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新社香港5月5日电题:九百多香港儿童感受“寄人篱下”之爱中新社记者赵建华一如往常,香港九龙湾一家生活娱乐设施俱全的大型购物中心,周日成为孩子们纠缠大人玩乐、解馋的好去处。饭桌上,一个8、9岁的调皮男孩,拼命亲吻一位四十多岁的女人,直到她求饶。另外一桌上,两个男孩在大人面前“争宠”,竞相要求大人抱着自己。因为可以在众人面前登台亮相、合影,6岁男孩兴高采烈,没被带上的8岁男孩垂头丧气。6岁男孩不停地炫耀、招惹,最终惹怒了8岁男孩,直接冲上去、狠狠地掐了6岁男孩一把。或许是被弄疼了,6岁男孩哇哇大哭。大人只好连哄带骗,好生安抚一番。在充斥着钢筋水泥的香港,这些在绝大多数家庭司空见惯的天伦之乐,同样日复一日地上演。但跟绝大多数家庭不同,这些“肆意妄为”甚至“得意忘形”的孩子,与他们身后的大人之间并无血缘关系。他们都来自寄养家庭。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总有些年幼的孩子无法得到亲生父母和亲属的适当照顾。社会向他们伸出了温情的双手,素未谋面的陌生家庭提供寄养服务,便是其中之一。香港的寄养服务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这些寄养家庭中,离开亲生父母的孩子,可以继续享受家庭温暖,可以淘气地成长,直到他们能与亲人团聚或一直长到18岁。5日,提供寄养服务5年、10年、15年甚至超过20年的325个寄养家庭获得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的褒奖。这些寄养家庭的家长,有的早已头发斑白,却依然愿意照顾不足10岁、非亲非故的孩子。他们中间既有含辛茹苦的保安员、水电维修工和建筑工人,也有受人尊敬的工程师。这些家长等待领奖的时候,被他们照顾的孩子们围在他们身边跑来跑去。一个小姑娘笑的时候,一不小心露出了两颗大门牙。一个小男孩,在椅子上爬上爬下,还不时地掏出零食在玩伴面前炫耀。在淘气的孩子面前,大人的一再制止都无济于事。今年60岁的陈奇英,是当天300多个寄养家长中的一个。自1998年至今,她已照顾过10名寄养儿童。年龄最大的一个“男孩”今年已经28岁,正从事一种在香港叫做历奇(野外冒险)的工作。对这个“男孩”今天的表现,陈奇英感到满意。在“一直做到无法再做为止”的陈奇英影响下,她的三个姊妹也都加入寄养家长的行列。一度在生活中心情欠佳的陈琪卿,在姐姐的劝说下,2001年开始接收寄养儿童。一路走下来,陈琪卿发现,“小朋友改变了我”,心情渐渐变好。“道理很简单,如果只有自己,胃口不好的时候就不会吃饭。但有了小孩(寄养)后,那就不一样了,自己不吃,孩子还得吃。”对于寄养儿童长大成人后的路,陈琪卿不愿干预。“他们自己的路,还是自己选择好”。包括上述300多个家庭在内,到今年3月底,香港已登记的寄养家庭共910个,正在接受寄养服务的儿童有917名。11家非政府组织机构提供寄养服务。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下辖的中央寄养服务课负责统筹寄养服务和协调各提供寄养服务的非政府组织机构。在香港,寄养家长每月可获发大约4000港元的津贴,用于支付孩子们的生活开支。另外,还会得到可豁免报税的奖励金。但要成为寄养家庭,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助理署长冯民重介绍说,社工会定期探访这些寄养家庭如何照顾孩子。如果寄养服务不合格,寄养将被停止。理想的寄养家长是,家庭生活愉快、生活安定,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喜欢小孩、有照顾儿童的经验和能力。由于家庭、社会问题日趋复杂,香港寄养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尽管每一个家庭接受寄养儿童的出发点、动机各不相同。但对寄养孩子来说“爱心最重要”,冯民重说。(完)(来源中国新闻网消息香港现有917名儿童接受寄养服务本报讯5月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长期提供寄养服务的325个寄养家庭获得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的褒奖。包括上述325个家庭在内,到今年3月底,香港已登记的寄养家庭共910个,正在接受寄养服务的儿童有917名。11家非政府组织机构提供寄养服务。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下辖的中央寄养服务课负责统筹寄养服务和协调各提供寄养服务的非政府组织机构。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一些年幼的孩子无法得到亲生父母和亲属的适当照顾。素未谋面的陌生家庭提供寄养服务,便是社会向他们提供的援助之一。香港的寄养服务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这些寄养家庭中,离开亲生父母的孩子,可以继续在家庭中健康成长,直到他们能与亲人团聚或一直长到18岁。这些寄养家庭的家长,有保安员、水电维修工和建筑工人,也有工程师。有的家长年事已高,却依然照顾不足10岁的、非亲非故的孩子。今年60岁的陈奇英就是其中之一,自1998年至今,她已照顾过10名寄养儿童。在“一直做到无法再做为止”的陈奇英影响下,她的三个姊妹也都加入寄养家长的行列。在香港,寄养家长每月可获发大约4000港元的津贴,用于支付孩子们的生活开支。另外,还会得到可豁免报税的奖励金。但要成为寄养家庭,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如果寄养服务不合格,寄养将被停止。理想的寄养家长是,家庭生活愉快、生活安定,身体健康、情绪稳定,喜欢小孩、有照顾儿童的经验和能力。
本文标题:通讯改消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72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