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时间:交战双方:有关的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消除了前秦对江南地区的战争威胁,使江南的社会环境更加安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作探究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合作探究前秦:(1)骄傲轻敌(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名师导引: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439年平城(今山西大同)鲜卑族2、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嘎仙洞刻石拓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3、孝文帝改革背景:平城洛阳北魏南齐迁都洛阳汉化政策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平城《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4、孝文帝改革措施说汉语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北魏供养人服饰《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穿汉服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改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通汉婚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学礼法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用汉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5、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合作探究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西魏北周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东魏北齐北魏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3、改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理解“民族交融”的含义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农耕民族(汉人)游牧民族(胡人)中原鲜卑匈奴羯羌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文化教育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交融: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民族服装汉族服装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就座方式:“席地而坐”根据上述图片及其所学,请你谈谈对魏晋时期民族关系的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魏陶俑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堂达标【1】成语“草木皆兵”的源自()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巨鹿之战C当堂达标【2】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②提倡和汉人通婚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C当堂达标退出【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C
本文标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