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反思(五上1)
麦宗斌教案和反思:(五年级上册上半学期)一、窃读记教学重点①掌握词语。②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③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④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一、整体感知①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②整体感知课文。◆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认读生字词。◆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③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c.相机指导朗读。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出示课文插图,激情: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完成练习,加强理解记忆。(2)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②生自由读文。③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①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汇报交流③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④诵读句子。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①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②尝试分段。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②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反思—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3)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重难点①认识本课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全面的学生。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①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②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③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④指名读导语,明确学习要求。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②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③指名站起来逐节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④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①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苗苗的见解我的季先生的见解感受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③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积累运用,培养能力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②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五、拓展活动①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书。②向大家推荐一些书目:《古文观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反思---自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的认知实际,帮助学生化解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学生探究的闸门和思维的通道,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将发现的机会给了学生。(4)3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重难点1.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①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让我们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②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②请8位同学读课文,正音。③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④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做上批注。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①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做上记号。②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你读懂了什么。③课件出示关键句子:a.你喜欢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b.你是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光线怎么那么美!”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让大家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④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⑤有表情地朗读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反思我想到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应该人为地设置出许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来限制学生的思维。(5)第二课时一、激趣课文,深入感悟①配上课件,朗读课文1—6自然段。②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③联系实际,同学们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④自己试着背背第7自然段。⑤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⑥有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①划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②合作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自己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自己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③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三、拓展活动①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②向大家介绍你是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四、布置作业①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②抄写生字词。反思—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不忘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词句、理读情节到对细节描写的总结,从整个一节课的学法总结到作业的布置,笔者的目标很清楚,那就是真正教会学生阅读小说、主要是阅读短篇小说的方法。(6)4*我的“长生果”学习目标①认识“扉、瘾”等生字。并通过互相提醒认清字形,读准字音。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一、谈话导入①同学们都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②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②提醒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酵母的“酵”不读xiào。③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①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②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作者写了童年读“香烟人”小画片,读连环画,到小镇的文化站读图书、文艺书籍。作文常常居全班之冠,作文《秋天来了》得了“甲优”,作文《一件不愉快的往事》老师夸我“嵌”字用得传神。)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指导朗读相关的句子。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11.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③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读了许多的书,使我的作文写得很好,书就像是我的营养品一样。)◆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作者就是因为读了巴金的《家》这本书,并且里面的句子作者很喜欢,念念不忘,自己作文中不仅用了,而且用得非常恰当,得到了老师的表扬。)④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的呢?(书是可以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看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①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②课外积累和读书有关的格言警句。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完成练习,加强理解记忆。(7)口语交际·习作一学习目标①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②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课前准备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学习”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同学们,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呀!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二、组内讨论,人人参与①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②学生在组内
本文标题: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反思(五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