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课信息技术发展史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了解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有初步认识。过程与方法:能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手段获得关于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史等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技术与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2.本课主要内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历史。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学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密切关系。二、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可以围绕信息概念、信息的发展历史以及信息技术在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收集有关案例、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并将它们合理有效地整合到教学中。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及设计,考虑在传统教室、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中上课。课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课前作业或预习等形式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去获取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历史的信息与资料,并做好相应的记录与整理,便于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在指导学生调查研究时,教师对以下几个问题要明确:信息技术经历了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是怎样的?近现代信息技术重大的技术革新有哪些?2.教学策略教材中第一部分提到的有关图片告诉我们的信息,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的海洋中。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不必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对现实生活中信息的举例,只要让学生明白:人类从一开始就生活在信息世界中,我们只有不断地了解、传递、使用信息才能取得进步。在有关信息技术历史的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研究成果,来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引导学生明白现代信息技术的四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今中外的信息技术加以对比,以便学生从中寻找到规律:信息技术越来越智能化;中国的信息技术在古代领先,如今却落伍了。如果机房有投影设备,要尽可能利用投影,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教学方法:讲投法、案例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切忌照本宜科地陈述历史;(2)注意区分信息消息、信息技术几个概念。三、教学评价建议如果本课设计上是按照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的,教师可以在小组交流之后按照课本中的评价表进行评价,但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对于评价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整理统计,以便完成后面的单元评价。建议在某教室的一个角落或者校园网的某一个栏目开辟专门的交流评价平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资料、研究报告、心得、照片、评价表等。四、练习说明可以补充如下练习:1.简单地讲,信息技术经历了哪些时期?请列举出每个时期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2.信息技术的四要素是什么?五、教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发展简史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类人猿是一种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分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了语言体系,包括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一一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侯纸”。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化计算机。第二课信息技术与生活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能够列举出身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信息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2.本课主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今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家里的信息技术。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在生活(家庭)中的应用。教学难点:家庭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二、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应对学生关于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及掌握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信息技术的影子。为了增强学生的亲切感,教师可以将自己家里或者朋友家里的信息技术应用拍成DV或照片,放到课件中展示。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张简单的关于家庭信息技术的调查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对于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在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家电设备的工作情况,必要的时候让学生通过看说明书、自己操作、询问父母、给厂家打电话等方法获取信息,以了解这些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2.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均在学生的小组探究上。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应下工夫设计。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应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最有特点的几个使用信息技术的例子。课本是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编排,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不能仅局限于这些内容。第二部分,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化生活的核心技术。第三部分,寻找家里的信息技术。因为这是一个探究实践的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应尽量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忽略探究方法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一段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探究方法和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非结果性、知识性的东西呈现出来,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学生的研究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信息技术的“四兄弟”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研究的设备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学生不可能人人有交流的机会,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划分为几个小组,逐级汇报交流,最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学生探究只停留在表面,不深人思考的现象。(2)注意“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并不代表只有使用了计算机才算是信息技术。三、教学评价建议本课的评价是和本课的“探究活动”同时进行的,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评价中,除了课本中提到的内容外,还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合作意识的评价。评价完成后建议将优秀的研究报告和方法予以展评。四、练习说明本课的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与练习,“挑战自我”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在探究实践中。因而本课的练习,教师要对学生最终的作业形式及内容做一定的要求。五、教学参考资料信息技术改变生活目前,网络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构成了信息技术的四大热门领域。随着电脑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完成种种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电脑网络上学、购物、看病、娱乐;从网络上获取新闻,而不必订阅报纸;从网络上观看电影,而不必购买影碟。在不久的将来,电脑甚至将同电视、电话、传真、影碟机、音响设备等被集中在一台机器设备之中,并已经高度智能化,成为家庭机器人,集保安、保姆、秘书的功能于一身,为我们提供服务。它能帮助我们照顾孩子、老人,收拾房间、做饭,甚至能自动判断客人的身份,并留下信息。第三课中国美食调查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会用调查表进行调查。过程与方法:会调查体验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通过调查表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调查问卷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的习惯。2.本课主要内容用调查表进行调查、汇总调查表、制作简单的调查报告。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用调查表进行调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学难点:调查的方法与过程。二、教学建议1,课前准备首先,教师要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或者本地区最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如果可能的话,自己亲自去体验或者调查一下。其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新设计教材中调查表的内容,并将设计好的调查表印制出来,至少做到学生人手一份。2.教学策略本课可分为两部分进行;调查和发现问题。课堂导入可以借助一些故事或者案例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饮食文化的探索欲望。学习如何调查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法的理解,如,如何填写调查表,如何征询他人,如何进行数据的统计等。本环节中,学生可以被划分成若干个大组和更多的小组,用教师下发的调查表在小组内进行模拟调查,然后要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必要的汇总,再提供给各个大组,各大组将数据进行统计,提交给全班总和,从而得出数据,通过讨论找出这些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各个小组讨论该问题,得出结论,并要以简单的电子文档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调查报告。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及时发现和修正学生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方法的掌握上。教师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融合,如数学中的统计,社会生活中的中国的饮食文化等。调查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调查,让学生发现其中隐藏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本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调查得出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以前流行的饮食文化现在没落了?为什么西方的饮食文化今天能如此强烈地影响着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我们这里的XX饮食文化现状怎样?我们当地还有哪些饮食文化?本课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讲授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喧宾夺主的倾向,课堂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中获取信息的方法的学习,不是饮食文化的学习。(2)注意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小组合作的情况。三、教学评价建议除了将学生制作的调查报告,调查表作为一项评价项目外,也可将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纳人评价之中,便于后面一节课组建小组和选择组长。调查报告要轻技术重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文档的内容及观点进行评价,不要太注重文档的版面、修饰等。四、练习说明还可以增加以下练习:(1)制作一个关于_____(当地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的___(方面)的调查表。(2)用自己制作的调查表,对家里人、学校里的其他同学做一下调查,汇总后得出一个结论。第四课中国美食信息收集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能设计研究计划书,设计调查题目,知道专题研究和问卷调查的一般过程和意义。过程与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调查。通过调查,对当地饮食文化情况有所了解,增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与合作的意识。2.本课主要内容研究计划书、小组的建立、问卷调查。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研究计划的设计,问卷调查表设计。教学难点: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本文标题: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3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