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种群的特征(A)2.种群的数量变动(B)3.群落的结构特征(A)4.群落的演替(B)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C)6.调查当地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保护建议或行动计划(B)1.种群各特征及联系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形成条件、特征及应用3.群落的结构特点及其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4.群落演替的类型、过程及人类的影响5.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分析6.通过统计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析环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2.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_______________、迁入和迁出、年龄结构和_________等。3.种群密度(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是________最基本的参数。(2)常用的测定方法①植物:________。②动物:a.不断移动位置的使用__________。b.活动范围小的使用样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结构样方法标记重捕法5.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①迁入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②迁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意义:个体的___________会导致种群数量发生改变。6.年龄结构(1)概念:一个种群中_________的个体数量的比例。(2)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3)意义:可预测________的变化趋势。7.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_____________的比例。(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单位时间内迁入某种群的个体数单位时间内迁出某种群的个体数迁入或迁出各年龄段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种群密度雌雄个体数量8.研究种群特征的意义(1)_______________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践意义:珍稀濒危生物的保育,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和有效控制,以及_________的监控等。二、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1.建立生物科学中的数学模型(1)在对种群动态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过程中,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而建立__________是这一过程的关键。(2)建立动植物种群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理想条件:___________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数学公式:__________。种群数量的变化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人口数量分析、预报、决策和控制数学模型自然种群动态变化的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食物和空间Nt=N0·λt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有限条件:自然界的___________是有限的。(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__________的增长曲线。(3)K值:又称___________,在环境条件下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_________。资源和空间趋于稳定环境容纳量最大数量2.影响种群数量“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因素分别是什么?【提示】前者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后者的影响因素是环境因素和人类的活动。1.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3)两个基本单位①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种群特点: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2.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为正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3)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年龄结构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未必能实现,这源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包括气候、食物和天敌等。1.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叙述不正确是()A.生物种群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个体数目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D.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解析】A、B两项对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概念的表述是正确的。影响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是各种环境条件对种群的制约,而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除环境条件外,人口政策、生育观念等也影响人口出生率。【答案】C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种群增长率或增长速率前提条件环境资源无限(理想条件)环境条件有限特点a.连续增长b.增长率: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a.增长到一定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数量达稳定状态时,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值处增长速率最大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长)有K值曲线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多等1.K值的应用(1)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2)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储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值的应用(1)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快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如蝗虫的防治即是如此)。2.下列关于该种群在某种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0【解析】种群数量达到e点,即达到了K值,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种群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环境阻力出现在c点之后;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若c点时种群数量为1000,则K值应为2000。【答案】A1.样方法(1)适用范围:植物、昆虫卵及活动范围很小的动物。(2)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3)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根据待调查地的地形等特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常用的有五点和等距取样法)取样,严禁按照调查者的主观愿望取样。②计数原则:在计数样方种群数量时可能会出现下图所示的情况,我们只需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数量即可。2.标志重捕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等。(2)方法: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3)计算公式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3.某高中的课外兴趣小组对山毛榉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在拟定计划和实施调查时,下列各项对其影响不大的是()A.随机取样B.样方面积为100m2C.样方数量足够多D.调查期内无大量砍伐【解析】在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样方法,采用样方法的基本原则是随机取样、样方数量足够多、调查期内无人为因素干扰等。【答案】B1.探究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以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2.探究目的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3.探究步骤(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3)将试管放在25°C条件下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小组曲线与各组平均值曲线相似。4.表达和交流(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右图所示曲线。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2)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4.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按样方法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求平均值,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答案】D(2010·山东高考)下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解析】此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具体分析如下:选项分析判断A项在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控制有害动物应在K/2之前越早越有效B项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可通过降低人口出生率来减少净补充量,不能用增加死亡率来减少补充量C项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项在捕捞鱼类后使种群数量降至K/2能获得最大的种群增长率,因而捕捞应在高于K/2时进行【答案】C(2010·浙江高考)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此题以坐标曲线为载体,综合考查种群的“S”型增长模型。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逻辑斯谛增长,A项错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
本文标题:【课堂新坐标】2012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章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2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