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2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2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楚太子养枭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注释】①枭:一种外形似猫头鹰的猛禽。【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而冀其凤鸣焉(2)生而殊性,不可易也(3)春申君不寤【小题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小题3】用自己的话说,朱英希望春申君明白什么道理?(3分)【小题4】本文创作于元朝末年,对统治者有什么警示?(2分)【答案】【小题1】希望;改变;寤:同“悟”,省悟。【小题2】以我看,这样做与用梧桐种籽喂养枭鸟并希望它发出凤凰之鸣的做法有何不同呢?【小题3】朱英希望春申君明白他所收养的都是狗偷鼠窃等无赖之徒,不应宠爱、器重他们。【小题4】执政者,要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对那些不学无术、品德恶劣、行为不端者,决不可姑息迁就,赐予优待,寄以厚望,否则就必将养虎贻患,自食恶果。【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时,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一、二个词语是古今异义,第三个词是通假字。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何异乎”“冀”“凤鸣”“进”“难”“对”,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注意疏通语句。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熟悉文言文的内容,结合句子“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回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春申君对门下的“狗偷鼠窃亡赖之人”赐予优待,寄以厚望,且不听劝告,结果“为李园所杀”,告诉当时的统治者:要善于识别人才,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古诗文阅读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四时之景不同()【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小题3】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答案】【小题1】(1)命名,取名(2)助词,的。【小题2】(1)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小题3】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为民所系,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之,结构助词-的。【小题2】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乐”“寓”“负”“行”,都是课本注解中的重点字,分别译为“乐趣”“寄托”“背着”“行走”。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小题3】首先要理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话是写与民同乐的。联想《岳阳楼记》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文中的乐为怀济安民的,因此,两者的乐均具有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同时这种情怀也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和翻译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对于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相同特征的景物,相同手法的文章等要加以联想,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写写感受或归类整理。这样,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形成一种好的读书习惯,受益终生。3.【古文阅读】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中,公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诉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④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肉⑤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⑥。”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尝宅门坏,主者彻⑦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王文正:王旦。宋真宗时,曾任宰相。②局量:器量、度量。③啖:吃。④饔(yōnɡ)人:厨人。⑤料肉:定量供应的肉料。⑥廋(sōu):隐藏。⑦彻:通“撤”。【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3分)(1)但不食而已()(2)一日又墨其饭()(3)岁满辞公()【小题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小题3】下列语句中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少埃墨投羹中——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其子弟诉于公曰——臣之客欲有求于臣(《邹忌讽齐王纳谏》)C.其半为饔人所廋——不能指其一端(《口技》)D.主者彻屋新之——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其不发人过皆类此。(2)因去见其背,方省也。【小题5】文中的王太尉具有的品性。(1分)【答案】【小题1】(3分)(1)吃(2)名词作动词,弄黑、弄脏(3)辞别、拜别(每个1分)【小题2】(2分)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每处1分)【小题3】D【小题4】(4分)(1)他不愿意揭发别人的过失(1分)都像这种情况(1分)。(2)因为(兵卒)离去时,(王文正)又看到了他的后背(1分),(这)才省悟过来(1分)。(每句2分)【小题5】(1分)宽厚(局量宽厚)【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1)食是吃的意思(2)墨是名词作动词,弄黑、弄脏。(3)辞是告辞、辞别的意思。【小题2】试题分析:门毕是状语,表示时间,应该有停顿,复行正门是一个动作,应该和后面的有停顿。【小题3】试题分析:A.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B.两个于都是对、向的意思。C.两个其都是代词它的意思。D.主者彻屋新之的“之”是代词。怅恨久之的“之”是音节助词。【小题4】试题分析:(1)其指他,发人是揭发人,过是过失。(2)因是因为,去是离开,方是才,省是省悟。要把省略的主语王文正补充上去。【小题5】试题分析:文章第一句“王文正太尉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即是对王文正品性的概括。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阅读,涉及到的考点有实词的解释、文言文断句能力、一词多义的辨析、文言语句翻译、人物形象的概括。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主谓之间要停顿,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对于一词多义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特别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翻译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来分析。要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4.苏秦①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②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③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④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⑥矣。”【注】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策士。②曾:竟然。③谒者:古代掌管进见的人(国君的近臣)。④因:依靠。⑤就舍:回到馆舍。⑥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选自《战国策》)【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①谈卒,辞而行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③愿闻其说④苏秦之楚【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小题3】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答案】【小题1】(4分)①完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到,往,去(4分)【小题2】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小题3】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卒”在古文中有三义:士卒、死、终,本句为“终”,“临”本义为“靠近”,“闻”为“听”,如果加“所”,“所闻”,即是名词“听到的”,“之”动词“到、往”。考点:文言字词解释点评:本题不难,概括语境易于理解。“之”在古文中当动词“到、往”时,位置在陈述与被陈述名词之间,区别于修饰与被修饰名词间的用法(助词“的”)。【小题2】试题分析:关键要把“食”“薪”“于”翻译好,“食”在句中当名词“粮食”,“薪”指柴草,“于”,意为“……比……”。考点:文言句子翻译点评:本句好翻译,没有难解字词,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强化练习试题【23】(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81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