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背景、条件、原因类材料题解题方法
专题八学科思维建模模板(一)背景、条件、原因类“背景”是指事态发生、发展、存在和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原因”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其他事情发生的条件。“条件”是指制约、影响事物发生、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因素。可见,“背景”、“原因”、“条件”三者有时可以通用。但严格说来“背景”所包含的内容又比“条件”和“原因”更宽,纵横的范围更广,“原因”和“条件”只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总之,背景、条件、原因都是历史现象或者事件发生前的要素,故放置在一起探究其解题模式。答题模板解答“背景、条件、原因类”问题,关键要理解各自的思路流程: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经济相对落后、生活贫困;(2)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3)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历史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①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的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②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的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的分析与背景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2)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3)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1)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2)启蒙思想的影响等。(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①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等)②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原因。③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失分警示“背景、条件、原因”类设问在命题中十分常见,解题失分主要在于:一是脱离材料,直接将所学相关知识照搬过来,答非所问,要点超出答题要求;二是忽视题目的特定要求,要求答“客观原因”却回答“主观原因”,要求答“原因”却完全混同于“条件”等等。典题示例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雅典创造了民主体制,为近代民主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这种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何利弊?(2)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成为时代潮流。阅读下述材料: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摘自《美国的历程》上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突破古代民主的局限,又是怎样维护民主的?(3)在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中,常常用法律的形式把民主的成果固定下来。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为民主制度提供宪法保障的法律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前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而后者(《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源何在?例题剖析第(1)问中的“原因”和第(3)问中的“根源”都是对历史现象“前位”知识要素的考查。解答雅典直接民主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要理解直接民主的内涵。直接民主指公民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和管理国家与社会事务的民主形式。一般包括在具体事务上的直接民主和国家体制上的直接民主两个层面的涵义;然后思考要实现这样的民主方式需要的重要条件是什么;最后联系雅典的实际与此条件相对照。第(3)问中的“根源”的分析思路是:首先确定所要回答的对象,一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一纸空文的根源,一是《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给中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的根源;然后进一步思考两者颁布时的社会背景和颁布者;最后从社会性质、阶级分析的方面来归纳。答案(1)原因:小国寡民。利:调动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创造了古代雅典的辉煌;弊: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很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最终导致了雅典的衰落。(2)制定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在广阔的地域上建立了新型共和国,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实行代议制民主形式;建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维护和保障民主。(3)根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应用体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材料三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材料四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摘自《孙中山选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2)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如分别回答四大发明及其具体影响亦可)(4)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的侵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返回
本文标题:背景、条件、原因类材料题解题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5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