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整体感知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中心人物是孙悟空,以他为中心,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第一回至第七回);二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后取经成功,修成正果,集中体现他不畏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第八回至第一百回)。本文是节选自《西游记》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前半部分。问题研究1.用一组比较工整的语句概括本章的情节。悟空力敌天神,佛祖法镇妖猴。2.根据本章节,介绍一下孙悟空的形象。这一章节中孙悟空的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他的神通广大与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思考与讨论一、课文中大圣自称为“天地生成灵混仙,花果山中一老猿”。结合课文找一找,哪些情节体现了大圣猴子的野性?本文所选的章节中最能表现猴子的野性的是与如来的那段对话,尤其是他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理论,更是体现了他对权威的不服从。二、从下面大圣回答如来的两段话中,你能看出大圣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1.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2.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从他回答如来佛祖的两段话中,集中体现出对神权和至尊的反叛。他认为自己是“强者”,该“为尊”,这是对玉帝无能的指陈,是对“至尊”的挑战;“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是对不平等的一种宣判;“定要搅攘,永不清平”,更是对“天宫”秩序“合法性”的挑战。三、“大闹天宫”以孙悟空的最终失败而结束,他再神通广大和法力无边,也还是逃不脱如来佛的掌心,终被压在五行山下。对这个结局,你怎么看?认识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失败是一种必然。因为在以玉皇大帝为首的等级森严的庞大神权的统治下,处于被统治阶层的反抗者孙悟空,无论他的本领是多么的高强,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他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认识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在小说中孙悟空的欲望就是自由和平等。但是天庭当然不可能满足他的所有愿望,尤其是当他的欲望威胁了天庭的等级制度时,他的欲望和追求不得不受到限制。这样的矛盾冲突最后的结果只有两个:一是反抗者被消灭或镇压,另一个是反抗者被迫妥协。孙悟空属于前者。孙悟空争取自由的斗争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斗争的失败。认识三: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相关情节,反映出他要求个人的自由、权利、地位、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孙悟空大闹天宫虽然最后被镇压,但是他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也可以这样说,孙悟空的失败实际上也是一种成功,因为在反抗的过程中他展示了自身所具有的优秀的品质,在与专制统治的斗争中,在自由的王国里,孙悟空就曾经做过“玉皇大帝”,做过“如来佛祖”。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作者简介《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做了毕生的准备。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创作历程成书背景吴承恩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属于明朝中后期。明朝有两件大事,一是郑和受皇帝委派下西洋,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强了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欧洲国家已经有了文艺复兴,主张“人性”,反对“神性”,以人为核心,赞美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反对禁欲主义。各种思潮相继波及东方诸国。特别是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诸如皇帝和平民一样,都是人,要尊重人格。这些先进的思想不能不使吴承恩受到影响。他在孙悟空身上所集中的以自我为中心,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老儿也不怕的精神,多少应该得益于西方国家人本主义的思想熏陶。第二个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沿海商业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滋长,而它又是与封建思想相对立的,二者存在着斗争。吴承恩在他的《西游记》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反对神权,反对专制”的思想,绝不是偶然的。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受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西游记》的创作也正符合这个艺术规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自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西游记》的主旨(一)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的结局,表明作者主观上是想以此谴责野蛮心性的放纵与宣泄。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二)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擒妖捉怪、排除万难、百折不挠,首先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作为降妖伏魔能手、排险除难英雄,孙悟空神通广大,战无不胜,突出表现了他的本领和能力。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桀骜不驯、勇于斗争的个性精神,在后期取经途中仍是一如既往。(三)对现实的批判性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种种丑恶:玉帝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阎罗地府,营私舞弊;人间国度,君昏臣佞;国王昏庸,道士作恶。其次,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虽总体象征“修心”过程的种种障碍,局部上显然还是现实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影子。再次,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佛下凡可以为妖魔,妖魔升天可以成神佛。妖魔神佛勾结联络,形成一张笼天盖日、残害生灵的关系网。孙悟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一)他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他敢自称齐天大圣,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大闹天宫,把那些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把玉皇大帝吓得惊惶失措。平日里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水界、冥府、天庭的最高权威,在他面前一个个威风扫地。此外,他还敢于骂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对人间之王,他更是蔑视。他对乌鸡国国王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这种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点。(二)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态度。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有着浓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专秉忠良之心,铲锄人间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苦的樵夫;他三调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困苦的人民。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的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的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决心。(三)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灵法。他不因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孙悟空的性格前后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除了抗魔的英勇顽强外,还表现在他对神佛的桀骜不驯上。参加取经,他先讲条件,观音菩萨只好答应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值日功曹前来效劳,稍有拂逆,那就要“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仅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道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答应他“犯上”的要挟。对慈悲的观音,孙悟空敢骂她“惫懒”,咒她“一世无夫”;对庄严的佛祖,他敢说是“妖精的外甥”。而他那种斩尽杀绝的斗争风度,更直接抵触了佛教的戒律。这位“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还屡屡以“大闹天宫”的历史为荣,但最忌讳别人提起“弼马温”的旧名。因此可以认为,孙悟空前后的命运虽然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在性格上是基本一致的。诗一:这首诗含义虽然不是特别明确,但是它大致说的应该是孙悟空本来就是来自混沌的自然状态,然后又吃了金丹,所以,必然变化无穷,不是清规戒律所能轻易束缚得了的。这里赞美了孙悟空的无拘无束、率真任性,表达了对破除条规戒律、恢复独立与自由的向往。诗二:此诗主要赞美金箍棒的随心所愿,奇妙无比。诗三:此诗指出孙悟空的形象代表着人心的修炼过程:去掉凡心,便见真心。因为凡心的产生,经历了无心——先天之心——真心——后天之心——凡心等阶段,如果采取颠倒之术,则由凡心变为真心,直到无心,即得解脱而成佛。
本文标题:沉管灌注桩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85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