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药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学》主编张廷模以下内容根据张教授讲稿整理岗台卫生院李相超2014.4.10第一讲序言•主要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这三个术语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和中药学应该说是一回事。疏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藁本•苍耳子第十八讲解表药的概述发散风寒药概述概述•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基本的结构,就是以什么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什么病证,或者什么证候,就称为什么药。其实对每一个章,都可以用这样一个模式来处理。•表邪就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但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当中,最主要的是风,所以是以风邪为主的。发散风寒药•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它主要用于风寒感冒。•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恶寒比较重,头身疼痛比较明显,舌苔薄白、口不渴,或者有的兼有咳嗽气喘、脉浮紧等等。•第一:含义•第二:功效与主治•第三:性能特点•第四:配伍应用•第一考虑它的寒热虚实,第二主要考虑它的主要症状,这个主治证的症状。那么解表药呢是治疗表证的,表证呢,那么有这个风寒和风热,本身就涉及到寒热,但是它可以兼有里寒或者里热。那么在配伍的时候,如果里寒比较重的,或者兼有明显里寒的,那可以配伍温里药;兼有里热的,可以配伍清热药。尤其是这个发散风寒的药用于温热病,更常常和清热药,尤其是清热解毒药配伍在一起,那么寒热的问题解决了。虚实,虚常常有一些正气虚衰的患者,感受外邪,成了体虚感冒,那么针正气虚衰的不同,分别可以配伍补阳、补气、补血、补阴的药物,另外就是针对症状,那感冒的症状,恶寒发热,有时候经常有咳嗽、气喘、痰多,或者说鼻窍不通这样的一些症状。那你在回答的问题的时候,如果说表证出现了这个咳喘痰多,那么配伍这个止咳平喘和这个祛痰的药物。有鼻塞不通的,可以配伍通鼻窍的药物,这就根据治疗病证的这个症状。使用注意•一个是因证使药•第二个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第三个中病即止: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微似汗出,好象出了一点汗,又没有明显的出汗,那么就达到了中病的效果。如果说这个汗出太多,那么可能造成这个亡阳亡阴。因为这个汗是人体的津液,在阳气的作用下,施泄于外而形成的,如果过汗不但损伤阳气,也损伤阴津,所以可以造成严重的这个大汗淋漓、可以亡阳,可以伤津。所以叫中病即止,不可过汗。麻黄•命名:因为这个药材微微的带一点很淡的黄色,所以这是通过药材的颜色来命名的,麻是形容它这个纤维的特征功效•发散风寒、平喘利尿•主要是通过发汗来驱除风寒的邪气•不能误认为表实证以外的普通风寒表证麻黄不能用,麻黄同样用,而且能够广泛的和其他的发散风寒的药组成不同的发散风寒(的)多种辛温解表的方剂•这种表实证就是无汗,而且比正常的人出汗都少,而且一般的解表药还不容易达到发汗的这样一个效果,这个把它称为外感风寒的表实证•要把麻黄作为一个发散风寒的发汗解表药,就必须和桂枝同用功效•平喘的作用:那外感风寒外邪郁闭,很容易造成肺的清肃下降的功能失调,而很容易引起气喘咳嗽•有一定的利尿作用,但是麻黄的利尿作用并不强,所以在临床上它用于水肿,但是一般的水肿很少使用。主要治疗水肿兼有表邪•表邪祛除了,表证解除了,它可以通过它的宣发和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有利于出汗,有利于利尿。•麻黄本身有发汗作用,通过发汗作用可以使泛溢于肌肤的水湿通过汗液外出,也可以减轻水肿。功效•还可以用于风寒郁闭引起的疮肿,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者流涕不止,所以麻黄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过敏性的皮肤病,用于一些鼻渊,鼻炎,鼻窦炎,尤其是过敏性的鼻炎,现在用得非常广泛。•因为它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它能兴奋中枢,对于失眠的患者它可以加重失眠,所以对高血压和失眠的患者,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要慎用。这个是其他解表药没有的,麻黄有•麻黄其实还能够治疗腹痛,比如李东垣很多治疗脘腹冷痛的一些方里面,什么麻黄温中汤、麻黄豆蔻丸,就来治疗这个脘腹的疼痛•以下部分来自网络故事•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作用机理发汗•①有效成分挥发油、麻黄碱。•②条件温服、温热条件。•③作用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汗腺分泌↑;•兴奋中枢,外周α受体利尿•①有效成分d-伪麻黄碱。•②作用尿量增加。•③机理•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阻碍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抗炎、抗过敏•①有效成分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麻黄碱。•②作用机理•抑制过敏递质释放;•溶血素减少,呈抗补体作用。作用机理镇咳、祛痰•①作用强度为可待因的1/20。•②有效成分萜品烯醇,麻黄挥发油。解热、抗菌、抗病毒•①有效成分挥发油。•②抗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乙型溶血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奈瑟双球菌。•③抗病毒流感病毒。平喘•①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此外,2,3,5,6-四甲基吡嗪L-α-萜品烯醇。•②机理•促进NA和Adr的释放。•本身激动β-R→激活Ac→促进cAMP产生。•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促进PGE的释放。•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血管收缩→粘膜肿胀减轻。•抑制抗体产生。•③作用特点缓慢、温和、持久,可以口服。•临床研究•①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风寒侵袭头部,经脉郁滞,又兼少阴阳虚,入冬屡患偏头痛者,效果良好(中国民间疗法,2000,8(11):28)。•②用麻黄6g,桂枝12g以及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桂枝二麻黄一汤,随证配伍,治疗老年皮肤瘙痒,10天为1疗程,有较好疗效(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67)。•③治疗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在患处(新中医,1999,31(10):36)。•④取其宣肺透表,利尿开窍之功,重用单味麻黄10~30g,治疗肺气郁闭,清浊升降失司,清阳之气不能上注于清窍之耳,浊气反升,蒙蔽耳窍,而产生的耳鸣(中国民间疗法,1999,7(1):30)。•⑤用麻黄、益母草、桔梗、生甘草的提取浓缩液,制成鼾静通口服液,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能改善换气,有止咳、化痰、消炎之功(河南中医,2001,20(1):59)。•⑥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20例,服药后,45min开始显效,效果可持续3~4小时(国医论坛,1998,13(2):44)。此外,麻黄还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呃逆、上消化道出血、肾衰、腰扭伤、坐骨神经痛、雷诺氏病、感染性化脓性炎症、慢性咽炎、牙痛等。桂枝•命名:肉桂树当年生的幼枝把它割下来,直接切片(就是肉桂树的幼嫩的枝条)所以称为桂枝功效•发散风寒:发汗作用较麻黄温和一点,在临床上风寒表实证和表虚证都可以使用。这是桂枝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风寒表虚证、表实证都可以用•温助阳气:附带的特征,在一些助阳解表的方里面,适当的加上桂枝也有好处•温通经脉:也可以把它写成温经散寒,温经散寒或温经通脉,对桂枝而言,这个温通经脉的功效或者说温经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的主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用于寒凝血瘀证,寒邪凝滞在血脉当中,桂枝本身不是活血化瘀药,但是它有助于消散血脉当中的寒邪,使血脉流畅,所以它常常配伍活血化瘀药,治疗寒凝血瘀;另外就是用于风寒痹证,风寒湿邪凝滞在了人体的关节、经络这些部位。桂枝本身也不是祛风湿药,但是它和祛风湿药同用,也是认为它能够增强祛风湿的效果功效•对于风寒的表虚证,什么叫做表实和表虚?这里的实和虚,不是我们八纲辨证当中的虚实的虚,是讲的肌表的一种状态,如果按照虚实辨证,表实证和表虚证都是属于实证的,都不是虚证。•我们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比如说这里有一个门,这个门现在关得非常严,没有一点缝隙,就象说肌表那个腠理,毛孔的一种状态,闭合得很紧。因为寒邪收引,收引了以后,那个毛孔就闭合,这个很严实。另外一个,如果说这个门是虚掩着的,说这个关得严实和虚掩同样的都是这个门。这个门没有改变,只是它的状态有一点不一样,关紧没有关紧,是不是完全封闭。所以这个表实和表虚就是外感了风寒以后,是不是有汗为主要判断。不容易出汗,那就叫表实证;如果说外感了风寒,其他症状完全相同,但是患者有自汗,自己觉得好象在出汗,这个呢他的肌表就处于一种不固密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称为表虚证。•“有汗用桂枝,无汗用麻黄”也是指“桂枝汤”、“麻黄汤”,而不是单味桂枝、麻黄功效•在《伤寒论》里面张仲景就把这个调和营卫用一个特殊的术语来表示。用什么术语呢?叫做解肌。“桂枝本为解肌”,就说的是桂枝汤,不是说的桂枝这一味药。桂枝本为解肌,就说桂枝汤具有解肌的作用,也就是说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其人恶寒发热无汗者”,那就是表实证。“不可与之也”,在这个时候呢,外感风寒表实证适合的是麻黄汤,如果你用桂枝汤显然是不对症,所以不可与之也,不适合。所以张仲景的本意,桂枝汤能够解肌,能够调和营卫。我们现在很多的文献里面,从古到今都有这种情况,把桂枝的功效叫做发汗解肌,不叫做解表,首先就有违张仲景的原意。张仲景不是讲的桂枝单味药能解肌,而是讲的复方能解肌。所以首先我们就违背了张仲景的原意,更加上解肌这个术语,在中药的功效术语里面随意性非常大。至少在我们教材里面还会涉及到什么葛根的解肌,还有其他的石膏的解肌,但正如上一次我说过,陶宏景就认为发汗就是解肌,麻黄为疗伤寒为解肌第一要药。陶宏景认为麻黄是最好的解肌的药,因为它发汗作用最强。这个解肌和张仲景的解肌完全不同,所以我建议在中药的桂枝的功效里面,不能称为发汗解肌,只能叫做发汗解表,或者叫做发散风寒。使用注意•能够动血,对血热妄行,就是说桂枝在发散风寒药当中它是一个长于入血分的药,长于入血分,其他的很多都是以(入)气分为主,或者入血分都不典型。桂枝是以入血分为主。那么入血分的温性的药,而且温性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它就容易动血,血热妄行的那就加重出血的一些症状。所以在发散风寒药当中如果要考桂枝的这一个知识点,就是它特殊的使用注意,常常就是要考这个血热妄行,尤其应当禁用的以下药当中,当然以下药主要是指的发散风寒的药,考的就是这一点,它长于入血分。所以血分有热的,桂枝尤其不能使用,这一点要注意一下。麻黄去节与去上沫•在宋代的一些,和唐代也有,这个书上,它的去节还是张仲景的原方,它是去根节,在去节的前面加了一个根
本文标题:1发散风寒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