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整理)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诫子书——诸葛亮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重点)2、精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重难点)3、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预习检测1、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诸葛亮。2、文学常识简介:《诫子书》选自,作者,字,三国时期著名的家、家。其著作集有,代表作有等。3、给红色字注音。淫()慢险躁()遂()成枯落悲守穷庐()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封武乡侯。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诸葛亮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被誉为忠君典型和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楷模。著有《诸葛亮集》,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代表作: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典故、故事称颂他的诗句:解题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律美。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再读课文: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读后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有才德的人品行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用……来”译文参考: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译文参考: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泊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宁静专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宁静专一才干增长才干译文参考: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振奋精神。励,振奋。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险,轻薄。译文参考: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年纪疾行,指迅速逝去。消失译文参考: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意志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儒家人士理想的人生规划,而其中修身是基础。那么,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作者的观点(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研读课文如何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呢?“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俭”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富的物质享受,而费神劳心。“俭以养德”就修身而言,就是不要刻意追求锦衣玉食,这就要求自己能在思想上保持宁静,在生活上甘于淡泊。所以,“俭”与“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你能列举事例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可列举古今名人事例,或摘选古诗词句加以印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上两句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指出唯有淡泊名利、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可见“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先正后反,论述“静”与“学”“才”“志”的关系,核心是实现志向成才的的途径——学。具体来说,就是有“志”才可成学,而为学须“静”;学习才能增长才干,而成才务须学习。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学习时要心境清静,精力集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作者从反面说明“静”,即“淫慢”和“险躁”的害处,心若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身心了,实际还是在彰显“静”的价值。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最后,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理清思路: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析阐述:立志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先正后反)修身养性: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面)珍惜时光: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从严教子谆谆告诫:勤学励志修身养性珍惜时光主旨:作者概括了自己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立志勤学,表达了一个父亲对儿子寄予的志存高远的厚望。合作探究: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关系:诸葛亮主张以静求学,以俭养德,以学广才,惜时勤学,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立志是成才的前提、基础,勤学是广才的必要条件,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品读课文,读出情味书信背景:诸葛亮在致兄诸葛瑾的书信中写道“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由此可见,他对儿子既寄予厚望,又不大放心,“父欲令子善”望子成才,但又担心他聪慧早成,恐难成大器,因此对他严加训诫,谆谆劝勉,严父之心感人肺腑。请同学们有情感地朗读课文,读出“父欲令子善”的真情。诫子书一类文章的写作特点:第一点,求真:情真意切,说真话,用真情。往往在家书中寄语子女、兄弟,予以谆谆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第二点,尚简:文字简洁、朴实无华,真情自然流露。第三点,善用对比。联系现实,学以致用:作者对儿子的谆谆告诫,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联系文中语句,谈谈自己受到哪些启发。(1)现代人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2)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是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3)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4)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5)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有过懒惰、拖延的现象呢?(6)静心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拓展延伸你最喜欢文中哪一句?能否举例分析。你还联想到了哪些有关淡泊、立志、惜时的名人名言可以推荐给大家?(1)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2)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3)惜时:志士嗟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名人家训曾国藩家训:(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范仲淹家训百字铭: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敬长舆怀幼,怜恤孤寡贫,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字纸莫乱废,须报五毂恩,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处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儿孙坚心守,成家种义根。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东方朔家书: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首阳为拙;柳惠为工。饱食安步,在仕代农。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是故才尽者身危,好名者得华;有群者累生,孤贵者失和;遗余者不匮,自尽者无多。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本文标题:2017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65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