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经济的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区分两对范畴: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为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体现了基本的生产关系,属于制度的层面。经济体制——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制度,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一)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不同社会制度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1、计划经济的含义与特征概念优越性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组织形式。国家直接掌握、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政府各级行政部门手中,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弊端[案例]票证经济图1为人们在超市中轻松购物的情景图2为70年代初人们凭布票在商店买布的情景计划经济概念优越性弊端迅速集中、调动资源;能事先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能在分配上兼顾公平等。概念优越性弊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经营方式单一化。计划经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计划经济的弊端按市场需求来配置资源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主要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2、市场经济含义与特征优越性弊端概念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功能;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促使供需平衡;能促进生产者的技术创新;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经济优越性弊端概念一是对经济总量的平衡、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无能为力;二是企业在自身利益驱动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难以顾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三是容易造成经济失衡和出现盲目性,导致资源浪费;四是会引起两极分化。优越性弊端概念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一是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传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基本不进行干预和调节二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要求国家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调节(二)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有吸引力。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客观条件苏联体制的示范效应苏联的实践对我们产生的示范性的影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国在建立了社会主义以后,对于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仿效苏联的体制具有现实合理性。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大跌,经济危机爆发。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主观条件在未来社会“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被有计划的组织代替。”——马克思1906年,列宁在《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计划经济。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社会化计划经济体制,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能消灭一切剥削。——列宁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建立之初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济发展的先行部门和薄弱环节,保证了重大决策和重点建设的实施,保证了我国经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高速发展。集中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发挥作用的原因(1)当时全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2)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单纯经济学家顾准提出实行市场经济的设想,主张以市场价格的自由起落去调节生产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学术界顾准(四)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探索经济学家孙冶方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放“权”和收“权”问题提出,调整改革的中心问题是给企业自主权,把计划真正建立在尊重和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孙冶方领导人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个体经济计划生产——自由生产国家市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4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突破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1979年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人。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胡耀邦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长期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6年,美国证券交易所的董事长约翰.范尔森率团访华。[案例]意义深远五元股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再一次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手段各有优势和长处,也各有不足和缺陷,关键看哪种手段更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3)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北京大学教授跳楼风波1992年10月12日晚,解万英跳楼自杀。解万英任副研究馆员(相当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经济学院资料室和院行政系统党支部书记。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归属明晰的现代产权制度•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产权清晰是确定产权安全性的前提。•关于保护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特别是国有产权不受侵害。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两权分离的各种具体形式。这里的两权分离是指A.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与监督权的分离B.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权与决策权的分离D.企业党组织的人事干部权与企业厂长(经理)的生产经营指挥权的分离案是:B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农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统一、开放“统一”:各类市场构成有机的市场整体,且市场管理、市场法规是统一的。“开放”:实现国内市场间的融通、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衔接。竞争、有序“竞争”:倡导公平竞争,反对市场垄断。“有序”:实现市场运行的规范化、法制化。“菜篮子”工程第81届广交会北京金融一条街银行一条街下岗女工再就业归国学子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宏观调控的目标•第一,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第二,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中有升第三,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第四,优化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西北东南东北试题分析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经济总量平衡是指A.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B.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总值的平衡C.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平衡D.积累和消费的平衡答案A宏观调控的手段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A.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B.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C.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D.政策手段和行政手段答案A(2000,文,单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答案A党的十五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六大重申,“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讨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目标任务按照“五个统筹”,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任务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新形势,提
本文标题:第八讲中国特色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07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