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目标导航1.了解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各年龄班的教育要求。3.掌握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主要方法,并能设计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活动。请阅读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在这个案例中,为什么妈妈从3颗糖中拿走1颗糖含含能够发现,而从5辆小汽车中拿走2辆含含却没有察觉到呢?含含处于感知集合的哪个发展阶段?案例2岁多的含含可喜欢吃糖了。有一天,含含正在桌子前玩小汽车,妈妈把3颗糖放在桌上,对含含说:“给你的。”妈妈突然想起吃太多糖不好,就从桌上拿回了1颗。这下含含可不高兴啦!非找妈妈要回那1颗糖不可。妈妈给她讲了“糖吃多了对牙齿不好”的道理后,含含才懂事地说:“那好吧。”然后,开心地玩起了小汽车,她把5辆小汽车排成了长队,妈妈趁含含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从一端拿走了2辆。可含含并没有察觉小汽车的减少,仍然兴致勃勃地玩着。妈妈问她:“你的小汽车少了吗?”她看了看小汽车,没有理会妈妈的问题,继续玩了起来。第一节集合的概念与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一、有关集合的概念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一个集合。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常用的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示法(也称文氏图)列举法就是将一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放在一个大括弧里。如10以内自然数的集合可以表示为:{1,2,3,4,5,6,7,8,9,10}。描述法就是将集合中元素的共同属性用语言描述出来,放在一个大括弧里。如{10以内的自然数}。韦恩图示法就是将一个集合中所有的元素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在一起。如1,2,3,4,5,6,7,8,9,10二、幼儿感知集合的意义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参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一)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二)感知集合教育为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感性经验第二节幼儿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一、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集合概念的发展经历由泛化到精确的四个发展阶段:对集合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感知有限集合阶段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的阶段(一)3岁以前对集合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二)3-4岁感知有限集合阶段(三)4-5岁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四)5-6岁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的阶段二、幼儿感知集合教育要求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不要求幼儿掌握有关集合的名词或术语,引导幼儿学习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初步形成集合的概念并对两个集合元素进行比较,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第三节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物体分类的教学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和属性的东西归并到一起。(一)分类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小班1.教学要求(1)学习从一堆物体中按照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2)按照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和数量如大小、长短等的差异来分类。每个物体宜在4个左右。(3)要求幼儿理解并使用“一样”、“不一样”、“都是”等有关词语。2.教学方法(1)首先应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2)说明要求和分类的含义。(3)按照范例分类。中班1.教学要求(1)让幼儿按照某一物体量,如宽窄、粗细、厚薄、轻重的差异分类。每类物体一般不超过5个。(2)让幼儿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3)理解“合起来”、“分开”、“分成”等有关词语。2.教学方法(1)启发儿童思考探索如何进行分类。(2)增加分类的干扰。大班1.教学要求(1)学习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2)让幼儿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用语言表达“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3)引导幼儿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理解类和子类的关系。2.教学方法在分类后,与幼儿讨论分类的结果,以巩固分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二、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一)教学要求1.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2.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3.能在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的词汇。(二)教学方法1.感知体验法2.情境教学法3.游戏法4.寻找法三、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相等的教学(一)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意义1.两组物体(集合)的相等和不相等的比较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准确的感知集合中的元素。2.幼儿通过比较学会对应的重要性,为幼儿数概念打下基础。幼儿从大于“1”开始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能把自然数一一对应是数前教育的重要内容3.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等,能够让幼儿从两组物体的数量中获得数的感性经验。(二)教学要求1.学会对应,会将一个物体组与另一个物体组进行对应比较。2.在学会对应的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一般小于5个的比较。知道哪组多,哪组少,或者一样多。3.能理解和应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多”、“少”等词汇。(三)教学方法1.运用重叠法,将一组物体从左向右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逐个一对一地重叠到前一组物体上面,比较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2.运用并置法,把一组物体从左向右摆成一行,再将另一组物体一对一地并排放在前一组物体的下方,然后比较这两组物体是否一样多。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要注意的问题:(1)摆放物体时要教幼儿使用右手从左向右摆好,以培养幼儿动作的规范性。(2)应将物体摆成横排进行对应比较。(3)在比较中,要先教幼儿比较两组数量一样多的物体,再比较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比较不一样多时,两组物体数量要相差为1。(4)物体组中物体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这是数前教育。目的在于感知集合及学会将两个集合中的元素进行一一对应。数量过大会给儿童带来困难,影响达到主要目的。(5)对应比较时要用具体的实物或教具,但不要让幼儿说出数词,点数实物,不要用数进行比较。3.提供多种任务,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1)等量配对。(2)由不等变相等。(3)由相等变不等。思考与练习1.感知集合教育的内涵是什么?感知集合教育对幼儿数概念发展有何意义?2.小、中、大班分类教育的要求有何不同?为什么?3.设计一则小班感知集合教育活动方案并进行模拟教学。
本文标题:第二章 幼儿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6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