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宋庆龄贯串整个20世纪,显赫的宋氏家族实在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有许多记载和佳话长久流传,同时也有许多谜团尚待揭开。宋氏三姐妹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在和平盛世的今天,当初那些胜者的赞歌与败者的憾叹都已逐渐远去而被岁月所湮没,但宋氏家族的传奇历史却经久不衰的被民间所传诵而依旧光鲜的展现在现代人们的眼前。蔼龄的精明富有,庆龄的果敢大气,美龄的强悍能干,三姐妹在男尊女卑的年代里演绎了一出风云叱咤的个人时代,可以说,在若干年后,她们的形象依然会辉煌光鲜的烙印在众人心中。三姐妹中,大姐宋蔼龄最是幸福,家庭幸福,儿孙满堂,更凭借过人的商计头脑成了当时的世界首富,因此,是否可以说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宋美龄强悍能干,凭借杰出的政治才能与外交能力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叱咤风云的女人,尤其是赴美国演讲争取世界人民的支持和直接参与开罗会议的辉煌历史更将她个人的舞台扩展至全世界。人生如此,也足够了。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其实就是宋庆龄了。宋庆龄一生多憾,为爱情与父母反目,为理想与兄妹成仇,更何况妙龄丧夫年轻守寡却又终生未育,一生多苦多难,与其他几位兄弟姐妹相比,她命运多舛,一生坎坷。如果她的父母知道她日后要承受如此之苦,不知将是怎样的心疼啊。追求不同,志向不同,即使后来抗日救国三姐妹再次聚首那会儿,我们看到的更多镜头依然是大姐蔼龄和妹妹美龄走的更亲,而她,在曾经亲密无间的姐妹身旁,显得那样孤单和寂寞。她低调,沉稳,但内心却有革命的火焰在燃烧,虽然她的志向和抱负在今天看来,也许太过理想化,但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位完美的女人。但也不能不忘记她的勇敢。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她不离不弃守侯于丈夫孙中山身旁,而在无人敢于乘坐中国第一架国产飞机的时候,她却挺身而出,飒爽英姿的完成试飞。在“七君子”危在旦夕之时,也是她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拯救革命战士于生死之间......太多无法抹去的镜头……建国后的宋庆龄……1994年11月,书记处审查通过了党史编委会整理的关于宋庆龄建国后32年经历的材料。陈云批示:宋庆龄的品质高贵,在于信仰始终如一,爱国、爱民、爱和平。不做违心事,不讲违心话。要尊重她这一点。以下为整理的材料内容提要:1955年11月,宋给毛写信:“我很不理解提出对工商业的改造,共党曾向工商界许下长期共存、保护工商业者利益的诺言。这样一来,不是变成自食其言了吗?资本家已经对共党的政策产生了怀疑和恐惧,不少人后悔和抱怨。”毛批示:“宋副委员长有意见,要代表资本家讲话。”1957年宋又写信给中央:“中央号召大鸣大放,怎么又收了?共党不怕国民党八百万大军,不怕美帝国主义,怎么会担心人民推翻党的领导和人民政府?共党要敢于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评,批评人士大多是爱国、爱党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了家庭、个人名利的牺牲,一些二、三十岁的青年知识分子怎么可能一天就变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我很不理解这个运动,我想了两个多月,还是想不通,有这么多党内党外纯粹的人会站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对立面?要推翻党?”从1958年起,宋曾推病拒绝参加人大常委会。党中央委派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去做工作,宋只得继续参加。1959年4月,宋在人大被推举为国家副主席。宋先后两次推辞:“我是落伍了,思想跟不上,才挂个名,作个样子,对国家不利。”提议由李富春或乌兰夫担任。宋任国家副主席,是刘少奇、董必武、林伯渠、李富春提议的,政治局讨论时,21人中18人赞成,3人反对,反对者是:毛、林彪、康生。当时毛发言:“宋是我们民主革命时期的同路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她和我们就走不到一起了。从不赞成我们的方针路线到反对我们的方针路线。我们同她是不同的阶级。”文革期间,宋先后给毛和中央写了七封信,表达了她对“文革”的不理解、反感,并极度失望。七封信中说:“我不懂文化,说小说都是政治,而且都是毒草,我糊涂了,一夜天下来,一些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变成了走资派、反党集团、野心家、牛鬼蛇神。中央要我学习批判揭发刘少奇,我不会作的,刘少奇主席在党中央工作了三、四十年,今天会是叛徒、内奸!我不相信,一个叛徒内奸当了七年的国家主席,现在宪法还有效吗?怎么可以乱抓人、乱斗人、逼死人?党中央要出来讲话。这种无法无天的情况,自己伤害自己的同志、人民,是罪行。我们的优秀干部从与国民党的战斗中走过来,却死在自己的队伍中,这是什么原因?”1967年8月、1969年11月、1976年6月,宋曾三次产生厌世思想,在信中以及对来探望她的领导人的谈话中流露出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感到怅惘和说不出的苦闷。1970年3月,毛对周恩来说:“她不愿意看到今天的变化,可以到海峡对岸,可以去香港、去外国,我不挽留。”并指示周恩来、李先念把他的话传达给宋。传达时他们说:“主席很关心你,知道你的心情不怎么好,建议你到外面散散心,休息休息。”宋说:“是否嫌我还在?我的一生还是要在这块土地上,走完最后几步。”于是宋推病拒绝出席一些节日活动和招待会,说:“我参加会伤感,还是不参加,参加一次,回来就要进医院。另外,我也不想做政治上的点缀。”1980年11月宋给党中央写了她一生中最后的一封信:“一、国家要振兴,恢复元气,这是一次大好时机。二、要总结建国以来政治运动对国家对人民造成的创伤。三、请不要把我和国父放在一起,我不够格的。”1981年5月,胡耀邦、李先念到医院转告宋,政治局决定接受她为正式党员,宋听后微笑说:“不勉强吧!31年了,我的心冷了,人生的路将要走完了。”胡、李问宋还有什么要求,她提了两点:“我死后还是回到上海安息;我有些储蓄,办个福利基金。”她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去解释。以下为收集的一些照片,充分展示了宋庆龄的青春美丽,时尚精致,温婉淡定,从容大气。她对人生对生活始终是充满希望和向往的,从照片中隐隐也能看出她性格上的坚强和淡定的生活态度。她永远将自己收拾的干净利落,美丽精致,在静态中,也能显现出她高人一等的大家闺秀风范。网上流传对照片的评论为:“我们永远的追思我们永远的追思——美丽与哀愁美丽与哀愁”庆龄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风华绝代”!就像年老的美龄一样,极尽阐述了什么是“绝代芳华”!这样的淡定从容,不矫情不做作,是当今的任何明星都不能与之比拟的。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时的宋庆龄1912年,宋庆龄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与同学合影,同学们都叫她“rosamonde”这个美丽文静的女孩子有一天却出人意料地站到椅子上扯掉了墙上挂的龙旗,踩在地上兴奋地大喊:“打倒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威斯里安的日子好象总是阳光普照,浪漫而富于幻想的青春岁月。1913年大学毕业照,20岁结婚照,时年22岁,正值芳华妙龄。1915年拍摄1918年,也被公认为是她一生中最美的一个镜头1919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4周年纪念照。庆龄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风华绝代”!有夫君在身侧,她永远是那样的美丽动人。虽然以前的人们对于镜头感并不强,拍出来的照片基本都不很满意,但这张照片,依然可以看出她气质上的高贵与典雅有丈夫在身侧,庆龄真的很美,线条也非常柔和,看的出这时候的她是非常幸福的这是丈夫逝世后的照片。眉宇间,能看出她的凄苦与哀愁从她的侧面可以看出她对人生对生活始终是充满希望和向往的,隐隐也能看出她性格上的坚强和淡定的生活态度。端庄,贤淑,一目了然人群之中,她依然是焦点。清秀高雅,端庄内敛蕙质兰心,矜持沉稳一如玉石,她的气质与风度真可谓是女人中的女人了。
本文标题:宋 庆 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7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