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深静脉穿刺的概念:经体表穿刺至相应的静脉,插入导管至大血管内或心脏,利用其测定各种生理参数,提供各种治疗途径,是重症病房、大手术和救治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手段。深静脉穿刺目的1、迅速开通大静脉通道2、监测中心静脉的压力3、静脉营养治疗4、放置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5、静脉造影或经静脉的介入治疗6、肿瘤病人化疗优点1、保留时间长2、输液种类广泛3、导管弹性好4、在胃肠外高价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危重病人抢救等方面广泛应用禁忌症•局部破损感染•有出血倾向者穿刺方法常用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到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并原位固定,常用的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1、锁骨下静脉置管:风险较大,易误伤动脉,形成血、气胸。置管长度:12-15CM。2、颈内静脉置管:刺激性小、置管时间较长,一般置管长度:14-18CM。3、股静脉置管:感染率高,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适用于短期置管者,一般置管长度:20-25CM。导管留置期的并发症及护理静脉血栓形成原因:①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时易发生静脉血栓性静脉炎。②冲管及封管表现:①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触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肿胀②常伴低热③肺栓塞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④导管注入造影剂后可明确诊断预防:①防止导管扭曲、受压②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③用肝素液封管。④疑有管道堵塞时不能强行冲洗,只能拔除,以防血块堵塞处理:确诊后应立即拔除并进行溶栓治疗。空气栓塞原因:①输液过程中液体滴空造成空气栓塞。②导管接头脱开。表现:①突发呼吸困难②SPO2下降,缺血、缺氧③心尖部可闻及水轮样杂音预防:应每天检查输液管道的连接是否牢固,并避免液体滴空;在导管拔除时,空气偶可经皮肤静脉进入皮肤,故拔管后,应按压皮肤至少20min,后严密包扎24h。感染(败血症)原因:①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③导管留置时间及无菌护理④局部组织损伤、血肿、感染灶表现:①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②局部压痛和炎症反应③白细胞数增多,血培养确诊④低血压、精神淡漠处理:应立即停止输入液体。确诊后应即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预防:严格无菌操作,每24H更换输液装置,放置细菌过滤器。导管保留时间:2~4W,154天。穿刺点每日用碘酒消毒,定时更换敷料。保持局部周围干净。增强机体抵抗力。导管脱落或移位原因•出汗后所用的敷料和胶布粘得不稳烦躁患者不配合自行拔出穿衣和睡眠中不慎拔出导管脱落或移位处理1.妥善固定,缝皮时应打双结,换敷料时动作轻柔,适度按压;2.除穿刺点用敷料固定外,在距穿刺点5cm左右处再用胶布固定;3.加强巡视,将置管深度列入交接班内容,便于及时确认导管有无移位;4.若发现导管已向外滑脱,需通知医生,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送入血管内,当导管外移抽回血不利及输液不畅时,必须拔出导管,必要时重置。置管后的观察和护理•滴速观察•液体泄露的观察•局部、敷料及输液管、三通的更换滴速观察液体经深静脉导管的重力滴速可达80滴/min以上。如发现滴速很慢,应检查导管固定是否恰当,有无打折或移动。如经导管不能顺利抽得回血,可能导管自静脉内脱出,或导管内有血凝块,应考虑在对侧重置导管。如应用输液泵,应每天至少1次分离输液泵,检查滴速是否正常。液体泄露的观察当导管老化、折断或自静脉内脱出时,都可造成液体自导管的破损处外漏。容易造成微生物的入侵,引起导管败血症。应及时拔除。局部、敷料及输液管的更换1、无菌操作:保持穿刺点无菌,消毒待干后,以导管穿刺点为中心覆盖透明敷料,保持敷料干洁。2、固定:牢固,但不宜过紧,,以免引起脱落或不适。3、检查: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点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炎性分泌物等。4、预防:为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穿刺点局部可涂一些扩血管的药物,如喜疗妥软膏。5、敷料:穿刺当天24h内应更换第一次,如有渗血、渗液随时更换,以此为第一次。以后最好48h更换敷料。更换敷料时,应轻柔,去除敷料应一手固定导管柄,另一只手顺导管穿刺方向撕去敷料,常规消毒。观察固定导管的缝线是否松动、脱落。6、记录穿刺时间、更换敷料的时间。7、输液器、三通、延长管应每天更换,并注意有无回血,确保导管在静脉。8、输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如三升袋等)应前后用NS冲管。9、导管用无菌包布覆盖,每天更换,避免拖、拉导管。翻身时,应评估导管的长度。封管液的种类及用量冲管:每次输液前用5~10mlNS冲洗导管每q4小时“脉冲”方式冲管封管:稀释肝素钠溶液,每毫升NS含10~100u肝素钠,用量3~5ml,抗凝可持续12H以上,输液完毕后,拔针前将封管液推入2ml,再边推边退至拔出。
本文标题: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3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