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新型农业现代化――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
新型农业现代化:——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田建民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2014.2一、概念解释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三阶段法”: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四阶段法”: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石油农业)和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原始农业半坡陶罐和粟粒稻谷遗存(河姆渡)汉神农执耒图刀耕火种野生动植物驯化“神农氏”(约6000年前)尝百草播五谷种粟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奴隶制后期至蒸汽机发明前铁制农具和畜力;精耕细作、农牧结合;自给自足、小规模生产;有机肥;采用农业和人工措施,如多种种植、增加天敌、人工捕捉、合理倒换茬、筛选和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进行病虫草害防治,逐步地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农业耕作体系。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结果: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建设过程和途径: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2007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目标一致农业现代化就是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新型农业现代化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走出一条“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现代化之路的大背景1.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其核心任务是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科学路子。2.“三化”协调发展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必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也是“三化”协调的重点和难点,就是解决好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3.新型农业现代化概念提出的目的在于破解“三化”协调发展的难点。即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为“三化”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①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正式提出河南省九次党代会关于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诠释:“一前提,五标志,五支撑”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②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特征只有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目标需求,才能准确把握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才能揭示新型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共同之处是农业发展的“质”的问题,都是致力于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装备手段,科技水平、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的提升等;区别在于“量”的问题,新型农业现代化有要求农业生产规模不缩减,农产品有效供给不减少,尤其要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的基本前提规定,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要求。新型农业现代化是基于农业资源配置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总规模不减,尤其是粮食生产不下降为前提的农业现代化,是能够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效承接、有机融合、互促互进的一种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能够促进形成“三化”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和谐状态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业态。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二、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着力长效机制构建,奠定坚实基础与良好前提着力生产要素支撑能力建设,助推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升级着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着力长效机制构建,奠定坚实基础与良好前提一条红线:确保耕地的18亿亩一条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16亿亩一大措施:不断加大种粮补贴破解四大矛盾供求总量与结构性紧缺的矛盾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供给硬性结束的矛盾农业生产成本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素质下降的矛盾。坚持三大措施着力生产要素支撑能力建设,助推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升级河南: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国家: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装备现代农业生产设施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土水路林电综合标准农业机械装备现代农业生产设施优良品种种养技术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信息化技术远程专家诊断系统信息化技术传统农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勤劳、朴实、善良,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保守短视,缺乏组织性等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现状:“386199”部队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农商河南: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国家: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着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从功能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集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产业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多层次、复合型的产业体系从结构上,传统农业生产仅作为整个体系的一个环节(产中环节),其功能只是农产品的生产体系,包括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蔬菜、水果等各个产业,主要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则是以产中产业为基点,向前后产业延伸,形成一个完善的链条。•向前是产前环节,通称为农业投入部门,包括金融、科技投入、信息服务以及其他社会化服务或支农服务业等•产后环节包括农产品储藏、加工转化、流通、市场开拓与营销等各环节通过经济技术相互联系,其组织形式除了一般的商品买卖关系,还通过短期不固定或长期固定的经济合同,逐步在经济上结为利益共同体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目的: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资金集约、劳动集约,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对应“粗放经营”•专业化农业产业发展细分的结果。关键是把农业生产职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分散生产经营行为的统一是前三化的基础•社会化两个层面:社会化分工和社会化服务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模式: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家庭经营: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社会服务:政府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金融、保险等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由现代工业理念、现代科技理念、现代服务理念、生态环保理念、循环经济理念,品牌理念、现代营销理念、功能拓展理念核心是高效可持续三、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百千万工程:高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突破口-解决融资难,加快推动集群创新、提升、优化和拓展,都市生态农业:未来农业发展中的新亮点,从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和示范带动入手(三)典型案例介绍(一)三大国家战略(二)农业三大抓手(工程)粮食核心区:无奈之举—无可奈何而为之中原经济区:破题之策—努力求索破困境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拨云见日—展翅飞翔迎曙光粮食核心区建设:无奈的创新之举河南在探索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尤其是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力求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道路。然而随着这一发展历程日益凸显出了诸多矛盾和困惑“小麦经济”——“变‘中国粮仓’为‘国人厨房’,进而占领‘世界餐桌’”的产业化思路黄淮四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产粮大区“洼地”现象产粮大县财政穷县、贫困向粮食主产区集中的现象全省52个产粮大县的分析:全省县市区总数的1/3,粮食产量:全省2/3强,人均财政支出:平均655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4.7%,全国平均水平(不含中央财政支出)的28.3%尴尬一:产粮大区的经济“洼地”现象:生产粮食越多的地区也是省内经济最落后的地方河南粮食生产中的尴尬与纠结黄淮四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总人口占全省的1/3多,但GDP不足全省1/5。形成了“经济塌陷区”。尴尬二:必须引起警觉的贫困趋势:粮食主产区正在成为贫困的主体2000年全有52个粮食产量在5万吨以上的县。2008年年底,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78.9%。8年间贫困人口比例上升了9.5个百分点。33个县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重点县数的四分之三。河南粮食生产中的尴尬与纠结历史上河南一直是粮食净调入省,自身温饱问题长期未能得以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后,河南粮食产量逐年提升,一度成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浙江省历史上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上世纪八十年代与河南省人均粮食种植面积差距并不明显。纠结一:粮食贡献与经济发展的不对等: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拉越大①人均粮食面积:1985年浙江省1.22亩,河南省1.72亩。2007年河南1.44亩,浙江0.39亩。②人均GDP:1978年河南232元,浙江331元。2007年河南16012元,浙江37411元。③人均财政收入:1978年河南48元,浙江73元,2007年河南874元,浙江6953元。④工业化水平:2007年河南49.46%,浙江79.9%。⑤城镇化率:2007年河南34.3%,浙江57.2%。1978——2007河南、浙江省人均GDP比较1978——2007河南、浙江省人均财政收入比较1990——2007河南、浙江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纠结二:自身难以破解的“连锁效应”: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河南粮食生产中的尴尬与纠结我国粮食生产的“四不”现象1、不均衡发展引发我国粮食生产格局大逆转“南粮北调”“北粮南运”“鱼米之乡”、“江浙熟,天下足”、“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等民谣说辞不再有闻2、不公平的现代化路径选择3、不全面的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缺陷4、不协调的粮食贡献与经济发展国家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1.围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研究探索粮食生产的投入机制2.围绕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研究探索粮食生产的利益补偿机制3.围绕提高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研究探索粮食生产的科技创新机制4.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研究探索现代农业经营机制5.围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研究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6.围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研究探索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7.围绕创新粮食流通业态,研究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调控机制8.围绕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研究探索支农助农信贷支持机制9.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研究探索农业循环经济生成机制10.围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研究探索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航空港美国第一、世界第二货运空港内陆空港美国联邦快递总部所在地阿联酋迪拜机场美国芝加哥奥黑尔空港三、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农业三大工程百千万工程到2020年,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95个县(市、区)内,集中打造6000万亩平均亩产1吨以上的高标准粮田,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建成2000个万亩方、2万个千亩方、20万个百亩方,并对这些地块进行建档、编号、绘图,使之成为永久性粮田。与科技、农机、高产创建、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组织结合。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达到100%,农业社会化服务全覆盖,粮食品质达到无公害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以农业优势资源为基础,以若干个涉农经营组织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以相关服务机构为辅助,以加工集聚地为核心,围绕农业相关联产业发展种养、加工和物流产业,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群体。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农业产业化的更高级形式,是在农业产业化纵链发展基础上,纵延横扩,拓展延伸配套关联产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多种经营组织形式利益链接密切,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社会服务、关联产业递延发展等多种业态齐聚
本文标题:新型农业现代化――理论解析与实践探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9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