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诸子百家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1、诸子百家•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2、百家争鸣•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背景)1、形成一个富有学识、相对独立自由的士人阶层,这是百家争鸣的人才条件;2、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革,这是百家争鸣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原因)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其他代表及主张地位和影响主要主张创始人学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哪些道德思想主张?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有哪些?1、“仁”的思想(一方面,“仁”就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另一面是“克已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2、“德”的思想(以“德”教化人民)3、“礼”的思想(以“礼”治理国家)1、有教无类2、因材施教3、循循善诱(启发性教育)4、温故知新5、不耻下问等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注:孔子鄙视体力劳动者)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不分贫富广收门徒。据说他有3000弟子,优秀的就有72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是他提出的教育、治学方面的主张。孔子曾周游列国,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奉行“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德治国,施行仁政,反对苛酷政治和任意刑杀百姓。因孔子的卓越贡献,他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圣人。孔子的学说从西汉起,被历代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1、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3、“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4、循循善诱(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战国时邹国人,著有《孟子》,是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他的主张主要有:1)实行“仁政”;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著名命题;3)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列为我国古代“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成为古代读书人必读经典作品。后人把孟子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后人将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晚期楚国人,和孔子同时代而略早,道家创始人。老子学说博大精深,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道”,所著《道德经》包含朴素的辩证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长和短、难和易、有和无、生和死、贵和贱、上和下、强和弱等等,并可相互转化。老子还主张“无为”而治,要求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姓墨,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言行记录在《墨子》一书中。他主张“兼爱”(爱一切人如同爱自己),提倡“非攻”(反对掠夺和战争)。他还提出任人唯贤和节约的思想。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制度,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强调法的权威,认为在国家管理中要赏罚分明,用严酷刑罚来镇压人们的反抗。韩非子是韩国贵族,多次提出富国强兵之策,却未被韩王采纳。他愤而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秦王嬴政闻知韩非子的才华后,非常欣赏,不惜发动战争,将韩非子弄到秦国去。韩非子曾和李斯(秦国的丞相)就学于儒家大师荀子,但与荀子思想差异很大。李斯嫉妒韩非子的才能,惟恐自己被他取而代之,失去权位,于是谗言陷害,并将韩非子毒杀于狱中。法家思想受到秦统治者的青睐。秦统一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韩非子思想的应用与发展。当时身为大王的你,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争论不休。当时各派思想家到处游说,孟子到处劝说诸侯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结果,同孔子一样,始终未被重要。而法家却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当时,战争频繁,百姓怨声载道,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用严厉刑法压制反抗;而且法家主张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这些都在当时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自然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而儒、道、墨家主张亲民、爱民、顺民,较温和与保守,这在当时只能被打入冷宫。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孙子:姓孙名武,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兵家鼻祖。孙子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以众击寡”等军事名言。《孙子兵法》奠定了中国军事学的基础,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在现代社会,它是中、西方的军事必读教材,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经营和管理等方面。(36)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代,齐国人,著有《孙膑兵法》,兵家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事备而后动”军事理论。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任魏将,嫉妒孙膑的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于膑刑,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载回,齐威王任为军师,设计数次打败魏军,迫使庞涓自杀。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残酷的战争,刺激了兵学的萌芽和成长,《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当时的军事奇葩。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兵家:法家:墨家:墨子韩非孙子孙膑说出各派代表人物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其他代表及主张地位和影响儒家孔子道家墨家兵家法家老子墨子孙子韩非子“仁”、“德”、“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道”(事物都有对立面并能够相互转化)、“无为”(顺其自然)“非攻”、“兼爱”强调“法”的权威(赏罚分明)、主张强化中央集权和建立君主专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富、贫、威”)孙膑《孙膑兵法》庄子主要主张创始人学派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秦国统治者的青睐商鞅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如果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师从哪位大师的门下为徒?为什么?提示:可按儒家、法家、兵家、墨家、道家等学派为组,重新组合座位;可自由发言,各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儒家的“仁政”•法家的法治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全民教育、均衡教育以德治国以法治国诸子百家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利用价值将下面的人物与当今的思想观点连线,并说出其思想主张的渊源人物现今思想主张及观点思想渊源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老子孙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廉正、廉洁、自律依法治国针对学生特点采用不同教育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礼乐”“兼爱”“非攻”“有教无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法治“因材施教”“无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课堂探讨•百家争鸣的意义•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如何对待诸子百家的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扬弃”。查成语,知历史,增智慧(4)守株待兔邯郸学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滥竽充数螳臂当车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自相矛盾后生可畏视死如归东施效颦无中生有朝三暮四郑人买履……抄写“三十六计”的名称,课外阅读《三十六计》。
本文标题:诸子百家主要的学派思想家及其代表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8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