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 医院检查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医院检查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一、概况近十年主要检查: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日常质控检查浙江省第三轮等级医院检查国家医院评审评价第一评审周期阶段1989年-1998年暂停评审阶段1998年-2005年重启评审阶段2005年至今目前全世界约有30个国家正式实施医院评审。大陆地区1989年开始医院评审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第7个开展医院评审的国家和地区。萌芽阶段20世纪70年代国家医院评审工作历程浙江省医院评审历程1987年制定第一轮评审标准及验证1989年印发浙江省医院评审暂行标准1990-1993年第一轮等级医院评审2002-2007年第二轮等级医院评审2009-2013年第三轮等级医院评审浙江省第二、三轮评审指标框架一类指标:否决指标二类指标:准入指标三类指标:评分指标综合管理质量安全技术指标国家医院评审评价国家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本细则共设置7章73节378条标准与监测指标。•第一章至第六章共67节342条636款标准,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48项。•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二、趋势•质量——看得好病•安全——别出事儿•服务——当我人看•效率——减少等待评价内容渐清晰评审员同质化•标准依从性•学习能力•工作责任心•身体健康•沟通交流能力管理同质化•标准统一•适合各级各类医院•流程一致•多维度考查理念更新——优质医院1、“三个转变”“三个提高”理念2、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标准制定•追踪方法•检查重点以病人为中心质量、安全、服务3、常态化理念•转变忙一阵子•对付一下做法•与医院日常管理紧密结合•D/C/B/A优于千分制•坚决反对作假行为4、持续改进的理念•重点发现短板•讲评指出不足•以便持续改进•坐得住听得进5、信息化管理理念•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6、科学管理理念•改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各级医院管理者(院科)会运用管理工具PDCA应用——日常管理(7种工具)1.检查表(Worksheet)2.鱼骨图(因果图Cause-Effectdiagram)3.控制图(ControlChart)4.排列图(Pareto)5.散布图(Scatter)6.直方图(Histogram)7.分层法(Stratification)方法创新——1、检查方式分组检查:6名评审员分三组每组2名分有责任条款共同条款专业交叉强调协作体现团队共识体现多角度多维度的检查综合管理医疗/药事护理/院感共同条款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社会评价•《医院评审申请书》•《卫生部门核查报告》•《自评报告书》多家医院评审带教医院现场评价管理系统(HAMS)试用病案首页•医疗质量分析•DRGs分析•医疗综合能力评估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北京18所医院)患者和护士满意度调查(112家优质护理服务)住院患者和职工满意度调查(106家三级甲等医院正在进行)从四个维度综合评判医院管理23现场:多层面的关注问题◆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多重耐药菌管理合作机制。•医院相关管理协调体系是否健全(质量、院感、药事、护理)---体现医院多层面、跨专业、多学科协作机制---体现医生、院感、药师、微生物以室以及护理等合作(病历、医技报告、院感监测、隔离措施等信息)。现场:多视觉的观察问题•评审标准要求对全院的急救等备用药品进行有效管理,药学部和各相关科室有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有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药品,并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损坏或近效期药品及时报损或更换,确保质量与安全。•检查方法:•i.采样地点:•医院重症监护室、手术科室或非手术科室、临床医技科室。•ii.采样内容:•存放于急诊科、病房(区)急救室(车)、手术室及各诊疗科室的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和使用的制度与领用、补充流程。•iii.具体方法:•①查看各科室急救等备用药品目录及数量清单,有专人负责管理急救药品•②急救等备用药品统一储存位置、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清单格式•③药学部、护理部对急救等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定期检查•④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抢救时及时获取◆急救备用药品管理2、评价规则避免评审员判定的片面性•一个结论多角度多方位检查判定•形成团队共识•DA条款全体评审员讨论达成共识,•人人签字减小评审员个人裁量权262019/8/19天数时间任务地点检查第一天08:00-09:30开幕式,听取院长汇报医院会议室09:30-12:00现场检查医院12:00-13:30午餐并评审组共识会午餐就餐点14:30-18:00现场检查医院18:00-22:00晚餐及评审组共识会住地会议室检查第二天08:30-09:00每日晨报医院会议室09:00-12:00现场检查医院12:00-13:30午餐并评审组共识会午餐就餐点14:30-18:00现场检查医院18:00-22:00晚餐及评审组共识会住地会议室3.加强沟通达成共识评审员65家评价以往检查系统培训必需无需人数少多经费成本少低多高信息化要求高无特殊要求稳定性稳定不稳定考核淘汰有无能力水平同质化参差不齐医院汇报事先阅读当天听取病案首页统计分析随意抽取结果判别依据标准根据经验4.评审员工作方法改进29员工•①资质与工作一致性•②心肺复苏技能•③患者安全目标知晓•④科室授权管理情况•⑤资源或人员调配能力•⑥应急内容和角色•⑦同工同酬情况•⑧信息化对技术和管理支持人——30患者•①知情同意理解•②接受健康教育•③诊治风险防护•④出院指导人——31设备①设备摆放是否满足需要②维护记录③信息管理程度④应急需要机——32药品•①标识和效期•②管理符合要求•③出现问题能否追溯•④应急需要能否满足•⑤抢救车或病区药品储备或更新是否规范•⑥合理使用监控情况•⑦药品管理或服务信息化程度。料——33制度①是否齐全、完善②是否符合需要、有操作性③是否定期修正④是否有时间标识法——34环境•①各类标识•②医疗废物处理•③消防设施检修情况•④潜在问题或危险•⑤风险防护措施•⑥隐私保护措施•⑦展板•⑧公共信息显示能力环——5、必行项目:质量管理分析会时间:一般选择第三天下午1小时左右选题:涉及面广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如:围手术期死亡PDCA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控分析高值耗材的管理题目由评审组提出,给医院一天左右准备时间参加对象:全体院领导、职能科室,涉及科室发言次序:医院主发言、各部门发言评审组点评PDCA循环的步骤•4个阶段8个步骤完成4个步骤,即P阶段APCD题找原因问找处理遗留问题巩固成果检查实施确定计划对策三、护理管理病人安全是护理管理的基本目标等级评审,围绕安全和舒适做文章“Aboveall,Hospitalsshoulddothepatientsnoharm”最重要的,医院不能给病人带来伤害。南丁格尔医院护理组织管理医院护理实践医院护理质量绩效评价指标医院护理管理评价标准之架构:从哪几方面来确保病人安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Structure)(Process)(Outcome)(Donabedian)质量始于教育质量终于教育(KaoruIshikawa)评审共同关注关键质量指标结构指标•人力资源结构•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实际床位比≥1:0.4---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实际床位比不低于0.5∶1(床位使用率≥93%)。----病房护理人员总数与实际床位比不低于0.6∶1(床位使用率≥96%,平均住院日小于10天)•ICU床护比1:2.5•手术室手术间与护理人员比1:3•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占护理人员总数≥95%护理过程质量的管理一、加强重要标识管理,保证工作准确二、加强执行查对制度,减少不良隐患三、提高药品安全管理,关注药疗效果四、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加强专科护理五、完善有效沟通机制,正确执行医嘱六、严格消毒管理规范,控制医院感染七、强化手术规范管理,保障手术安全八、防范意外伤害事件,减少压疮等并发症九、规范护理文书管理,改善临床质量十、细节流程环节管理,提高整体质量护理结果质量•工作质量(护理)•(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三)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四)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五)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六)多重耐药菌感染•(七)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45护理--院感组检查特点特点:1、涵盖面广:第1~6章涉及护理院感,总共211条款2、分布面大: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介入、放射、检验、血液净化中心等40余临床、医技科室和部门3、涉及面宽:出院随访、健康教育、流程职责、优质护理、身份识别、安全核查、应急预案、公益活动、手术分级、手术风险评估、手卫生、危急值、输血管理以及院内感染相关等工作。46•手术室管理:分区、标识、培训、制度、常规、人员配备、手术安全核查、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高值耗材管理、医疗废弃物处理、手卫生、高危药品、特殊药品及标本管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布局设施、集中管理、配置人员、制度职责、清洗、消毒、消毒灭菌、培训。•新生儿室管理:布局、设备设施、人员配备、培训、专项质量、安全措施、身份识别、手卫生、传染病患儿隔离、暖箱、奶瓶等消毒。47•血透室管理:1、布局合理:(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治疗室、接诊室、污物处理区)等。2、房屋、设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3、设备: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负压抽吸装置,急救设备、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4、信息化设备。5、质量与安全管理。6、执行《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3.1.2.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C3.1.2.1.C.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时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3.1.2.1.C.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3.1.2.1.C.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B3.1.2.1.B.1各科室严格执行查对制度。3.1.2.1.B.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评审、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A3.1.2.1.A.1查对方法正确,诊疗活动中查对制度落实,持续改进有成效。1.查看资料。2.所查单元抽考护士对制度及流程的掌握情况。3.现场查看护士核对方法。4.查看职能部门对工作督导、检查、总结、反馈的记录。5.查看病区的改进措施记录及成效。3.3.3.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C3.3.3.1.C.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3.3.3.1.C.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评审、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评审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3.3.3.1.C.3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3.3.3.1.C.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B3.3.3.1.B.1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
本文标题:医院检查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