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libraryhistory漫谈图书与图书馆史
漫谈图书与图书馆史引言:章学诚:(1738-1801)《校雠通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以期“即类明学,由流而溯源,庶几通于大道之要”。清代考据之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到清代的朴学庄廷龙等文字狱案《明史辑略》《坚磨室诗抄》《一柱楼诗》一、原始图书的萌芽阶段甲骨文王懿荣清大学士国子监祭酒1899年=990&ID=18775&ac=nxt&rd=2304(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和秦汉石刻大篆小篆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竹木简牍《说文解字》以“著于竹帛谓之书”作为“书”的定义“策”“册”“编”《史记》:“孔子晚而喜《易》,韦编三绝”。汉字字体的演变汉字的起源汉子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二、基本概念信息一般认为:信息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状态、特征及其反映。它与事物同在、共存,存在于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通俗地讲:就是信号和符号传递的消息知识知识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与规律、社会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它既包括感性认识,也包括理性认识;既包括人们通过实践直接获得的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也包括从书本上获得的认识。文献《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文献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ISO/DIS217〕对文献的解释是:“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文献的种类按载体形式:印刷型、缩微型、视听型、机读型按文献内容加工层次划分零次文献(灰色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图书(Book)期刊(Periodicals或Journal,Magazine)科技报告(Technicalreports)政府出版物(GovermmentPublication)会议文献(Conference)专利文献(Patents)学位论文(Thesis,Dissertation)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s)科技档案(ScienceandTechnologyRecord)产品样本图书图书是一种传统的,成熟定型的出版物。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在一定载体形式之上的著作。用文字、图画或其他符号手写或印刷于纸张等形式的载体上并具有相当篇幅的文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古代的图书“经、史、子、集”“四书五经”“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常见各类型图书史志正史中记述典章制度的专篇政书指那些专详文物典章制度的史书类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百科全书性质的工具书,辑录古籍中记事、诗文、词语等资料,按类目、韵部或其它方法编排,以供寻检和征引。《艺文类聚》《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丛书:丛书或称“丛刻”、“丛列”、“汇刻书”。即合群书为一书或一套书而冠以总名。《十三经注疏》(清阮元)《四库全书》方志参考资料三、图书馆的起源图书馆的含义: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library一词源于拉丁文librarium,原义为藏书之所。我国古代的各种藏书处所,被后人统称为藏书楼。19世纪末才出现“图书馆”一词。公元前3000年古巴比伦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朝图书馆公元前2世纪埃及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图书馆中世纪欧洲图书馆的发展17世纪以后,在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图书馆,如德国柏林皇家图书馆(1661),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1753),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1800)等等。18-19世纪,西方的国家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获得了较大发展;19世纪中叶出现了由政府举办的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图书馆事业开始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欧洲,特别是英国、法国、瑞士、德国和俄国等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图书馆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越来越活跃,国际文献联合会、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都相继成立。中国古代图书馆我国古代藏书事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很远的历史,据文献记载,周已有藏书机构“藏室”,而老子曾为周守藏室之史(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简册、帛书盛行时期的官私藏书《晋书·左思传》与《三都赋》写本时期的官私藏书和宗教藏书印本时期官私藏书和书院藏书我国古代藏书楼到清中叶达到顶峰。(1840年前)鸦片战争以后,封建时代的图书馆事业逐渐向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过渡。中国近代的图书馆19世纪末叶,在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下,一些较开明的维新派人士请求开设公共性的藏书楼。1902年古越藏书楼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北图书馆1910年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1902年京师大学堂1894年成立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给近代中国图书馆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20~30年代,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据统计,1930年全国有各类型图书馆2935所,到1936年达5196所。前身为京师图书馆的国立北平图书馆1929年与北海图书馆合并,藏书50余万册。这一时期的通俗图书馆改为民众教育馆的,据1935年统计,多达1225所。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在战火中有无数座图书馆遭到破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挫折。中国现代图书馆1947底,全国图书馆总计:省市县单独设置的418所,民众教育馆附设的716所,学校图书馆1492所,机关社团附设的76所,合计2702所。全国公、私立大学及学院图书馆115所,各馆图书馆藏书量平均54288册,馆藏量低于平均数的达82所,占学校总数的70%以上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图书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至1965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省、市公共图书馆已达400所,藏书由1676万册增加至10663万册,工作人员由2208人增至4114人。中国科学院系统各图书馆,由解放初的17所增加到113所,藏书由63万册增加到600万册。高等院校图书馆由解放初期的132所增加到225所,藏书达到3729万册。80年代后各类型图书馆出现建设新馆舍的高潮。北京图书馆新建馆舍14万平方米,于1987年竣工,可容纳2000万册藏书,设3000个阅览座位。1978年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舍面积总计有65.2万平方米,至1989年增加到301.9万平方米。湖南、甘肃、广西、河北、广东、宁夏等省(自治区)的图书馆新馆均已投入使用。高等学校图书馆1980年馆舍面积总计为132万平方米,至1989年增加至411万平方米,有300多所高校建成新馆舍。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1980年总计为5216万元,1989年增至19586万元。截至到2004年底的统计,目前我国有统计的图书馆数量共有15,437家,其中包括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697家、高等院校图书馆1,700家、科研院所图书馆4,100家、党校系统图书馆1,600家、医院系统图书馆1,200家、中等专科学校图书馆3,800家,其他类型图书馆340家。(图书馆的秘密)南方周末2003-06-19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数字图书馆三要素: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参考书目《中国古代图书简史》于月萍《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董焱《目录学概论》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合编《文献信息检索教程》任胜国、周敬治《中国图书馆历史简述》等谢谢!
本文标题:libraryhistory漫谈图书与图书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3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