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BB1133--11..11中央储备粮新沂直属库新建储备仓工程监监理理细细则则(深层搅拌桩工程)内容提要:监理目标关键控制点监理措施其它项目监理部(章):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日期:江苏省建设厅监制2一、深层搅拌桩工程监理工作目标及控制要点:(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人员应审查施工单位配备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是否合理,审查拟定的施工方案、技术、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符合规范标准,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审查原材料检验等是否合格,质量证明资料是否齐全,熟悉深层搅拌机的配套机械。2、了解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熟悉桩基施工图纸,收集工地及周边的管线图、地下设施或障碍情况,勘探邻近建、构筑物并了解其基础及结构情况。对由于挤土效应将受其危害的部位和地段,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33、掌握深层搅拌法成桩的工艺流程,喷射注浆采用振动钻进成孔,要求注浆泵工作压力20MPa,注浆压力4MPa,控制注浆量、水泥浆液水灰比、注浆孔径等重点工序,水泥土搅拌桩先于喷射注浆施工,严格控制水泥土搅拌桩和喷射注浆的成桩质量,对搅拌桩和注浆层进行一定数量的抽芯取样检测试验。4、预搅下沉及喷浆提升过程以中心管输浆,根据设计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体的15%,选用普通硅酸盐P.O.42.5水泥,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标准。5、深层搅拌桩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要求:检验项目允许偏差(mm)钻杆垂直度≤1.5%D桩偏位≤50(顺轴)≤100(垂直)6、检查桩孔直径、有效桩长是否与设计图纸相符。本工程的桩孔直径为600(mm)桩。有效桩长为6m。4(二)静压法施工程序如下:1.测定桩位静压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容易产生桩位偏移,因此桩位放样只能在该桩施工前进行。测放孔位的其始点,应设在受挤土影响的场地之外。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项项目允许偏差1盖有基础梁的桩:(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150+0.01H2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1003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1/2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1)最外边的桩(2)中间桩1/3桩径或边长1/2桩径或边长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2)压桩机就位压桩机进场调试好以后,行至桩位处,使桩机夹持钳口中心与地面上的桩位标志基本对准(可挂垂球),调平压桩机,再次进行桩位校核无误后,将长步履(长船)落地受力。(3)吊桩喂桩管桩节长一般为11米,可直接用压桩机上的吊机自行吊桩喂桩,也可另配专门吊机进行吊桩喂桩。一般采用单点吊法起吊,采用双千斤(吊索)加小扁担(小横梁)的起吊法,可使桩身坚直进入夹桩的钳口中。(4)桩身对中调直第一节桩(底桩)被吊入夹桩钳口后,应将桩徐徐下降,直到桩尖离地面10cm左右为止,然后夹紧桩身,微调压桩机使桩尖对准桩位,并将桩5压入土中0.5—1.0m,暂停下压,再从桩的两个正交侧面,校正桩身垂直度,待桩身垂直度偏差小于0.5%时,才可正式开压。(5)、压桩压桩是通过主机的压桩油伸程之力将桩压入土中,压桩油缸的最大行程视不同的压桩机而有所不同,一般为1.5—2.0m,所以第一次下压,桩的入土深度也同样约为1.5—2.0m,然后松夹上升再夹再压,如此反复进行,可将一节桩压下去。后采用送桩器送到设计标高。(6)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再进行下个桩位的施工。(7)监理人员应认真检查每根桩的施工纪录。(三)、静压桩施工的质量控制6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主控项目1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2桩位偏差见本规范表5.1.3用钢尺量3承载力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一般项目1成品桩质量外观无蜂窝、露筋、裂缝、色感均匀、桩顶处无孔隙直观桩径管壁厚度桩尖中心线顶面平整度桩体弯曲mmmmmmmm±5±2<210<1/1000L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钢尺量用水平尺量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2接桩:焊缝质量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时间上下节平面偏差节点弯曲矢高见本规范表5.5.4-2见规范表5.5.4-2秒表测定用钢尺量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minmm>1.0<10<1/100L3停垂标准设计要求现场实测或沉桩记录4桩顶标高mm±50水准仪监理人员应对静压桩施工中的下列问题引起重视,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尽可能做好事前预控的监理问题。1、桩顶偏位:(1)、测量放线有误。或附近桩基沉桩施工时,所产生的挤土效应导致桩位标记偏移。要求每根桩在施工前,应对桩位进行校核。测量控制点应远离受沉桩影响的地段。(2)、插桩“对中”工作马虎,特别是平头十字型桩尖对中较为困难。可采用预挖桩坑的办法。(3)、先施工的桩被挤动,特别是短小桩更易跑位。(4)、打桩顺序不当,易引起桩顶大偏位。(5)、砂石和其他坚硬障碍物可将管桩的桩尖和桩身挤向一边。7(6)、桩尖沿基岩(或硬物等)的倾斜面滑移。(7)、基坑开挖时,坑壁位移。桩边堆土,或桩周土高差悬殊,导致桩身倾斜,桩顶偏位。2、桩身倾斜(1)、打桩机导杆不垂直(导杆弯曲、施工场地不平、场地承载力不足引起桩机架倾斜)。(2)、插桩不正,底桩倾斜率大。(3)、桩身弯曲度过大,形成香蕉形,尤其是直径300的管桩。(4)、先成桩的送桩孔太深,后沉桩会向先成桩孔的方向倾斜。(5)、采用“先钻孔,后植桩”法施工时,由于钻孔本身倾斜而导致管桩倾斜。3、桩顶碎裂(1)、桩的制作质量差,如:桩身原材料质量差、制作工艺不符合规范要求、配合比不当、水灰比控制不严,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离心制度不当等。(2)、管桩制作时,桩头严重跑浆,形成空洞。(3)、桩身混凝土龄期不足,或养护时蒸养制度不当引起混凝土脆性破坏。(4)、搬运、吊装、堆放过程中碰撞损坏。(5)、预应力主筋的墩头高出桩端面。4、桩身断裂(1)、管桩制作时漏浆严重或管壁太薄。蒸养制度不当,桩身混凝土8变脆。(2)、桩在堆放、吊装、搬运的过程中已受伤或开裂,使用前又未认真检验。(4)、沉桩完毕露出地面部分未加保护,遭受碰撞而断裂。(5)、基坑开挖时产生位移,使桩身偏位、倾斜而折断。5、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控制要求:(1)、勘测资料太粗或有误。(2)设计选择持力层不当,或设计要求过严。(3)、沉桩时迂到地下障碍物或厚度较大的硬隔层。(4)、布桩密集。(5)、未达到设计深度桩身已断裂。(四)、质量验收与工作总结桩基施工结束后,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整理好各类施工资料以备桩基竣工验收,资料内容如下:1、桩基设计图纸、设计变更及图纸变底记录。、2、轴线放样及桩位测量资料和平面控制点、水准点资料。3、桩其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及监理审查意见。4、桩位测量放线平面图与控制网、水准点资料。5、工程地质勘察报告。6、各类原材料的抽检、复试报告。(包括管桩、接桩用材)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7、桩的施工原始记录、施工记录汇总表。98、各类隐蔽工程验收单。9、桩基竣工平面图及桩位复测记录。10、桩基测试报告(静载,大、小应变检测)。11、开、竣工报告,各类整改通知。12、有关本工程的各类资料、文件。二、土方工程(一)机械挖土1、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柱基、基坑、基槽、管沟和场地的基土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2)允许偏差项目土方工程的挖方和场地平整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表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检查2长度、宽度0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用经纬仪、拉线或尺量检查3边坡偏陡不允许坡度尺检查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管沟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2)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果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再挖。(3)施工顺序不合理:应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开挖土方,应注意宜先从低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形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4)施工机械下沉:施工时必须了解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推土机、铲土机一般需要在地下水位0.5m以上推铲土;挖土机一般需在地下水位0.8m以上挖土,以防机械自身下沉。正铲挖土机挖方的台阶高度,不得超过最大挖掘高度的1.2倍。(5)开挖尺寸不足,边坡过陡: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宽度。10(二)机械回填土1.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2)回填土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3)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实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环刀法取样的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定。(2)允许偏差项目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0-5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压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标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2)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冬期施工时有较大的冻土块,或压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压,坑(槽)底有机物或落土等杂物清理不彻底等造成。这些问题均应在施工中认真执行规范规定,检查发现后及时纠正。(3)回填土夯实不密实:应在夯压前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对湿土造成的“橡皮土”要挖出换土重填。(4)在地形、工程地质复杂地区内的填土,且对填土密实度要求较高时,应采取措施(如排水暗沟、护坡等),以防填方土粒流失,造成不均匀下沉和坍塌等事故。(5)填方基土为杂填土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地基,并应妥善处理基底的软硬点、空隙、旧基、暗塘等。二、地基与基础工程(一)地基夯土层1、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1)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11(2)基本项目1)配料正确,拌和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翘皮;2)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3)允许偏差项目灰土地基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15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2表面平度15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未按要求测定干土质量密度:灰土施工时,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检验其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灰土,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试验日期、结论、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2)石灰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料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时体积膨胀,将上部结构或垫层拱裂。务必认真对待石灰熟化工作,严格按要求过筛。(3)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度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簿,造成地面开裂、空鼓。应认真检查灰土表面标高和平整度,防止造成返工损失。(4)雨、冬季不宜做灰土工程,否则应编好分项施工方案;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技术措施,避免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返工事故。(二)地基砂石垫层1、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1)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2)基本项目1)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和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2)分层留槎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3)允许偏差项目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12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顶面标高+15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2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2、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大面积下沉:主要原因是未严格按要求施工,分层过厚,辗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压不实,留接槎未按规定搭接和夯实。(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4)在
本文标题:桩基部分监理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7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