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治未病_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
“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坚持预防为主、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2007年,国务院领导同志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并就建立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作出了重要指示。“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弘扬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的重要动力。为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国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一、工程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目标包括:1、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治未病”工作的运行机制。2、建立较为系统和完善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服务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的示范体系。3、总结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即“KY3H健康保障服务模式”)。4、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5、建立、完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一)组织主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二)实施载体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2.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三、主要任务(一)构建服务提供体系以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等设立的“治未病”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治未病”服务点及中医预防保健机构为主要结点,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完善运行机制,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二)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建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现代医学及其他多学科技术方法,针对人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干预及其效果的动态再评估等“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并全程连贯的技术(产品)体系。(三)建立服务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治未病”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治未病”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建立政策保障制度,推动健康保险创新,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开展提供支撑。四、主要内容与实施计划(一)服务提供体系的建设与运行1.目标(1)初步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的框架,在部分地区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网络。(2)规范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3)规范运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2.体系框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为骨干,以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采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在一批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等建立“治未病”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别是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治未病”服务点,建立一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3.体系运行(1)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内,“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促进,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的有机联系。(2)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之间,协作配合,协同提供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网络。(3)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机构与专门的健康管理机构等合作,形成“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链。4.计划与措施(1)明确试点主要任务。采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确定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技术方案,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扩大试点单位和范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确定首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基础上,根据发展要求和条件基础,在严格把关指导下,逐步扩大试点单位和范围。——增加试点单位的数量。2008年确定第二批,2009年实现覆盖全部省份。——扩大试点单位的范围。由中医医院逐步扩大到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开展区域性试点。在以机构为试点单位基础上,开展区域性试点,首先将上海市、广东省作为试点地区,2009年再选择2—3个省份(或地市)列入试点范围。(3)加强试点单位内涵建设。——建设服务平台。试点医院(包括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设立组织结构和功能定位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服务科室有机联系的“治未病”中心。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治未病”服务点,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专门机构,全面、综合提供“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确定服务内容。紧紧围绕健康维护与促进的要求,结合现代健康管理办法,应用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确定具体的服务内容,做到真正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中心,充分体现中医特色,全面反映个性化、系统、全程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一种或几种“治未病”技术方法的应用就作为“治未病”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根据确定的具体服务内容,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规范的服务流程。(4)推进服务提供网络建设。——推进区域性网络建设。试点地区在推进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等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建立本地区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提供网络。——推进全国性网络建设。由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会同有关机构,联合“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及其他有关机构,建立“中华‘治未病’网”服务网络,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新型健康服务搭建网络平台。(二)服务技术(产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1.目标以中医学为主体,融合现代医学及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有机联系、构成体系。2.体系框架(1)个体人的健康状态的动态辨识技术方法与产品;(2)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信息的动态检测与监测技术方法与产品;(3)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技术方法与产品;(4)个体人的健康状态的动态分析评估技术方法与产品;(5)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维护和提高个体人的健康状态所采取的干预技术方法与产品。(6)基于上述各项(各类)技术方法与产品,体现个体、系统、全程健康保障服务的成套技术方法与产品。3.计划与措施(1)把握基本原则。——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中医整体观、辨证观出发,认识人的健康状态及其和谐发展,研究规律,创新技术。——坚持以个体人的健康状态为核心。以身心健康及其与环境和谐一致为目标,注重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研究预防和保健技术方法。——坚持以实践为核心。科研来源于需求,成果服务于实践,提高“治未病”服务的技术水平。(2)明确科研重点。——丰富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各个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之形成体系。——中医“治未病”的传统理论内涵和现代理论研究,推动“治未病”的学术继承和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的研究,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科学总结服务效果。(3)实施科研专项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并组织实施专项计划,以“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方法为重点,以试点单位和地区为主体,实施一批科研项目。——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及试点单位,按照“治未病”科研规划纲要和“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现实需求,结合当地及本单位的实际,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4)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治未病”虚拟研究院,促进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形成“治未病”科研的新型组织模式。——建立预防保健服务与产、学、研等相结合的研发机制,组织研制、筛选、推广一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器械设备和技术方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三)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1.目标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及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撑。2.人才队伍结构(1)“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加强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等方面人才的培训。(2)其他专业人才,包括:——“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专业人才;——“治未病”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治未病”健康保险专业人才。3.计划与措施(1)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培养。——岗位培训。各试点单位要在试点实践中,研究总结“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医师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并积极开展岗位培训。试点医院中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应当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精心选拔具有深厚中医理论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医师,认真总结试点实践经验,研究制定规范化培训计划,组织编写“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教材。——院校培养。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加强对中医临床专业学生的“治未病”理念及其内涵的教育,“治未病”基本技术与方法的训练。(2)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人员队伍建设。——鼓励现有中等中医药院校发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研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技能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及相关专业设置基本要求,指导教材编写。——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以设立“治未病”新型职业系列、建立“治未病”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为目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由中医药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具体负责,结合“治未病”试点的开展和“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按照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立的要求进行研究,并开展有关试点工作。(3)加强其他“治未病”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强试点单位及地区业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和地区,以及“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参与单位的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为主要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治未病”的理念及其内涵,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健康保障模式及其服务模式,“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现代健康管理的理论及其方法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机构具体承办。——加强“治未病”健康文化传播、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4)建立“治未病”培训基地。——依托试点单位,特别是三级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践培训基地。——依托试点单位及高等院校等,引导和促进相关资源的整合,院校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创新培养机制,建立“治未病”综合培训基地。(四)研讨交流与传播推广1.目标(1)提高社会对“治未病”理念的认知度与普及率,提高广大群众增进和维护健康的自主行为能力。(2)促进“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满足并引导、激发广大群众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2.内容(1)研究探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与内涵,继承创新“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探讨完善提供健康保障服务的服务模式。(2)总结交流“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构建中的成功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3)宣传中国传统健康文化,传播“治未病”理念,普及“治未病”预防保健知识与方法,
本文标题:治未病_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7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