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七年级下语文《猫》课件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笔名西谛、郭源新,现代作家、文学家、学者,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第一课时•1扫清字词障碍。•2熟悉课文内容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涩:不光滑。怅然:不愉快的样子。污涩()红绫()怂恿()蜷伏()惩戒()妄下断语()消耗()诅骂()hàoSǒngyǒngzǔquánsèlíngchéngwàng初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照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①②③第一、二次养猫: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影响1次花白猫(1—2)第二次:小黄猫3—14)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的很活泼更加活泼宠物宠物病死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一缕酸辛怅然愤恨诅咒路人第三次养猫(重点):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影响第三次:丑猫15—34)遭人遗弃拾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不活泼忧郁懒惰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被我打伤致死更难过得多。永不养猫。猫第一次养猫(1、2)第二次养猫(3—14)第三次养猫(15—34)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主题课堂测评•完成《导学全程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1研讨课文内容。•2探讨课文主题。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芙蓉鸟被害案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以上证据是否确凿?不确凿。(2)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发散思维: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被吃了“我”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冤案案件定性:案件反思: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2、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道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1、为什么说“我的良心受伤了”?2、第30段采用了何种人物描写手法?抒发了“我”怎样的感情?3、“我”的过失是什么?(原文)为什么有这样的过失?4、为什么“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答:因为我犯下了无法补救的过失,它就像针一样,时时刺痛着我的心。答:心理活动描写。抒发了“我”愧疚、自责之情。答:“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动物”“我”没有对鸟亡事件作冷静的分析,没有认真地调查研究便轻率地作出了判断。答: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30_3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自拟格言:A努力完善自我!B弱小就要挨打!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显中心。课堂测评•完成《导学全程练》第二课时
本文标题:七年级下语文《猫》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2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