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件解读
呼唤法制-----与法同行法律词典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触目惊心:据统计,在我国,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占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每年新产生的少年犯人数竟高达15万。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除了受某些外界因素影响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大家谈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其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如迟到、早退、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带首饰、男生留过耳长发、光头、教学区打球、不按时就寝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轻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场所;•(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十)吸烟、酗酒。中度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八)吸毒、注射毒品;•(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严重不良行为: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行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主要有如下几种:•(一)营业性歌舞厅、酒吧、夜总会、通宵影剧院;•(二)带有赌博性的娱乐室、游戏厅;•(三)营业性台球房;•(四)卡拉OK厅和电子游戏厅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普法知识竞答1.《刑法》的概念是什么?《刑法》是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普法知识竞答2.什么是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普法知识竞答3.醉酒的人犯罪,是否要负刑事责任?是否从轻处罚?应负刑事责任,不从轻处罚。普法知识竞答4.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的职责和义务是什么?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普法知识竞答5.在校适龄未成年人,按什么规定不得辍学?按《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辍学。案例小偷小摸导致犯罪2001年,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一度发生多起撬盗案件,到2002年底,失窃案件多达几十起,财产损失几万元,警方将作案的26人捉拿归案,查明这伙人自2001年3月至12月间作案30余起,案值人民币10万元。更令警方吃惊的是,作案者竟然都是在校中小学生和流失生,年龄最小的仅11岁,其中女性一名。面对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办案干警没有像往常破案后的欣喜,心情反而变得沉重起来。警方查明,26个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法律知识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务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咎起来不外乎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好奇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少女禾某,本是一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中学生,因看到一些大龄青年吸食毒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试了试,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发展到以卖淫换取毒资的地步。盲从在一些共同犯罪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随其他成员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如一个少年抢劫、盗窃团伙,6人中有3人不满12周岁,这3人跟随一个16岁的“头目”在两年内作案数十起。攀比虚荣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一个年仅18岁的姑娘杨某,只是为了把自己和男友打扮得漂亮潇洒,就在四年中侵吞公款60余万元。因贪慕虚荣而走向犯罪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点,在56起案件中有17起,占30.35%,特别值得警惕和关注。逆反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青少年“不堪忍受”,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他们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如一个12岁的初中生,因违反学校纪律,被老师罚站,竟将老师打成重伤。报复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如18岁的刘某,因为谁先上楼的问题和邻居发生口角,竟然丧失理性举刀将邻居砍成重伤。寻求刺激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1、对方•2、家长•3、亲人•4、学校、老师和朋友•5、社会秩序•6、殷切的希望•1、勤奋学习,掌握必要的政治、文化、科学、法律知识和劳动技能,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2、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敬爱父母、尊重老师、敬老爱幼,艰苦朴素,不做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事情,应当诚实谦虚,接受别人的帮助教育,克服缺点,改正错误。•3、遵纪守法,不吸烟、不饮酒、不打架骂人、不赌博、不早恋、不逃夜逃学、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仅向成年人开放的娱乐场所、不观看不良的影视读物、不做其它危害自身和他人身心健康的事。•4、努力锻炼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5、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学互助,共同进步。自我预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身避邪,防微杜渐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
本文标题:《法制教育》主题班会课件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3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