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景谷县人民医院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2
景谷县人民医院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景谷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Page2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息息相关,它已成为全球瞩目的公共卫生课题。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可直接导致健康损害、医院医疗资源的浪费、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等,甚至可导致死亡。在2004年10月WHO成立患者安全联盟,确认医院感染为患者安全的首要挑战。因此,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Page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消毒灭菌与监测•手卫生知识•医疗废物管理•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内容Page4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Page5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Page6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HospitalInfection或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住院期间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Page7以下情况属于医院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Page8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Page9医院感染构成比45.2%5%7.5%10%14.3%18%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胆道感染菌血症其他Page10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如外科手术、各种穿刺等。现代医疗新技术,如器官移植、人工装置、人工关节等。损伤免疫功能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的广泛应用。基础疾病导致宿主免疫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肾病、艾滋病等。使用能引起正常微生态失衡的抗菌素,破坏机体正常微生态屏障。其他原因:如医院消毒、灭菌存在缺陷,医疗场所过于简陋等。Page11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指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到其在新的易感者体内定植或感染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飞沫、空气、超声雾化治疗,氧气湿化瓶等。消化道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垂直传播:通过胎盘屏障(巨细胞病毒等)、出生时吸入阴道分泌物、哺乳。医疗器械和设备传播:侵袭性操作如导管、内镜等。Page12何为标准预防?指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Page13标准预防基本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治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Page14消毒灭菌与隔离指用化学、物理、生物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指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指为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Page15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者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复用,用后按照感染性或损伤性医疗废物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Page16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Page17高度危险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膀胱镜等。对此类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中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的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此类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病床围栏、床头柜、墙面、地面、痰盂等。此类物品应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医疗器械的分类Page18临床使用灭菌剂、消毒剂灭菌剂: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气体等。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氯消毒剂等。中效消毒剂:乙醇、碘伏等。低效消毒剂:胍类消毒剂(酸氯己定)、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Page19戊二醛使用浓度为2%,医疗器械必须浸泡在2%戊二醛溶液中10小时以上才能达到灭菌效果,浸泡20-45min能达到消毒效果。手卫生•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洗手的发展历史:•早在1843年,美国医生福尔梅斯通过洗手降低产妇的产褥热。•1847年维也纳医院妇产科塞麦尔维斯医生研究发现,产褥热发病率高的原因与医师手污染有关,采用石碳酸洗手后,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病死率由22%降到1%。•1867年,李斯特推广外科医生在术前用石炭酸溶液消毒医师的双手及消毒器械,使截肢手术的病死率从45.7%降到15%。•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众所周知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暴发非常重要的措施,因为各种诊疗、护理活动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双手,如果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不良,即可直接或间接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年10月15日洗手日!•手是病菌播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国外报道:医院感染80%是由手引起的。•国内资料:医院感染30%由手传播。国内统计: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护士进行晨间护理医生给患者查体、换药•护士在病房工作进行不同操作•一般护理、测脉搏、更换体位、铺床等•换药•双手带菌率100%•107CFU/手103~105CFU/手•109CFU/手手----是污染最严重的部位•手部污染分区Page26名词解释手卫生: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Page27正常皮肤菌落人体各个部位的皮肤菌落数量不同(如:头皮为1×106,腹部为4×104)医务人员手部的菌落数量3.0×104—4.6×1061938年发现手部的细菌分为常驻菌和暂住菌。Page28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地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暂居菌特点:寄居在皮肤表层。机械清除容易被去除。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被污染的环境表面获得。具有致病性,与医院感染有很大关系。Page29医务人员常见暂居菌G+(金葡萄、肠球菌)G—菌(克雷伯菌、病毒(呼吸道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心包炎。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腹疼和水样腹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菌血症、泌尿系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和败血症患者死亡率高达60%。Page30常居菌能从大部分人的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的寄居者,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常居菌的特点:寄居在皮肤的深层,并能生长繁殖。机械清洗不容易去除。大部分无致病性,一般不引起医院感染。Page31消毒剂类别手消毒剂: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和碘伏等。速干手消毒剂: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Page32免冲洗手消毒剂: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液,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手卫生设施: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Page33小毛巾浸泡含氯制剂后擦手——可能存在问题用多高的浓度浸泡?浓度高了毛巾就烂了小毛巾一旦消毒不彻底反复使用,是否成为一个污染源?含氯制剂氧化性对手的损害?卤代烃的吸收造成对肝脏的损害?Page34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手清洁消毒的标准Ⅰ类区域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5cfu/cm2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5cfu/cm2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10cfu/cm2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15cfu/cm2另:母婴同室、婴儿室、新生儿室及儿科病房,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及其它致病菌Page35手卫生现状何时应该洗手?洗手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规范的。对手卫生的重要性及意义认识不够。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普遍重视不够,许多科室仍在使用固体肥皂,不少皂盒外观污秽,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不更换手套,更没有按要求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Page36西安交大一附院发生8名新生儿死亡事件,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对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进行检测,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明显污染。洗手池设置数量不足,不方便使用,甚至无洗手池。也未准备速干手消毒剂
本文标题:景谷县人民医院新职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9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