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南宋散文和宋代话本制作:袁和平复习:北宋散文一、欧阳修艺术上的独创性:第一,风格平易流畅。第二,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且颇多创新。例如《醉翁亭记》用二十一个“也”字构成意义和节奏的递进和变化。《秋声赋》以形象的手法描绘秋声等。第三,无论写景、抒情还是说理,都能引人入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二、王安石王安石的散文是欧阳修所进行的散文革新的继续,但在艺术风格上具有自己的强烈个性。总的说来,王安石的散文是政治家的散文,不以感人擅长,但以服人称胜。作品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而且见解精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显示了王安石非同寻常的眼光与思想。这些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他数量最多的政论性散文中。例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等。三、苏轼苏轼的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欧阳修散文与王安石散文的综合与提高。苏轼的散文创作印证了他的散文理论。在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几乎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此前任何散文家都无法与他媲美。在艺术上,苏轼散文不仅文体多样,而且如他的诗歌一样,触处生春。总之,苏轼的散文变化多端,没有固定的程式,充满活力,毫无陈腐气,且有特殊的情韵,确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珍品。一、南宋散文南宋散文继承和发扬了北宋诗文革新的成就,反映社会现实,呼吁抗金救国,直接成为打击投降派、力主报仇雪耻的有力武器,鲜明地表现出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和悲壮激切的时代特色。代表作家有胡铨、叶适、陈亮。(一)胡铨胡铨(1102~1180),字邦衡,号澹庵,青原区值夏镇道院人。胡铨自幼聪慧好学,强于记览,跟随萧楚习读《春秋》,能得其精髓。这为他为学从政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胡铨生活在北方金兵不断南侵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胡铨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把一生奉献给抗金事业,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操。建炎二年(1128),年方25岁的胡铨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应试。高宗皇帝见到胡铨的试文后大加赞赏,想点胡铨为状元,只因有的考官以为胡铨的言词过于直率,而把他排在第五名。胡铨被授予抚州军事判官。因父去世,胡铨回家守孝,没有赴任。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进攻南宋,隆裕太后为躲避金兵追击,逃至吉州(今吉安市)。正在家中守孝的胡铨闻讯后,立即招募乡勇入城固守,协助官军抵御金兵,保卫家乡。由于胡铨抗敌有功,他被起用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绍兴五年(1135),胡铨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绍兴八年(1138),奸相秦桧决策主和,朝野舆论一片哗然。当时身为区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对此坚决抵制,奋笔书《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截了当指出秦桧卖国求荣的险恶用心,劝诫高宗“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声明自己“不与秦桧等共戴天”,要求皇上砍下秦桧、王伦、孙近的头,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否则,宁愿“赴东海而死”,也不“处小朝廷求活”。这篇奏疏,不仅“当日奸谀皆胆落”,而且使“勇者服,怯者奋”;金人闻讯急忙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此后秦桧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加于胡铨,将他管制,最终谪贬到吉阳军(今海南省三亚市),胡铨不以个人的生死为虑,非常关心海南文化教育的进步。他克服重重困难,著书立说,执经授徒。为发展海南的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铨流放了23年。直至宋孝宗即位,才被起用,历任国史院编修官,权兵部侍郎等职。后以资政殿大学士致仕。胡铨的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为了保全国家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安宁,他不辞辛苦,上下奔波,胡铨的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广大人民心中永不磨灭。胡铨晚年定居家乡青原山南麓。死后,谥“忠简”。著有《澹庵文集》100卷、《澹庵词集》。(二)叶适叶适(公元1150—1223年)字正则,原籍处州龙泉,后涉温州永嘉,是南宋事功之学的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在历史上的地位,从横向来看,是与朱、陆“鼎足而三”(《宋元学案》中语)的思想家;从纵向来看,是宋代最后一位著名思想家,对宋代各学派思想做了一个总结。叶适在南宋思想界树起的爱国主义、功利主义和反理学(包括道学和心学)三面旗帜,是他在学术上所处地位的突出表现。叶适是南宋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和爱国作家,从25-58岁退归乡里,他不断地向朝廷上书,陈述抗战主张和策略,始终如一,坚持不辍,表现出了坚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意志。其《上孝宗皇帝札子》和《上光宗皇帝札子》是他政论文的代表作。(三)陈亮陈亮:(1143~1194)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字同有,号龙川,后改名同,永康人。才气超逸,好言“霸王大略,兵机利害”,著《酌古论》,遍交一时豪杰。陈亮的词,慷慨激昂,风格豪放。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万里腥檀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表现了一生力主北伐的政治抱负。他的政论更是笔锋犀利,气象万千。他曾启许:“至于堂堂之阵,正正之旗,风雨云雷交发而井至,龙蛇虎豹变现而出没,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自谓差有一日之长。”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传世。二、“说话”的兴起与话本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了宋代,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就是由唐代的文言传奇转变到白话小说“话本”。从此,白话小说在文坛上,成为小说的主要形式。(一)“说话”的兴起话本小说之所以在宋代兴起与繁荣,是由于北宋的百年承平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尤其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各行各业的兴起,使市民阶层空前扩大。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于是,使用当时白话的说书人,在“瓦舍”、“勾栏”中,应运而生。宋代的统治者也爱好并提倡“说话”,这也是话本小说兴起与繁荣的重要原因。“小说起于仁宗朝,盖时太平日久,国家闲暇,日欲选一奇怪之事以娱之”(见《七修类稿》)。上述风气,一直延续到南宋。(二)“说话”与“话本”宋代的“话”,即故事,“说话”,是说书人讲演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故事,而“话本”是讲述各种故事的底本。底本,是作为说话人推敲、复习、备忘和师徒间传授用的。在说的过程中,又经过艺人的不断删补、润色,写定传抄,最后刊印问世。宋代“说话”分为四科: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小说: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说铁骑儿;是讲宋代的战争故事;说经:是演说佛经故事;讲史:是评说前代史书中兴衰战争之事。在四科当中,以小说、讲史最为繁荣。不仅说话人和听众最多,而且对后代影响也最大。讲史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源头。“小说”的话本,就是宋代的白话小说,亦即“话本小说”,讲史的话本,也叫平话,后发展为元代的长篇平话。宋代的话本小说因受唐代变文的影响或因“说话”形式的需要,而形成其独特的形式。一篇话本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入话、正文,结尾。入话:在篇首先讲几首诗词,很象变文前的押座文,起着稳定听众情绪的作用。此即后来演化为杂剧的定场诗。在诗词之后往往还有一个小故事,引出正文,也叫“得胜回头”或叫“得胜利市回头”。正文:这是话本小说的主体。以散文为主,其中也穿插一些’诗词。散文主要是讲述故事;诗词则帮助描绘景色和人物,以加强艺术感染效果。结尾:一般以七言绝句作结,或点明主题,或评论故事,或以之劝诫。由于话本是散文和韵文的混合体,因此,宋、元时期又将话本称之“诗话”或“词话”。二、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宋代的话本小说,大都表现市民生活及其追求自由、民主的理想;反对封建礼教,暴露社会黑暗,这是总的倾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反映封建势力对青年男女的压迫和青年男女对于婚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碾玉观音》是其代表作。话本虽然以女主人公秀秀惨遭杀害为结局,但秀秀的那种忠贞不渝的执着追求,大胆火热的性格,为爱情而牺牲的斗争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话本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塑造了秀秀这一有血有肉的反抗者的光辉形象。(二)揭露官府的昏庸、腐败。《错斩崔宁》是其代表作。这是一起典型冤狱案件,后被改编为昆剧《十五贯》。其主要内容是:刘贵因经商亏本而借钱十五贯,回家后戏其妾陈二姐,说是将她典出而得的。二姐信之,当晚弃家而借宿于邻居朱三老儿家,次晨便回娘家以告父母。路遇卖丝青年崔宁,便结伴而行。岂知二姐借宿之夜,一贼入其家,杀刘贵,掠钱而去。事发之后,朱三老等邻人急迫陈二姐,也从崔宁囊中搜出十五贯钱。于是官府就认定是奸夫奸妇图财害命。结果俩个无辜者都被屈打成招,崔宁和陈氏被处斩。通过上述的简要情节,不难看出该话本的思想意义,在于揭露了南宋黑暗的社会现实:官场腐败,庸吏敷衍,任情用刑,率意断狱,以至造成了草菅人命的冤狱。该话本的意义,不仅告诫当代的官府,对案件不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只求一味的严刑逼供所带来的恶果,而且也警告后代的执法者要引以为鉴。(三)反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写靖康之变的遗民杨思温于燕山元霄观灯触景生情追念汴京故国的故事;歌颂郑意娘威武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写侠盗宋四公、赵正、侯兴等人在东京行侠仗义,打击为富不仁的守财奴,取笑官府等等,表现了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四)在宋代话本小说中,也还有一些反映封建糟粕和市民低级趣味的东西。如《西山一魔窟》宣扬迷信;《刎颈鸳鸯》表现市民的低级趣味等等。三、话本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影响宋代的话本小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文言和白话之间,雅俗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鲁迅说:“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由于话本来自民间,一开始,它就带着广大市民的思想情感及其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问世的。如是,它具有自己显明的艺术成就。(一)话本的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一大批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艺术形象。如《碾玉观音》中的秀秀,《错斩崔宁》中的崔宁和陈二姐,《快嘴李翠莲》中的李翠莲,《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宋四公、赵正、侯兴等等。在过去,这些小人物是难登文学大雅之堂的,然而他们成批地汇入话本里,在曲折情节的矛盾迭宕中,突出他们的个性,表达他们的愿望,歌颂他们的正直和反抗精神,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光辉开端。(二)以通俗生动的口语代替文言,这也是话本的突出成就。翻开话本,其时代的口语触目皆是。如“当下崔宁和秀秀出了府门,沿着河走至石灰桥”、“我肚里饥,崔大夫与我买些点心来吃。我受了些惊,得杯酒吃更好”(《碾玉观音》)。“话本小说”开了后世白话小说之先河,可谓元明清之后白话书画语言之先导。(三)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碾玉观音》的璩秀秀和崔宁,两次私奔,两次同居,两次被抓;冲突曲折,悬念迭出,人们始终注视着两个人时紧时弛的际遇,两个人的命运紧扣读者心弦,这是唐代之前小说中所罕见的。总结宋代的话本小说,以全新的人物形象,通俗的语言,反复曲折的情节等艺术形式,擢入我国古代文学长长的画廊中,给后代的通俗小说开辟了道路。明清的短篇白话小说,无论在体裁上,情节上,语言上,风格上,创造方法上,都受到话本小说的直接影响。因此,我们说它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起着开拓的作用。作业一、简述话本小说的思想内容。二、简述话本小说的艺术成就。
本文标题:宋 话本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07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