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7年4期-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李星灿付凯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带来了新一轮科学教材的调整修订。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动手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反对知识灌输。一二年级课程的增加,更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制和五年制)教科书在全国第二轮申报中,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10多年来,教科书单个年级使用人数已经突破百万,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一致好评。在2009—2010年教育部组织的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全部8套小学科学课程教材中名列前茅:在教师问卷的7个调查维度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5个维度排名第一,两个维度排名第二;在学生问卷的4个调查维度中,青岛版《科学》教材在3个维度排名第一,1个维度排名第二。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教材编写组秉承要求,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力求以国际视野、现代气息、中国特色打造当今视野下的新《科学》课程教材。一、以问题为引领,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构建课程。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教材的核心是课程,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形成的过程。用“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的方式,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有利于其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严谨,富有趣味。教科书设计的每个探究活动,均让学生充分地使用这一思维方法,同时注意控制难度,确保探究活动能有效进行,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内化,避免出现程式化、表面化、摆样子的活动。二、真正“做中学”,以同年龄段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组织课程内容。2007年4月,《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内容标准》正式出版发行。该内容标准为国家小学科学教育标准的修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基本准则要求:“教学案例应来源于生活,从周围取材。”这一要求落实到教科书中,就是以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一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经典的常见的情境进行探究,方便学生认知,如一年级上册第13课《水变咸了》。二是以学生常见工具为对象进行研究,学生无陌生感,如一年级下册第16课《我的削笔刀》。三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亲手操作完成,学生积极性强,如一年级上册第16课《用树叶做书签》。常见、常用、力所能及,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亲历者,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教材引入了许多学生形象的卡通人物,以学生的口吻,以泡泡语的形式展现出拓展内容,提示思考的方向,如“你怎么知道”“为什么这样猜”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还有哪些方法”“我还发现……”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设计符合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接受。三、突破传统编写模式,传授知识同时“授人以渔”,将探究技能显性呈现于课程。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各种技能,学生一旦拥有这些技能,便可凭借这些技能来探究周围世界中的一些未知问题。传统教材编写中,一般把这一内容隐含于教材中的各种活动中,通过教师用书或教材说明等提醒教师在教学中强调。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重视知识传授而不重视技能培养的误区,导致课程标准探究技能的要求难以落实。因此,有学者认为将探究技能作为教材的显性内容提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教科书设计了“探究技能”系列内容板块,将课程标准要求的探究技能以显性化的方式呈现在教科书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探究技能”板块分布在有关课中,具有上下贯通、螺旋上升、层级不断提高的特点。同一探究技能多次出现,以不同的内容为载体,从不同的角度体现探究技能要素。不同探究技能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穿插进行,不断提高。关于观察、描述、交流、分类、猜想、比较、预测、获取证据、排序、提出假设等技能的表述不断出现在教科书中,引起学生关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意识,从而形成探究能力。四、课程以模块化呈现,易教易学。教科书每课分为三大模块,即“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活动准备”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前为本课活动搜集、准备材料。“活动过程”是围绕本课主要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一般设有2-3个活动,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或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与评价。“拓展活动”将活动延伸到生活中,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后。这一结构“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强调开放性,扩大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学科学、用科学。三大模块结构可用如下框图表示:五、突出技术与工程板块,让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技术的核心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这些活动都离不开学生动手操作。为突出这一板块的重要地位,教材将相应内容整合突出,设立专门单元。使用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这些活动课程门槛低、材料容易获得、实践性强,或介绍简单工具,如一年级下册15课《放大镜》,或加工简单食品,如一年级上册15从生活与经验中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准备。内容:背景资料、活动材料、机能准备、心理准备等。形式:搜集、采集、制作、调查、访问、考察、利用网络等。经历以探究为主的课堂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课外延伸活动。内容: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实践活动。形式: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种植养殖、科普宣传等。课前活动课堂活动课后活动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课《番茄与番茄酱》,学生喜闻乐见,操作过程呈现详细,是教材课程体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六、以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4个目标为依据,设计单元评价。单元评价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知识乐园”“科学殿堂”“反思空间”3个环节。评价主体主要由学生、教师或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4个方面;评价方式有回顾、反思、图画、解答、谈话、制作等等。单元评价体现了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和评价方式多元的特点。七、将高科技手段AR技术引入教科书,再现真实事物,增强教学效果。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开发电子教科书,将图片、视频等更为生动的内容呈现形式引入到教科书中。”我们将一款AR图片识别技术与纸质图书相结合的、扩展读者阅读视野的、增加纸质图书信息承载量的手机软件《快扫》引入科学教科书中,使教学内容再现实际事物及平时难以捕捉的过程,如猎豹奔跑、蜜蜂采蜜等,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该软件用电子设备扫描《科学》教科书中带有视频播放图标“”的图片,软件即可自动识别图片,在播放器上播放相应视频,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八、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教科书在潜移默化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处处体现中国特色,从图片选取到活动设计,力图展现中华文化特色。增加了“法治在线”栏目,形成一条明晰的线索,意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些内容丰富了教科书内涵,提高了教科书的品质。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体现课程标准核心思想,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为学生打造更好的科学学习平台。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出版社(266000)参考文献:[1]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2]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3]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幼儿园和小学探究式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做中学”内容标准(试用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樊琪.科学探究技能的内隐与外显学习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6):1375
本文标题:2017年4期-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编写思路及特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08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