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辛弃疾(南宋)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词,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起初称作“曲子”“杂曲子”或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如《西江月》,就是词牌名,与音律(曲调)有关。词的分类:(按词字数划分)小令:58字以内词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按词作表现出的不同风格划分。}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秦观等。西江月辛弃疾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写作背景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词多以沉雄激越、慷慨纵横著称,但也不乏淡泊潇洒之作,这首词就是其中的代表。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期经过黄沙岭路上写的,原有小引“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四十里,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多良田、适合种水稻。词人曾经在此居住了十五年,写了不少描写这一带风物的词,除本首外,还有《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都写得清新俊逸、绰约自然。其中尤以本首最为耐人寻味。辛弃疾一直关心人民疾苦,常常因农民的丰收在望而喜悦,也为百姓疾苦而伤怀。《西江月》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题目,与词的内容无关,这首词原有标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这首词是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这首词有50字,按字数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词题之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课文朗读辛弃疾南宋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朝代】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品词读词是学好词的序幕,品词才是真正学词的关键,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下面我们一起来好好品味这首词,体味作者不一样的情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译:明亮的月光照到枝头,惊飞了另一枝头的喜鹊,微风吹来,惹得蝉儿在半夜里嘶鸣。析:①首句中的“惊”字是“使……惊”的意思,月儿缓缓升起,被夜幕笼罩的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山鹊却因之受惊。这样写对眼前景物刻画入微,使诗歌意境更加丰富。②“风、月、蝉、鹊”都为寻常景物,但经过作者巧为组合,竟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真乃神来之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译:在醉人的稻花香中,只听见一阵阵蛙鸣,好像在交谈着今年的丰收。名句理解:夜风送来阵阵稻花的清香,远近一片蛙声,仿佛在预告丰收在望。它将作者的欢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织,融为一体。析: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这里,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转移到蛙身上,构思奇妙,话语清新,不能不说是词人的创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前两句词人着眼于高处。后两句词人将镜头对准低处。上片四句描写了夏夜山道的景物,也渗透了词人因丰收而无比喜悦的感受。接着,词人宕开一笔,下片由近而远,着力描写远处的“星”“雨”“茅店”“路”“溪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译:天边有几颗星星,山前下了几滴小雨。析:“星”是“天外”寥落的疏星,“雨”是“山前”轻微的阵雨,这正与上片清幽、恬静的氛围相映成趣。而一个“天外”、一个“山前”,仿佛隐隐约约、捉摸不定。倒装句。调整语序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从前土地庙周围的树林边有一家茅草盖的旅店,啊,过了溪上的小桥,转个弯,它就忽然现出来了。析: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小桥一过,就意想不到地看见了林边的茅店。忽远忽近,忽暗忽明,把黄沙道上的景物写得生动有趣。词人因醉心丰收的景象而竟忘了自己的位置,反映了词人当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主旨《西江月》描写了夏夜行走在上饶黄沙途中的农村景象,(或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表达了词人闲适的心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眷恋之情。写作特点:1、从多个角度写景2、动静相映3、细节描写,侧面烘托“惊”、“鸣”衬夜的幽静以蛙声烘托丰收的喜悦练习1.词中以“”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3.从“,”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4.这首词描写的是季节,从、、,看得出。5.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七八个星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清风、鸣蝉、蛙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6、本节课所学的词的作者是()他是()爱国词人。7、这首词中的对偶句有()8、《西江月》描写了江南夏末秋初月夜的景色,抒发了词人()的感情。其中最能表现词人这一心情的句子(),采用了()烘托的写法。词中描写的天气由()发生了变化,变成()的天气。9、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语义相近的两句诗是()。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愉快侧面月明天晴云起雨将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作业
本文标题:西江月-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6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