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仁爱科普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
《巴西》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指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2.了解巴西的首都和主要城市。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特征。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通过对亚马孙河流域开发与保护的了解,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教学重点1.巴西自然地理环境。2.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1.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的种族的构成、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2.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南美洲政治地图教师提问:1.南美洲南端靠近哪一个大洲?2.南美洲有哪些国家,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学生回答:(略)师生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入巴西,了解它的自然风貌、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在“授课”活动中展示。)二、新课学习1.种族构成复杂的南美洲大国出示《桑巴舞》图片播放《2014巴西世界杯主题曲》导语:火热的《世界杯》正在进行,全世界的人们为之振奋,大家聚焦巴西,欣赏足球健儿们的娴熟的脚法和默契的配合。这个热情奔放的地方召唤着人们,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国度-----“足球王国”巴西。除了足球和桑巴舞,大家还知道有关巴西什么?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巴西种族构成”图教师:巴西的狂欢节和桑巴舞都是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的,这和巴西的种族构成有关。那么,巴西的种族构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混血种人等。教师追问:那么,你知道他们的来源吗?小组交流。教师小结:15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巨额财富或货币资金。因此,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和矿产基地。为了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西方殖民者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最早掳掠、贩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19世纪以后,殖民统治者又以招工的形式使亚洲的华人、日本人、印度人来此谋生。数百年来,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通婚生育,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随着殖民者(白人)和奴隶(黑人)等的到来,欧洲与非洲等地的文化也流传到拉丁美洲,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美文化。教师过渡: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齐聚巴西,他们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学生读:课本100页举例说明巴西多元的文化构成特点。学生交流。桑巴舞、狂欢节、足球、西班牙语等。教师:面对如此独特的国家,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它的自然环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课件出示:巴西地图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以及世界政区图,面积居前六位国家对比图:①巴西面积如何?②分析一个国家地理位置,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③巴西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两条特殊的纬线从中穿过?巴西属于哪个纬度区和温度带?出示“巴西地形图”思考:①在“巴西地形图”图中找出巴西主要地形区并判断平均海拔高度。说出主要地形区在巴西境内分布的比例如何,由此总结巴西的地形特点。②读“巴西地形图”观察河流流向、数量、长度、主要大河,由此总结巴西的河流特点。③读“巴西气候类型图”说出巴西气候类型,指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的气候类型,由此总结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出示地图,点拨总结:①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居世界第五)。位于西半球,南半球,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②巴西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占1/3)和高原(巴西高原占2/3)为主,地势南高北低。③巴西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多雨)和热带草原气候(全年炎热,分干湿两季)为主。④巴西河流众多,全部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是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课件出示:巴西政区图观察分析,思考探究,认识巴西主要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媒体展示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两大经济中心,教师简介。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巴西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为什么?②为了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巴西政府采取了一项什么重大举措?2.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课件出示:亚马孙河教师提出问题:亚马孙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不仅滋润着广袤的土地,同时蕴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那么热带雨林在地球上有什么重要作用呢?课件展示热带雨林作用:(1)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2)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3)调节全球气候(4)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5)维护生物的多样性(6)提供木材教师:我们看到地球上的热带雨林不仅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人类对雨林做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图片和视频。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画片和雨林开发过程中对雨林破坏的图片以及旱灾致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恶化视频新闻。(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政府)(2)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贫苦农民)(3)兴建公路,伐木者,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开发商)(4)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环保官员)(过渡):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面我们以策划者的身份与同行积极交流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谈谈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组织学生分交流交流,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并对同学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3.发展中的工农业课件出示:巴西地图媒体展示问题式的学习纲要,组织学生阅读,然后交流巴西经济发展有何特点?(1)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巴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比重迅速增加,改变了过去以农矿业为主的结构。(2)经济作物迅速发展,虽然小麦还需要进口,但咖啡、甘蔗、大豆、可可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3)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是世界重要的钢铁、轮船、汽车、飞机生产国之一。阅读后学生交流,有理即可。教师追问:巴西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思考以下问题:(1)巴西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2)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3)巴西主要农产品有哪些?(4)巴西重要的工业部门有哪些?学生回答:(1)巴西主要的自然资源有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2)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铁矿(3)巴西主要农产品有咖啡、甘蔗、柑橘等热带水果和大豆、玉米等农产品。(4)巴西重要的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飞机等。教师总结:巴西幅员辽阔,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4、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巴西利亚阅读材料,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材料“巴西利亚”,媒体播放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图及特色建筑,教师简单介绍。课件出示:巴西地形图在图中找出巴西利亚的位置,并说明迁都巴西利亚的原因?学生回答:便于对全国进行管理和开发。三、结论总结巴西利亚是巴西的能工巧匠们智慧的结晶。正像巴西人所说的那样,“巴西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巴西人民”,勤劳而勇敢的巴西人民创造了“巴西经济的奇迹”,正大步向前发展,让我们祝愿他们越来越好。四、课堂练习读巴西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地中是巴西第一大城市,是巴西最大的港口(以上填数字)2.巴西把首部迁往巴西利亚的原因是()A该地气候良好B该地人口稠密C该地交通方便D促进内陆地区的开发五、作业布置对全球性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写一篇小论文。六、板书设计巴西(一)人种大熔炉1、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2、人种大熔炉: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混血种人3、多元的文化4、人口城市的分布(二)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1.热带雨林的作用2.热带雨林的开发3.热带雨林的保护(三)发展中的工农业1、迅速发展的工业2、热带农产品丰富:咖啡、甘蔗、大豆、可可(四)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巴西利亚1、巴西利亚2、迁都原因
本文标题:仁爱科普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89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