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
1.1949年10月—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2.1956年底—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十年探索时期)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十年动乱)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7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程标准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考纲要求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情分析1、将中国现代的对外开放与清代闭关锁国和海禁等联系,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2、将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联系,认识这两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3、将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及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联系,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考查我国的对外开放历程,认识只有融入国际舞台才能适应历史潮流,促进经济发展。探讨一:明清以前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试说明两次“封闭”和“开放”发生的时间和原因?旧中国的“开放”与当今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朝代史实特点西汉唐朝两宋元朝路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市舶使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重要税源泉州元大都外贸繁荣官府控制朝贡贸易时间原因第一次封闭第一次开放第二次封闭第二次开放明朝后期到1840年19世纪中期1949-1978年1978年以来自然经济倭寇西方殖民势力抗清势力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对外扩张封建社会后期的中国腐败落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封锁包围中苏关系恶化文革外交遭破坏市舶司对外开放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其实质是坚持国家独立自主和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发展与国外的经济、贸易往来,从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概念解析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邓小平文选》材料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江泽民在香港“2001《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的讲话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多角度分析对外开放的原因材料二: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访日美后讲话重难点突破——背景多角度认识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必然性历史角度世界角度自身角度建国以前历史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借鉴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人才、资金、管理经验)四、重难点突破——过程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期间,75岁高龄的邓小平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习近平父亲)同志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根据课本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乌鲁木齐拉萨西宁银川成都昆明贵阳南宁长沙南昌合肥郑州西安太原呼和浩特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石家庄南京杭州兰州南通秦皇岛天津大连烟台连云港青岛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广州汕头厦门深圳珠海海南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长三角环渤海浦东内地特点:点线面相结合、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经济特区(1980)沿海开放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发区(198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全方位: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局面宽领域:不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探究3结合对外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谈谈你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成就:加入WTO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对外贸易国……问题:地域经济不平衡贸易摩擦不断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价值末端竞争力不高……对策:中西部开发规则意识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产业……认识:肯定坚持两面性利大于弊中国实施开放政策,是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针对开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积极融入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进来了,但有时难免会飞进一两只苍蝇。----------龙永图认识题型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背景、原因、条件;内容、影响、结果)针对该事件带来的影响,谈认识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做?对外开放通商口岸背景基础原则目的内容结果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对外开放通商口岸背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原则平等互利不平等的目的发展社会主义被迫开放内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成为列强经济掠夺的场地结果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丧失主权,严重阻碍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试比较近现代史上我国的两次对外开放•一、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问题: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直击高考【答案】(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彼此敌对;中国经济相对落后。(4分)70年代以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改革开放,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发展二、(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明清时期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近代前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建立新中国成立初期C: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以来D: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解析】明清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对外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回答即可,并结合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阐释;近代前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面临列强侵略而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相关史实阐释说明即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的原因和影响阐释说明即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根据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阐释说明即可。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阐释:明末清初,统治者为防范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下令“禁海”。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落伍。(4分)B(近代前期):关系:鸦片战争,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同时大量从中国收购茶叶、生丝等农产品,把中国变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C/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孤立、被封锁新中国成立初,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严重对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使新中国隔绝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对外开放、积极主动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依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省份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且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深化对外开放,与世界全面接轨。在对外开放中,我们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促使中国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本文标题: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一轮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