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寻梦启航――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1)(1)
佛山市第二中学邓碧兰你为什么想尝试改变,那是因为你原有的理念发生了改变,你的认知不同了,你才会下定决心去做出改变,你才会有成功的可能。为什么要进行生涯规划教育,那就要从什么是教育讲起…。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前苏联和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3)更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个主要指的中国校园的应试教育。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要理解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是怎么样的,我们先来看看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为了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我来讲个故事,1956年,美国一个4岁的黑人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6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4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本人不反对做螺丝钉,本人愿意做既能为社会做贡献,又能实现自身价值寻找到自己幸福的钉钉。)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已经当了有将近10年的老师了,忽然就意识到自己把一些东西的顺序搞反了,自己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为了成为一颗社会机器的螺丝,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引导,自己迷茫过、人云亦云过、随波逐流过。之后出来工作,把自己接受过的教育又一股脑的反倾到别的“螺丝”上,日复一日。如果我们这些“螺丝”能从小就被引导出自己内心的渴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那么我们对社会的贡献是否就会更大,幸福感是否就会更强,一不小心被一名央视记者拦住,问你:“你幸福吗?”,我希望我能大声回答:“我幸福!”,而不是说“我姓福。”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成为一颗幸福满满的“螺丝”。对教育的定义,看看各国学者是怎么认为的。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中国的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中国的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这两位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们的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2005年我们学校的科技指导老师挑选了我班上英语口语了得,口才也不错的刘同学进入学校的科技小组,进行一项科技研究,而沉稳动手能力强的吴同学却落选了。但两个星期之后他们分别找到我,一个说想退出,因为他的梦想是要做一名与经济有关的从业人员,另一个希望我能推荐他进去,因为他喜欢做实验,喜欢用电脑分析实验数据。我将两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分别向指导老师做了详尽的介绍,最终说服了指导老师。两年之后吴同学因参与研究的科技项目获得世界水科技大赛特等奖,被保送到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就读,我问刘同学是否后悔放弃了这个机会,但他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他的志向不在此,而且他也在高考中以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外贸大学经济与贸易专业录取,双双去到北京的名校读大学,现在两个人都已经毕业并留在北京工作。从他们发来的短信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很喜欢,很有成就感,他们都觉得很幸福,因为现在的生活正是他们想要过的生活。与上面的两位同学形成对比的是科技小组的另一个被保送去了复旦大学的同学,她当年被选中也是因为英语口语好,外形亮丽,适合答辩。如果不是因为保送,凭高考成绩她是无法进入复旦大学这样的名校的。在一片羡慕中,她却由于数理化基础弱,而无法继续读下去,最后被迫留级和选读了另一个文科专业才勉强毕业。这些让我们看到当特等奖的光环从身上褪去后,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自己需要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么名校也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幸福。可惜的是那么多的学生,能清楚自己需要的、适合的没有几个!我曾认为“传道,授业,解惑”并将学生成功送入高校的大门,我对学生的教育就圆满了。从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我终于领悟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把一个人的内心引导出来,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其中,从高中生的发展需要来看,很有必要让他们形成更为清晰的自我意识,尤其是在面对未来不同的发展方向时探明自己的向往,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们所寻找的任何真正的教育,都应该让我们的生命更宽广而非更狭窄;让我们的心灵更宽容而非更狭隘,让我们的幸福更内修而非更外求。让我们的生命更多可能,而不是更少可能;同时,让我们的生命拥有更清晰的自觉,而不是在茫然中盲目地前进。为了让学生的生命更宽广和有更多的可能性、形成更为清醒的自我意识和更为明晰的人生方向,从2010年开始我就在高一年级的班级中利用班会课、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和研究性学习时间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初步的规划,培养了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升上高二之后,年级进行了重新分班,这批学生也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有些同学在高二仍能保持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有些同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开始散漫起来,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在减退。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很可能是因为在新的班级没有了这些系列主题活动的刺激。当这些氛围消失了,这些同学没有了外界的动力引领,更重要的是这些同学可能在高一时还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所以这些同学的内动力没有建立起来!看来,我应该引领学生去进行目标更明确的生涯规划而不是泛泛而谈的人生规划。等我想明白上面的思路,这批学生已经升上高三。在我带的班级中,我组织学生再次探索,用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学生探索自己的职业性格类型,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利用SWOT分析法帮助学生规划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和潜能。取得很好的高考成绩,年级前十名的同学,9个来自这个班。紧接着的3年我都留在高三任教,3年都利用生涯规划理论激发高三学生的斗志和指导高三学生报考志愿,有很多成功达成自己愿望的案例,但也有不少学生深感遗憾,他们有了目标,也奋斗了整个高三,但最终还是没有达成所愿,没有读到自己想读的大学和专业。因为他们在高一和高二的时候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没有规划好自己的学习,以致有比较多的功课被拉下了,高三一年虽然很努力,但毕竟一年的时间有限,无法挽回高一高二耽搁的大好时光。于是,我进一步考虑:如果能在高一年级就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这样学生的自身发展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上升空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这就要求我国教育要从个性发展角度出发,从生涯规划的角度指导教育。根据教育部获悉,未来,生涯规划或生涯教育将成为中学教育重点,我国将用五年左右时间普及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读懂如何制定自己的目标,和生涯规划联系起来。题外话:听到这里,有没有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又落后,2010年加5年,就是2015年,生涯规划普及。其实,愿望很美好,现实却很严峻,很多地方别说普及,根本就是还没有开始。生涯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规划”,从字面上定义来讲,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对高中生而言生涯规划是否适当,将影响将来大学毕业后个人事业的成败和一生的幸福。因此,选择正确的生涯方向和目标,让自己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明确目标,看清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能让高中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容易的实现人生的梦想。题外话:有没有觉得现在的学生很颓废,终日无所事事的越来越多,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目标!这也是我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让他们有目标是我的目标!生涯规划?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生涯规划?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性和后天养成的特点生涯规划?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因势利导,顺着发展趋向,遵循规律来做事情生涯规划?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自食其力;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生涯规划?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审时度势随机应变选择一种可以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破茧成蝶的过程。探索自我根据自己原来的样子探索自我认识自己性格兴趣技能价值观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原则第一步:学生性格倾向与职业选择霍兰德理论将人的性格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根据霍兰德的理论,个体的职业兴趣可以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程度,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发挥,工作业绩也更加显著。学生兴趣倾向与职业动力兴趣是最好的导师,人只有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才能在职业活动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才会具有持久的工作动力。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尝试深入了解更多职业,对自己喜欢的职业进行分析过滤再确定自己的兴趣倾向,可使学生将来对职业的选择更加合理和科学。目前,教育界通常借用专业生涯兴趣测评系统来发现学生的职业兴趣倾向,比如我校的生涯兴趣测评系统,可以协助学生发现兴趣、发现自我。学生能力特点与职业定位“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能力特点,只有认清自己的长、短处,才能扬长避短,最大的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如果选择了自己劣势来谋生,那注定是失意和无所建树的;选择职业若能切合自己的特长,工作就会如鱼得水。因此,学生在选择目标职业应该与自身的性格倾向相符合,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学校在指导和帮助高中生做职业规划,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不断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能力倾向的基础上,协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教会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实践体会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实践体会审时度势职业世界职业环境社会实践职业因素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原则第二步:探索外界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的发展前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不断变化。曾经的热门专业在人们的认知改变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下,成了就业困难专业,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既要兼顾性格、兴趣,还要结合若干年后的社会需求和变化。毕竟一个成人,你必须先要安身才能立命。实践体会,进行社会实践,也是了解自我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和方法,前面讲到通过电脑用测评系统来测评是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测出来的真实性是百分之多少?我个人认为必须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实践出真知这句话
本文标题:寻梦启航――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导(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0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