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1.[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③欺。”间④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馔(zhuàn):饭食。③朕(zhèn):皇帝自称。④间(jiàn):秘密,暗中。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色愈恭,礼愈至()(3)濂具以实对()(4)善者与臣友()【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小题3】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答案】【小题1】(1)担心(2)表情(或神色、态度)(3)全,都(通“俱”)(4)交朋友(4分)【小题1】(1)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向他请教。皇帝笑着说:“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4分)【小题1】做人要诚实,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意对即可)【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1)注意关键词“俟”、“则”的意思。(2)注意关键词“诚”、“卿”的意义和用法。【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宋濂”如实回答明太祖的话来谈本文的启示即可。2.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③也,而我举之,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节选自《吕氏春秋》)【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匹春:百姓。【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与“灵公之论宛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童趣》)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公输》)D.戴朱缨宝饰之帽(《送东阳马生序》)【小题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小题4】从选文看,卫灵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答案】【小题1】C【小题2】(2分)令民衣弊不补/覆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小题3】现在将要让百姓凭借这件事了解他【小题4】(2分)善于纳谏,懂得为君之道。【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代词;B、动词;C、助词,无意义;D、的。题目中的“之”为“助词,无意义”。故选C。【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时除了要遵循句子的结构原则,同时还要遵循句子的意思原则。【小题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将、以、之”几个关键字,同时注意到语句的通顺即可。【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文章对“卫灵公”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3.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7分)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世说新语》【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⑴尝⑵去⑶谓【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小题3】在东方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2分)【答案】【小题1】尝:曾经去:离开谓:对……说【小题1】皇上难道还再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重点字词:岂(难道)复(再)邪(吗)【小题1】答从旁敲击的劝说艺术得2分,答聪明机智得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4.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⑴且秦灭韩亡魏⑵长跪而谢之曰【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3)轻寡人与(4)长跪而谢之曰【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徒以有先生也。【小题4】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小题5】唐雎“士之怒”回击秦王“天子之怒”,表现了什么唐雎精神?(2分)【答案】【小题1】(4分)⑴且︳秦灭韩亡魏⑵长跪︳而谢之曰【小题1】(4分)(1)易:交换(2)尝:曾经(3)轻轻视(4)谢道歉【小题1】(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小题1】(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小题1】不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2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历史事件类【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5.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12分)【甲】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乙】筠芝亭,浑朴①一亭耳。然而亭之事尽②,筠芝亭一山之事亦尽。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后此亭而楼者、阁者、斋者,亦不及。总之,多一楼,亭中多一楼之碍;多一墙,亭中多一墙之碍③。太仆公造此亭成④,亭之外更不增一椽⑤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槛一扉,此其意有在也。亭前后,太仆公手植树皆⑥合抱⑦。(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浑朴:浑厚朴实②尽:全③碍:妨碍④成:完成⑤椽(chuán)椽子⑥皆:都⑦合抱:两臂围拢(多指树木、柱子等的粗细)【小题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1分)至于园可无憾矣【小题2】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2分)A池中奇蜂绝壑绝巘多生怪柏B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上倚河汉,下临江流C以实奇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D主人处处款之然而亭之事尽【小题3】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A.富人于五所园也B.非显者刺C.葆生叔同知瓜洲D.四围灌木蒙丛【小题4】翻译句子。(4分)①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②吾家后此亭而亭者,不及筠芝亭。【小题5】《于园》这篇园林小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手法,营造丰富的意境。请以文中划线句为例分析其表现特色。(3分)【答案】【小题1】至于园/可无憾矣【小题1】A【小题1】D【小题1】①瓜州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的。(全句意思正确,关键词“诸”“以”“显”翻译准确。)②我家在这个亭子之后建造的亭子,(都)比不上筠芝亭。(全句意思正确,关键词第二个“亭”、“及”。)【小题1】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水阁比作艇子,具体形象的写出水阁的长度、形状。(1分)写了水阁、小河、灌木丛、啼鸣的禽鸟等景物,动静结合,富有生趣。(1分)不仅表现有限空间里十分幽远的意境,而且着意于游人宛若置身山林的感受,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1分)【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散文类【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小题1】A项中“绝”都是“极”的意思。【小题1】A\B\C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项中的“蒙丛”是“名词”。【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特色。文章中划线句子的写作特色从“修辞”这个角度分析即可。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0分)【小题1】解释下列句加划线词。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②造饮辄醉()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④衔觞赋诗()【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小题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赞美了他的精神。【小题4】“不求甚解”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公文类》强化练习【2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18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