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技术市场现状分析
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技术市场现状分析作者:芮国忠,林耕,张海波,邓茂作者单位:芮国忠,张海波,邓茂(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北京,100009),林耕(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北京,100035)刊名: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英文刊名:CHINESEJOURNALOFPHARMACENTICALTECHNOLGYECONOMICS&MANAGEMENT年,卷(期):2009,3(6)被引用次数:0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邓茂.张海波.芮国忠.DENGMao.ZHANGHaibo.RUIGuozhong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技术市场现状分析-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10)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研发外包服务(主要是离岸外包)成为这一产业中最耀眼的明珠.本文根据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登记涉外合同交易数据库,分析了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行业的现状、特点、市场规模、优势领域等情况,同时也分析了研发外包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2.学位论文张慧研发外包网络结构-绩效分析及契约设计研究2009随着网络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研发周期尽可能缩短,另一方面,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导致企业内部研发成本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因此研发外包成为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伴随着研发外包的迅速发展,对研发外包网络结构-绩效及契约的设计研究也成为目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研发外包网络结构与绩效的关系,通过建立研发外包承接商选择的数学模型,和对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分析了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信息传播能力、行业外包成本对研发外包网络绩效的影响,为企业的研发外包活动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研发外包风险和研发成果所附带的粘性知识重要性的分析,建立多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了激励承接商主动进行知识溢出的契约设计问题和抑制承接商对外知识溢出的契约设计问题。结论表明:企业研发外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研发外包导致生产成本降低水平以及研发周期的缩短等;在契约设计方面,契约中可变支付是激励承接商主动对外包商知识溢出及抑制承接商对外知识溢出有效方式。论文最后,以生物医药的研发外包为例,分析该行业研发外包的现状,利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生物医药的研发外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及建议。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研发外包关于结构-绩效及契约设计方面的研究。为指导企业的研发外包活动提供了借鉴意义。3.会议论文张发宝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菱形生物医药经济圈整体布局策略探讨2008据专家估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15年左右.由于成本压力不断增大,大型生物医药巨头在全球范围不断整合供应链,将外包、组装、专业模块制造、零配件制造等全部转向国际化新兴市场.我国具有成本廉价、市场巨大和人才优势,在跨国公司全球布局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关键.目前全球生物医药巨头绝大部分在中国都有自己的分部,如GSK、罗氏等将中国作为未来的核心研发和外包基地之一.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处于每年20%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并涌现一批优秀的研发外包型企业,如药明康德,未来化学,桑迪亚等.本文就中国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菱形生物医药经济圈整体布局策略进行探讨.4.期刊论文王松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举措-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8,(6)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日益增长,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迅速转移的趋势.当前,我国具有一定生物技术开发能力的良好基础,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统一考虑发展布局,优化开发环境,加速培养通晓国际规则方面的专业人才,引导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业务有序、快速、健康发展.5.期刊论文薛培风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发展状况及趋势-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8)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出于利益考虑,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并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的趋势.对研发认识不断深入,国内逐渐加大了研发投入,促进了医药研发服务的发展.本文对国际和国内医药研发外包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国内发展阶段进行了分析,还介绍了医药研发服务业出现的新模式,并对竞争格局、优劣势进行了总结.6.学位论文柳琰宇我国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的外包服务模式研究2007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即向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提供与药物开发有关的各种专业服务的商业性科学机构,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得到迅猛发展。CRO的产生源于药品尤其是生物制药的研究开发过程复杂、周期长且费用高。进入21世纪,由于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公司研发的新药数目愈来愈多,使得生物制药公司的负担不断增加。为了减少众多药物上市时间和研发投入上的压力,许多生物制药公司开始整合外部资源进行药物开发,即把新药上市前的一部分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委托研究机构运作。CRO研发外包服务企业因此诞生并快速发展。虽然CRO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却非常迅速,CRO业务也逐渐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但是,我国CRO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种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研发外包服务模式。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笔者在上海XSY生物医药公司的实习经历和体会,旨在通过对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重点探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CRO的服务模式。本文提出了根据药品研发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满足市场需求的研发外包服务模式。笔者以我国两个CRO服务企业为案例,验证了此种模式的可行性。最后,笔者还对发展我国CRO研发外包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7.期刊论文夏太寿.蒋福龙.盛祖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江苏生物医药外包产业-江苏科技信息2009,(8)文章从分析长三角地区医药外包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江苏发展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的条件和优势,以及发展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业对江苏原有的医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江苏生物医药外包产业的对策与建议.8.期刊论文徐晖.XuHui合同研究组织与我国医药科技园区-上海医药2006,27(1)2004年9月1日,上海市科委、浦东新区科技局、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上海法玛勤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与新药研发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如临床试验管理、新药报批、投资咨询等.2005年2月22日,上海市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基地和上海浦东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中心在张江正式挂牌.该基地和中心力争成为我国首个达到美国GLP标准的外包服务机构.9.期刊论文李旭勤.LIXuqin美国生物医药产业R&D的总体特征运行模式及发展趋势-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4(2)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实力在全球医药产业界仍然居于绝对优势地位,连续多年R&D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为新药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深入分析其新药类型,可以发现: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仍呈明显的渐进式创新特征,其产业整体上选择了渐进式创新和研发外包的创新模式;研发外包(Outsourcing)以及研发业务离岸外包(OffshoreOutsourcing)是当今美国生物医药产业R&D活动最重要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10.期刊论文黄卫国风险投资与孵化器融合发展对促进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发展的机制探讨-中国证券期货2010,(4)生物医药外包产业作为我国当前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风险投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这种效应尤为明显.本文对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科技园区内风险投资参与生物医药外包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就风险投资推动新药研发外包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进而阐述了科技园区利用风险投资、孵化器的融合发展推动CRO产业发展的政策意义.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复旦大学图书馆(fddxlwxsjc),授权号:23a68ed7-5233-4648-846c-9df700dca60b下载时间:2010年9月20日
本文标题:北京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技术市场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7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