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训练【4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训练【4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1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以画竹,兰为长长:(2)即发谷与民与:【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小题3】郑板桥为官,爱民如子,做事敢于负责。在饥荒年间,他“”,心系百姓,为民解困。(2分)【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说“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小题1】(2分)(1)擅长(2)给、给予、赈济【小题2】(3分)任命到期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小题3】(2分)清廉“开仓赈济”(“发谷与民”)【小题4】(3分)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会被追究责任。【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长“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这里注意省略句要补充完整。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应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这里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并理解总结出“板桥发谷与民”有人劝阻的原因,这里可归纳为“会被追究责任”。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张耳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①,为里监门②以自食。吏尝以过笞③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④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⑤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注释】①陈:陈国。②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③笞:鞭打。④蹑:踩。⑤: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耳乃引余之桑下()(2)不及张耳远甚()【小题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小题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小题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2分)A.多多益善B.卧薪尝胆C.望梅止渴D.胯下之辱【答案】【小题1】(1)拉(2)比得上【小题2】D【小题3】浅躁忍小耻【小题4】C【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小题1的“引”字,在《塞翁失马》的“引弦而战”中出现,课下注释为“拉”。小题2中的“及”注意古今异义。做此类小题,一般掌握好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注意区分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解析:这个句子的翻译要注意“见”的解释,“见”在此处的意思为“受到、遭到”;“死”的意思为“死亡”,联系下文发现不是杀死小吏,而是被小吏杀死,所以ABC项都不合适,应选B.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因为带有引号,就应该选用原文的内容回答。找到答题区域,文章最后发表的议论告诉了我们二人成败的原因:陈余“浅躁”,张耳“忍小耻”。此类题主要是仔细分析原文即可。考点: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小题4】试题分析:“望梅止渴”这个成语与三国时期的曹操有关,因此选C。考点: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14分)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国③,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注释】①梁: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等同。国: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小题1】(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4分)①及召朱公问曰()②吾子决是()③臣,鄙民也()④梁尝有疑狱()(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用法与例句划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以布衣富侔国A.固以怪之矣B.不以物喜C.何以谓之文也D.皆以美于徐公【小题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2分)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小题4】陶朱公并没有告诉梁王该怎么办,梁王却没有了疑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2分)【答案】【小题1】(1)①等到②判断③目光短浅④案件(2)C【小题2】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小题3】【小题1】所以(在梁国)有疑虑的案件(可以判罪,也可以不判罪的案件),就依从不判罪;有疑虑的奖赏(可以奖赏,也可以不奖赏),就依从奖赏。(2)略。【小题4】陶朱公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注意第一题中古今异义的字词,比如“鄙”古义是“目光短浅”的意思,“狱”是“案件”的问题。第二题例句的“以”是“凭借”,B句“以”通“已”,意为“已经”,B句“以”是“因”,C句“以”是“凭借”,D句“以”是“认为”。考点:文言字词理解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容易理解。解释文言字语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在句子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小题2】试题分析:阅读前后文内容,了解语境,推测句意,根据句意分析结构,将每层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短语划开。考点:文言句子节奏划分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对古文朗诵节奏的掌握不太好。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小题3】试题分析:第一句,固:所以;疑:疑虑;狱:案件;从:依从;去:意为“去罪”(无罪);赏:奖赏;与:给与。第二句,所以:用来;动心忍性:使心神惊动性格坚韧;曾:通“增”,增加;益:增加;其:他;“不能”:本来不具备的才能。考点:古文翻译点评:本题第一小题有难度,句子的意思不容易看出,难解字多。古文翻译,是学习古文必做的训练,翻译是为了准确的理解文意,对朗读背诵也有一定的帮助。翻译句子,先理解大意,再抓关键字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完整。【小题4】试题分析:首先要把文章看懂,大致翻译一下,然后再根据题意找到相关信息点,分析思考,理解陶朱公比喻说理的方法。考点:文意理解点评:本题不有难度,学生首先要读懂文字,才能分析问题。解答古文阅读题,首先先要把文章读懂,然后再从文本中去寻找答案,有相关的文字信息,或直接引用,或概括点明。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1)竹本固固:(2)夫如是如是:【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小题3】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2分)【答案】【小题1】(1)稳固(2)像这样【小题1】因此君子大多种植竹子,作为庭院中的观赏物。【小题1】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如同君子的美德。【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本题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涉及到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词语的解释要结合语境,并考虑其在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规用法,只要联想到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即可,考查的是文言知识的积累。句子的翻译一定要结合语境,里面要重点注意的就是“故为”等词,要注意要据上下文推断出句子意思。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只要注意文中“竹……竹……竹……竹…….”的句式就可得出正确答案。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太宗教子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一犬坐于前C.其如土石何?D.择其善者而从之【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小题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生活小事情治国大道理吃饭提倡节俭①乘舟②休息③【答案】【小题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子)【小题1】(2分)D【小题1】(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对他教诲晓喻。(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是虚心接受谏言就可以圣明。【小题1】(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精选专项试题训练【48】(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99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