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教室资格认证必考科目 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11,学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就是研究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的科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围。2,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要注意四点:①,学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学科,它要遵循科学的全部规律,具备科学学科应具备的要求。②,学校教育心理学并不研究所有学与教的问题,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③,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与教包括知识、技能的学与教及其伴随这一过程的有关能力的发展,也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学习。④,学校教育心理学以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为核心,研究序列是学与教而不是教与学。3,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如从心理学角度对学校、教学、课、学生及教师的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揭示学习的实质和学习过程);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感知和注意状态、学生处我意识、学生的个别差异);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和评定等。总之,学校教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是学校中尤其是课堂上所发生的学习事件。4,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5。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③,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第二节历史发展和现状8一,发展:1,短暂的历史: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开始,也有人认为19世纪末美国威廉·詹姆士的《对教师的对话》是开始。2,发展阶段: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桑代克→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儿童心理学。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体系庞杂无真正突破。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主要在美苏)A,布卢姆:1956《教育目标分类》,1976《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B,布鲁纳:1960《教育过程》提出的认知发展学习理论影响很大。C,加涅1965年《学习的条件》,研究学习分类的权威,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D,奥苏贝尔:1968;1973《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对改进传统模式有很大意义。E,安德森:他与富斯特《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是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赞科夫是这一分阶段的代表。二,现状和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主要特点)101,学与教问题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2,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深入学与教过程的研究之中,研究较为复杂的学生的学习过程。3,重视研究课堂教学的心理学问题,强调理论的实际应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4,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等非智力因素。5,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学校教育、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影响增加。第三节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1(自然)观察法、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临床个案法(皮亚杰)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19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19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是培养人一种现象,教育必须从促使受教育者个体心理的发展入手;教育在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和方法方面都要依赖心理学,教育者应该具有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心理学必然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应是教育研究人员的核心,教师也应成为研究的主体,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境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现代教育观认为学校是为适应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俱社会化而建立的专门系统组织,其功能既是学校教育的,也是社会的。从人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学校看作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一个团体,家长、教师、校长和教育行政领导以及学生,都在个人和团体的基础上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既反映出个人的举、动机态度、才能和性格,也反映出所属团体的社会心理特点,因此,不从上述心理学方面分析,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学校教育。20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20实质上是学生自己去领会、巩固、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具有独立地选择和决断问题的认识及徒为能力的过程。影响表现: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三,教学与课22:1,什么是教学?从心理角度看,教学是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教和学两方面,称学教更贴切2,什么是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情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分析影响课堂情境的因素,利用、改变和控制它们,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方面。课的三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从过程开展分析,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①,内容输入;②,师生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③,经验输入。3,有效教学的九个指标:①清楚而明确地组织教材②清晰地阐述学习目标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④学生从事创造建性的活动⑤师生均有方向感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⑧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4。当前学校教育弊端:①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目标组织、内容及方法脱离学生心理实际,相应也与社会现实脱节过分的成人化、制度化、标准化、形式化、虚假化②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政党发展③学校教育现有体制使一些学生只是为考试、文凭和地位而学习,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内存的热情和动机④一些学校气氛沉闷。使学生心理感到压抑。第二节学生和教师24一,学生及群体心理特征:㈠,学生及学生群体:学生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学生有其个性心理特征、年龄心理特征、群体心理特征。1,正式的学生群体:根据上级正式文件勤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等。①,班集体特征:育人的目的性、组织的指令性、成员发展的相近性、活动的整体性与獐性相结合、伙伴关系的平等性和教师的影响性等。②,班集体类型:团结、散聚、离散的班集体。③,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组建、形核、形成、发展阶段。2,非正式群体:没有正式规定成立,也不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往往因住家、性别、个性等组成的,大多2-7人。如班级中的“团伙”①,非正式学生群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因素、类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②,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类型:正面型、消极型、中间型、破坏型非正式群体。③,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往往具有较突出的领袖人物。㈡,如何了解非正式学生群体?莫雷若的社会测量法。步骤:填写调查表、制作矩阵表、绘制网络图。㈢,如何看待和处理学生非正式群体?承认它、了解它、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制和消除其消极作用,避免出现破坏性的不良后果。具体原因如下:1,利用其特点增加正式学生群体的素质;(小群体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和突出的领袖人物均可为正式的班集体所用)2,精心做好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成员的工作,特别是领袖人物。3,对于破坏型的学生中的“团伙”,要坚决拆散,不能允许存在。二,教师心理:㈠,教师角色:教员、学生模仿的榜样、课堂的管理者、办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关系人员、学者与学习者、社会心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权威人士。㈡,教师对学生期待的作用:教师期望的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证实,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如果教师确实在后进生身上寄予满腔热情和期望,后进生一定会有积极反应的成果回报。教师是否爱护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㈢,教师管教学生的误区411,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当;应以学生的心理和徒为表现的特征为依据。2,以大量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3,过高估价奖励和惩罚的作用。4,缺乏处理问题徒为的技能。㈣课堂上的讲台效应:教师在讲台上用目光扫视全课堂,每个学生都会认为教师在专门看着自己,从而起到积极的组织课堂的作用,并产生积极的效应。㈤,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44: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㈥,合格教师的心理品质: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组织班集体、了解或研究学生以及进行家长工作的能力2,表现在情感和意志以及其它方面的品质:①,忠诚教育事业,稳定的专业气质;②,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师生和同事关系;③,要有耐心和信心;④,乐观活泼的性格;⑤,公正不处私。㈦,优秀教师的品质和气质:1,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48页10点。①清晰地描述、指示和说明②常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只用一二种方法③热心研究所教学法学科和学生,并通过有力的讲演、姿态和眼神表达热情④说服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不仅是依赖自己讲演的技巧⑤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使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是重要的,知道学习是严肃的事情⑥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学术性材料上,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⑦常用结构式评论组织、介绍和明确诸多教学活动⑧站在不同的认知水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定)上提出问题并给予解释⑨较少采用否定性的批判方式⑩指定难度适当的材料。2,理解学生:教师上理解学生,虚心是前题;虚心的教师就很容易具有敏感性;移情作用可使教师将心比心,使教师从主客观两方面洞察学生;要理解学生需要教师具有客观性。3,与学生的有效交流:4,理解自己。心理教授盖奇在美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材第15版中,把优秀教师的品质和表现归纳为:①利用优生的优点和一般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②愿意花时间去理解作为人的学生③较强的组织能力④幽默⑤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好事⑥对所教学科充满热情⑦公正⑧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负责任的⑨用可被理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㈧,学生心目中的教师:52㈨教师教学中的不良习惯。53㈩,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1,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课堂效是一种人际沟通。特点:课堂交往是一种正式交往;一种代慰交往;一对多式交往。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①,不要把教师的需要解释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焦虑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止对学生的偏见;②,创造安全而温暖的课堂气氛;③,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3,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①对所教课题胜任②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③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④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⑤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⑥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⑦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56:4,课堂上促进师生交往的技巧:①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以加强信息强度和清晰度;②用第一人称表达思想和感情③使用权信息具体和完整,让学生理解你的标准④注意使用非语言的手段,并使言语描述和非言语表示一致⑤鼓励学生的思考性倾向并作出适当的反应,⑥采用小组讨论,使学生避开心理障碍而交流思想情感⑦掌握“倾听”和应答的技巧5,课堂交往障碍:语言、心理、角色地位、交往技能、课堂结构障碍等。57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60第一节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60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现代学校教育应普遍支持的价值观:1,承认与社会责任感相结合的人权;2,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3,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4,关心它人;5,团结互助精神;6,事业心;7,创造性;8,尊重男女平等;9,思想开放,迎接变革;10,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性发展有责任感。珍妮特·沃斯认为,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学习上的四个层面:自尊;生活技能培训;学习怎样学习;具备特定的基本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学习的三重目的:学习技能和有关特定科目的知
本文标题:教室资格认证必考科目 心理学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4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