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第三节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改革——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或变革。而在某次改革中,具体表现为对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修改。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冗官、冗兵、冗费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反映了这一时期哪些矛盾比较突出?北宋社会经济发展了,为什么却会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延伸·拓展】北宋社会经济发展了,为什么却会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却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等,其原因有: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隐瞒土地,少纳赋税,官僚可以减免赋税,结果国家减少了大量赋税收入。②北宋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起用大批官僚,扩大统治基础,结果形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官俸开支与日俱增,国家财政不堪重负。③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从地方军队中选派精壮士兵编入禁军。结果军队士兵的数目越来越多,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加重了财政负担。④北宋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大量禁军入宿京师,少量禁军屯驻边境。驻边禁军三年一轮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与辽、西夏的作战中屡屡败北,往往以送岁币议和,加剧了财政危机。结论:危机是复杂而深刻的,说明改革的迫切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封建制度固有矛盾②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冗官、冗兵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各种危机错综复杂、互相影响,使北宋面临全面危机。这些危机的出现,是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引起的结果。二、改革的目的——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三、改革的内容1、序幕:庆历新政2、高潮:王安石变法二、庆历新政何为“庆历”?简述“庆历新政”的时间、在位皇帝、主持者、中心内容、主要内容。“庆历新政”为什么失败?主要内容严格官吏升迁考核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及亲友通过恩荫做官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严肃中央政令,取信于民整顿吏治(核心)缓和阶级矛盾庆历新政——结果:仅一年左右即被废止,但为王安石进行全面的变法打下了基础。三、王安石变法1、范仲淹和王安石都曾被委以什么官职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发生于何时?变法措施包括哪三个方面?中心措施是什么?理财措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实施?有什么作用?募役法与以往朝代的哪些措施类似?积贫局面的改善名称内容作用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征收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出钱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平均赋税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收入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理财军事保甲法将兵法教育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农村住户编为保,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战时作战科举废明经科设明法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重编教科书,成绩优秀者直接受官固定禁军辖区和训练的将官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减少军费开支加强了军队训练充实边防力量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积弱局面的改善名称内容作用2、军事措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实施?有什么作用?保甲法有什么特点?以往朝代的哪些措施类似?将兵法主要针对宋初军制的哪一弊端?教育措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实施?有什么作用?3、王安石变法有哪些作用?变法的内容中哪些直接增加了政府收入?哪些有利于水利兴修,荒地开垦?哪些使北宋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4、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变法的内容中哪些明显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乱”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反对。2、在变法过程中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从王安石变法中看我国当代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你得到了那些启示?(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阻力、充满艰险。1、教训:2、变法的不足:(局限性)改革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改革中注意合理的用人。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2)变法的进步意义:(进步性)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1、在以下各项王安石变法内容中,实施的最为顺利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2、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目的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减少财政开支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主题深化一、构建网络中国古代的改革与变法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商鞅变法调整封建统治政策的改革新朝:王莽改制五代:周世宗改革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周:武帝改革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性质、特点有何异?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结果有何差异?指出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答: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地主阶级的改革,不同的是前者是政治改革,后者是经济改革。商鞅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封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同奴隶制的矛盾。变法的结果确立了封建制,废除了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秦国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封建国家与部分地主阶级的矛盾,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变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废除。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商鞅变法的基础是先进的封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改变不适应的奴隶制上层建设,新兴的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这是历史的潮流。王安石变法是调整地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封建国家与大地主间利益分配问题。当变法过多地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时,变法必然要失败。1、(200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2、(2005年全国春季)王安石变法诸措施中,旨在限制高利贷盘剥以缓和社会矛盾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高考点击3.造成北宋中期“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A.官员数量增加B.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C.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4.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加强军事B.丈量土地C.整顿吏治D.奖励垦荒5.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7.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A.青苗法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D.市易法8.(2001江苏)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改革,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A.汉武帝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D.宋代王安石变法9.(2001上海)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A.均输法B.市易法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10.(2004江苏)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1.(2004上海)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0多万缗,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
本文标题: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96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