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
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一分析表达技巧例如:1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09安徽卷)(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答:(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答:(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例如2: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8分)(09四川卷)[参考答案]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细腻,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其中,“呆呆地发愣”写神态,“绝望”“伤感”写心理,这些描写重在刻画主人公的脆弱;“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伸长的舌头”写行为,突出他检查自身症候的专注与仔细,由此刻画了他的敏感和多疑。例三:文中成功地运用了寓庄于谐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04辽宁卷)作者以漫画式、喜剧性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述了赛艾姆“一本正经”地完成了滑稽可笑的“自我认识”过程,尤其是对赛艾姆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更是幽默风趣,从而引导读者更深刻领会作者寄寓在这一人物形象上的严肃的人生思考。(只答出寓庄于谐的基本内涵或只举出实例却没有对寓庄于谐进行阐释的给2分。能够联系文中实例对寓庄于谐作具体赏析的给4分。)例四: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07甘肃卷)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知识储备]小说常用的表达技巧1刻画人物的方法(1)主要方法:肖像、动作、心理和语言描写(2)次要方法:人物衬托、人物对比、细节、环境烘托2写景、叙事的方法(1)写景的方法:白描、细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情景交融,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以景衬人等。(2)叙事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抑扬、误会、悬念;蒙太奇手法(几个生活片段连缀);寓庄于谐等。[提示一]鉴赏或分析表达技巧的步骤:①指出技巧是什么→②举出文本中的例子→③分析对表现人物和主题、对增强小说艺术感染力的作用。(09四川卷)二布局是否合理例如:小说最后描写了蛮儿一帮年轻人炸掉了遣璞,并用它去修水渠。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观点一: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合理的。①从情节上说,遗璞村人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突然炸掉,这样的处理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②从主题上说,“没有用”的遗璞是一种守旧思想与生活方式的象征,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小说思想内涵的表达;③从时代上说,这样的处理符合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精神,有现实意义。观点二:作者在结局上的处理是不合理的。①从情理上说,遗璞村人世世代代视为宝物的东西,为之自豪的石头被一群年轻人轻易地炸掉,不合情理,违背了生活的逻辑;②从叙事上看,炸掉遗璞修水渠的必要性并没有在小说中明确交代出来,缺乏艺术上的逻辑性;③从现实讲,这种结局也不符合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的现代理念。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提示二]分析布局或情节安排是否合理,答题思路:①情节怎样安排的,总体判断好与坏→②从情节、主题、叙事、情理和当今现实的等角度加以分析,判断其好坏。(09辽宁卷)三写景的方法与作用例如:19.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5分)(08浙江卷)[参考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知识储备]小说中写景的主要作用①交代时令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②渲染某种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形象,衬托人物的命运;④交代时间的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标志情节将发生转折;⑤奠定感情基调,暗示小说主题等。[提示三]怎样分析写景的作用?先指出写景作用对应于上述的哪几点,然后举例分析。四分析某一段落的作用例如: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08江苏卷)[参考答案]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小说第二段文字对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而这无非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了铺垫。考生要做的,就是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铺垫以及推动作用。结合4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大点。【错因】题目阅读不细致,答题方向就发生错误。又不能结合得分点,分点叙述。[知识储备]怎样分析小说中某一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总起下文,交代背景;承上启下,转换情节;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等。2内容上的作用:主要包括对写景、叙事、刻画人物、表达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提示四]怎样做分析段落作用的题目?围绕结构上、内容上两方面来解答。先指出作用,再联系有关情节或内容加以分析。五考查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例如: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08江苏卷)[参考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错因】未能理清两位人物的关系。[知识储备]小说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小小说中一般只有一到两名主人公,其余均为配角。主人公与配角的关系是主与宾的关系,即写配角是为表现主角服务的。[提示五]分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一般从主与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等角度入手。六分析场景描写的特点与作用本文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有哪些特点和作用?(4分)(07湖北卷)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4分)①选择的是一个日落黄昏、清清河畔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场景的宁静与和谐,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②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在一起,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③景中融情,场景描写融入了“我”和“她”约会时的喜悦之情。[知识储备]怎样理解场景描写的特点?包括两方面:场景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如喜庆、宁静、肃穆、庄重等),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场景的(如以景衬人、情景交融等)。[提示六]怎样分析场景描写的特点?首先指出场景内容与本身的特点,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描写场景的手法。(07湖北卷)七人物语言的特点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6分)(07湖北卷)[参考答案]①地方色彩鲜明。比如,“老人经的事稠”一句中的“稠”,在当地方言中是“多、丰富”的意思。用这一方言词,使得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②符合山村情侣的身份与心理。比如,“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这一问话体现了山村初恋女子欣喜、羞涩的微妙心理。③富有生活情趣。比如,“灵性人是鳖熊的奴”,含蓄俏皮,富有情趣。[知识储备]小说人物语言的特点有哪些?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指的语言的一般特点(如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是否还有其他个性,如地方色彩、特别幽默、尖锐等)。[提示七]怎样分析人物语言的特点?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一般从以下角度入手:一,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与性格、爱好、职业、修养等;二,有无地方特色或时代特色;三,有无其他显著特点(如含蓄俏皮等)。八概括小说内容(04辽宁卷)例如:.请简要概括赛艾姆“认识自我”的过程。(4分)(2)这一外貌特征是怎样呈现出来的?请简要分析。(4分)从开始的自我怀疑到产生决心重新认识自我的念头,然后在与名人的外貌特征的比较中寻找自我,最终获得信心,认定自我。答案包括以上画线的四个要点,按顺序每答出一个要点或相似表述,即给1分。(2)作者并未直接描写赛艾姆的外貌,而是通过赛艾姆将自己外貌特征的诸多方面与众名人作比较,从而巧妙地使赛艾姆的外貌特征在读者的心中拼接(组合)而成。(4分)[提示八]怎样概括小说内容?同概括散文的方法相似。先将小说分为几个层次,然后把每一层次的情节加以概括即可。九、评价小说中的人物例如: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4分)(04辽宁卷)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本质)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物形象的意义)答出人物形象本质的给2分,答出人物形象意义的给2分,意思对即可。[提示九]怎样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请注意:评价人物形象与分析人物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包括人物形象的本质或类型是什么,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后者只需要联系有关情节,指出人物形象的本质或类型。2009高考小说考点分析小说的文体特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考情分析文学作品的阅读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阅读,《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的要求与对散文的要求是一致的。散文在过去多年的考查中一直占据了绝对份量,小说作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阅读中读得最多的文体,由于受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等的限制,很少在高考中考到。2004年北京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辽宁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择了小说,2007年宁夏、海南卷、湖北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广东卷高考选用了小说这种体裁,甘肃卷近四年均考散文,09年新高考不排除考小说的可能性,因此,今年的复习备考,小说阅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未雨绸缪。用作考试命题材料的小说常选用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的“小小说”(即“微型小说”)。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其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这样的小说学生已经读过了不少,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因此,在今后的高考中,利用“小小说”来检测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是完全有可能的。1、考查重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着重从小说整体构
本文标题:近六年高考小说考查过的主要题型与知识点及其答题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5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