差异也是由于脏腑气血津液的组成和功能的不同所致,人体正气的盛衰也是由上述基本物质所决定,因此,某种程度上个体体质状态是个人正气的外在表现,当人体体质出现偏差时,意味着人体正气发生虚弱,而正气虚弱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研究也表明,各种外界因素导致人体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失衡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体质癌基因的表达也不相同。因此,体质因素与肿瘤发病密切相关。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临床上常见体质多见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这与乳腺癌患者病因多为痰瘀互结,肝气不舒,充任不调有一定的关系。现代医学也有报道,“C”型行为性格的人(以性格内向,忍耐力强,压抑,不向外发泄为特点)容易发生肿瘤,这与中医的体质学说亦相符。第二章中医对乳腺癌发病的认知乳腺癌与哪些经络关系密切关于乳腺与经络关系的记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过论述,如:“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阙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二脉起于胸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狭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后世医家认为,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乳腺疾病与肝、肾二经及肾经、冲任二脉关系最为密切。如肝气郁结则可能会引起乳癖(乳腺囊性增生)、乳核(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病、乳房异常发育症),少数乳核年深日久则可能会恶变为乳岩(乳腺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肝、肾、脾、胃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多表现为肝肾阴虚(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先天禀赋不足或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亏)、脾虚痰凝(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话失司,痰湿内生有关),治疗也常以滋补肝肾、健脾和胃、调理冲任为法。乳腺癌的发生与哪些情志因素有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都可能引起相关脏器的疾病,那么乳腺癌的发生与哪些情志因素关系最为密切呢?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原因分析,乳腺癌与怒、忧、思、悲四种情志关系密切。“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犯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故当人生气后,人们常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或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中医术语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处在极度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形成消化性溃疡;亦有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冠心病导致猝死的。三国时代的周瑜因生气而吐血而亡,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偶有发生。肝气不舒同时也是乳腺癌的主要病机。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戒怒,因为这对人对己有益。“忧”,指忧愁而沉闷。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而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过思则伤脾。忧思过度,日久则气结不畅,百病随之而起。因此,对待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它,因为越“解”越不顺,心中不顺,则有可能导致“气结”。“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很多乳腺癌患者在患病前半年左右或出现复发转移前的一段时间内都曾发生过生活复性事件,如亲人的去世,失业等。因此,家庭中一旦发生不幸的事情,一定要节哀,以保重身体为重。乳腺癌的发生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乳腺癌常见证包括肝郁气滞、脾虚痰湿、瘀毒蕴结、气血双亏、肝肾阴虚等,因此,乳腺癌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以致痰热博结,经络痞塞,阻滞日久,结滞乳中或气机郁久化火成毒,以致热毒壅盛,瘀毒内结而成本病。此外,女子七七(即49岁),天暌(即肾精)将竭,肝肾阴虚,冲任失调,乳络不通,气滞血瘀而成乳岩。乳腺癌的发病高峰为45~55岁,也正是中医所说的天暌将竭的年龄。治疗方面也主要针对肝、脾、胃三脏。一方面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设法使肿块内消;另一方面应扶正健脾,滋补肝肾以扶助正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乳腺癌的发生与肝脾肾三个脏腑关系最为密切,而根据中医肝主情志,脾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的理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情志因素、饮食因素、先天因素及年龄因素关系密切,这与现代医学关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相符合。气滞与乳腺癌的关系我们通常说的岔气后疼痛即是中医的气滞。气滞,是指人体某一脏腑、某一部位、某一经络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引起气滞的因素很多,凡是病邪内阻、七情郁结,以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能导致气机阻滞。临床主要表现为胀闷、疼痛。气滞于脾胃则胃纳减少,胀满疼痛;气滞于肝则肝气横逆,胁痛易怒;气滞于肺则肺气不清,痰多咳喘。气滞于经络则该经循行路线相关部位疼痛或运动障碍,或出现相应的症状。气滞过甚则可能导致血瘀。肝郁气滞是发生乳腺癌的基本病因、病机,也是乳腺癌患者康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证候之一,更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中药因素,临床表现为闷闷不乐,烦躁易怒,胁肋窜痛,喜嗳气,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疏肝理气是其基本治则。第三章中医治疗乳腺癌中医治疗乳腺癌有哪些方法由于祖国医学认为情志不遂,忧愁郁闷是乳腺癌发病的关键,所以在治疗上非常强调要改善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这是乳腺癌治疗的首要问题。其次,中医辨证论治是一切疾病的治疗原则,在乳腺癌治疗中,尤其重视扶正祛邪相结合。由于乳腺癌是由于肝郁气滞,气血亏损所致,所以治疗时主要针对肝脾两脏。一方面疏肝解郁,化痰散结,设法使肿块内消。另一方面应扶正健脾,补益肝肾。这样可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调整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另外古人强度治疗上不可消散攻伐太过,“不可过用克伐峻剂”,“若用行气破血之剂,则速其亡”,务求做到“扶正不助邪”,“祛邪不伤正”,时时以固护正气为先。古代众多医家均认识到乳岩预后不良。窦汉卿《窦太师外科经验全书》中指出:“早治得生,若不治,内溃烂,见五脏而死”提出了早治的方针,指出了该病的险恶程度。朱丹溪提出:“乳岩最难治,苟能戒七情,远厚味,解郁结,养气血,亦可保全”。强调治疗的同时加强调护的重要性。中医治疗乳腺癌效果如何中医作为一种全身性治疗方法,在乳腺癌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其对乳腺癌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抗肿瘤作用:目前针对乳腺癌的中成药有复发斑螯胶囊、西黄丸、“天福星”方剂等,这些药物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通过中医辨证,应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疗方法服用中药汤剂,对肿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减轻手术及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手术、放疗、化疗是目前乳腺癌常规治疗的三大手段,中医药的配合可在减轻其毒副作用上产生特殊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以及生存质量。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如能及时配合中医治疗,扶正固本,改善患者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患者的体质,那么对防止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会大有益处。倘若在乳腺癌化疗的同时或在化疗后配合健脾胃、益气生血、补益肝肾、软坚化瘀等中药治疗,则可以较好地缓解化疗的反应,有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如果在乳腺癌放疗期间及放疗后配合补益气血等中药治疗,对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从而保证放疗顺利进行。3.扶助正气:扶正为主的治疗原则,是指以健脾、补肾为重点,包括对气、血、阴、阳的扶助补益,通过扶助正气来改善体质、增强骨骼的造血功能,维护集体生存的物质基础。扶助正气有助于平衡癌变机体的内环境,促进自愈或间接抑制肿瘤。总之,采用中医治疗乳腺癌,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所采用的西医治
本文标题:国医与乳腺癌的健康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