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Ⅱ.转喻MetonymyDingWenjuan隐喻和转喻的区别和联系一、区分•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二、联系•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2.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三、总结隐喻•其最早的定义于Aristotle(1932,Fyfe译)的《诗学》:隐喻是一个新奇的应用,要么从属(genus)到种(species)的应用,要么是从种到属的应用,或者是通过类比从一个种到另一个种或其他的应用。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语义冲突是隐喻产生的基本条件,也是隐喻的突出特点之一。(束定芳,2002)•涉及两个不同的范畴或认知域,更确切的说,源域和靶域所在的更高级的范畴是不同的。•隐喻包含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映射的基础是该特征为源域和靶域所共享,即它们具有相似性。(束定芳,2004)•映射一般由源域向靶域进行,具有单向性。隐喻的基本特征转喻•概念转喻的认知研究始于Lakoff和Johnson(1980).他们指出,概念转喻来源于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经验关系(如PARTFORWHOLE),或来源于一具体事物与某隐喻概念化的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如THEPLACEFORTHEEVENT)。•Croft(1993)用认知域矩阵(domainmatrix)来定义转喻,即:转喻涉及一个认知域矩阵中的一个主要认知域(primarydomain)和一个次要认知域(secondarydomain),而转喻的功能就是使字面义中的次要认知域变成主要认知域。转喻的基本特征转喻的基本特征•邻近性是转喻产生的基础,也是转喻的重要特征。Panther和Thornburg(2003:283)概括如下五点:•域内映射;•以实体间的偶然性(contingent)关系为基础;•源域和靶域间的连接在原则上讲是可取消的;•凸显靶概念,但源概念总的来说是可及的;•源概念可能与靶概念完全分离,发展成后转喻。(后转喻:是指由于源概念可能在语言常规化过程中消失或变得隐含,因而人们已经不能识别转喻,而只认识靶概念。)一般标准:(1)从功能上讲,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指称;(2)就映射成为可能的基础而言,隐喻是基于相似性,而转喻是基于邻近性;(3)就映射发生的范围而言,隐喻的源域和靶域分别属于不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域(母域),而转喻的源域和靶域属于同一认知域;(4)就映射的方向而言,通常,隐喻映射往往是单向的,而转喻映射则是可逆的。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但是,我们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上述的区分标准是绝对的嘛?是否还有其它的区分标准?是否必须考虑每一条区分标准?隐喻和转喻可否共存在同一表达之中?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E.g.loudmusic/loudcolor(吵人的音乐/花哨的颜色)Taylor(1995:139)认为该例子中听觉域的属性被映射到了视觉域,这显然是隐喻。Barcelona(2000a)作了更深入的分析,指出隐喻映射发生在具体的听觉域“deviantsounds”和具体的视觉域“deviantcolors”之间。色彩认知域有内在的标准,人们从不同的维度来识解色彩,有时会看到一些打破标准的色彩。“deviantsounds”被理解为“attention-gettingdeviantsounds”;“deviantcolors”被理解为“attention-gettingdeviantcolors”。实例分析:通感形容词一般认为通感形容词都是隐喻性的。•因此,Barcelona认为这样的隐喻含有转喻理据,对于“loudcolor”的转喻理据,其解释如下:2.隐喻和转喻区分上存在的分歧从特定的角度(感觉产生的效果)来对一个特定的经验域进行范畴化很明显是一个转喻性的过程。在该例子中,一个隐含的基本转喻将色彩和声音按照它们产生的效果进行范畴化,或者说是向特定的感官刺激(“deviantsounds”和“deviantcolors”)构成的整体认知域投射该认知域所包括的次认知域(刺激产生的具体效果“attractionofinvoluntaryattention”)•从图中的A域到B域,是典型的隐喻行为,我们用箭头表征,然而如果没有其中的X和X‘参与,这种隐喻行为就可能以失败告终,因为隐喻中的源域A不可能全部整体映射到目标域B,只能是其中的某个局部的选择性映射,以突显某个认知概念,最终达到有效交际目的,而这个部分X和X’正是转喻所依存的。•否则,就不是隐喻行为,而是复制或模仿。(刘国辉:2009)隐喻中的转喻•根据标准一,隐喻通常用于描写,而转喻通常用于指称。李国南(2001:163)指出,隐喻在于“喻”,转喻在于“代”,前者描述,后者指称。然而通过前面的实例分析得知,很多情况下,它会既是隐喻又是转喻,并且二者可能相互作用。•所以,功能标准不能成为区分标准。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1A)Theprettyfacejustwentout.那个漂亮脸蛋儿刚刚出去。(1B)Theprettydolljustwentout.那个漂亮女子刚刚出去。(2A)Ginaisdivinevoice.吉娜是个好嗓子。(2B)Ginaisanightingale.吉娜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实例分析下面两例表明隐喻和转喻既可用于指称,如(1),又可用于述谓,如(2),其中A是转喻,B是隐喻:•根据标准二,隐喻基于相似性,转喻基于邻近性。•在上述关于通感形容词的例子中,隐喻解释是“像…感官特征那样的…感官特征”;当把它看作转喻或二者相互作用时,则是以因-果关系、具体-抽象关系等来解释源域和靶域的关系。•在基本隐喻类例子中,相似性不明显,但源域和靶域间的因果关系过其他密切联系,即邻近性却很明显。可见,这一标准也存在问题。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Goodman(1972)进一步指出,隐喻基于相似性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两个物体都在很多方面相似。心理学家也认为相似性主要是隐喻性转换的结果,而不是基础。•另外,Haser(2005)指出,并非所有的邻近关系都能构成被人接受的转喻。比如用“Marywastasty”表示“ThecheesecakethatMarymadewastasty”就不会为人们普遍接受。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根据标准三,隐喻是域间映射,而转喻是域内映射。Croft(1993)定义的母域是某个概念同时预设的认知域的组合;隐喻映射发生在相互独立的母域之间,而转喻扩展局限在单一的母域内。•在通感形容词例子中,判定不同感官域是否为独立的域涉及认知域的层次性问题。在具体的层次上,他们相互独立,映射发生在域间;但在总的感官体验的层次上,不同的感官都是其次域,故映射发生在域内。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Haser(2005:30)的观点值得借鉴:借助母域或其它类似概念作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母域的确定体现出个体意识、百科/世界知识、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主观性,缺乏客观标准;•另一方面,以意义扩展包含的母域多寡为标准的做法忽视了扩展本身的功能可能相同这一事实。(如:Johnisalion.不管其被视为隐喻还是转喻,其功能都是将一实体的典型特征用于另一实体上。)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根据标准四,隐喻映射倾向于单向映射,而转喻映射通常是可逆的。•而在通感形容词中,映射却是可逆的:如听觉和视觉之间:“loudmusic”→“loudcolor”和“brightcolor”→“brightmusic”.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较为明显的可逆映射是具体-抽象间的映射。比如:“我讨厌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中”是具体代抽象;“鲁滨逊又回到了文明”是抽象代具体。•需要指出的是,人们频繁使用某种映射,从而根据需要,改变映射方向,产生可逆映射。比如:我们认为“rose”和“beautifulgirl”是可以互为源域和靶域的。上述例子说明,方向性不能成为区分隐喻和转喻的标准。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关于可逆性,需要注意的是,可逆映射不能限定于同一句子中映射的可逆。•Barcelona(2003a:220-221)指出,可逆性与双向性是不同的概念。此外,源域和靶域在任何一个转喻中都没有同时向对方映射。•Radden和Kövecses(1991)认为,受到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等的制约,从概念上讲,可逆的两种转喻映射中只有一种是人们优先选用的。3.关于其区分标准的再思考•通过比较隐喻和转喻的基本特征,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存在着复杂的互相作用。国外认知语言学家非常重视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几种相互作用模式。•我们将从隐喻-转喻连续体入手,介绍几种主要的相互作用模式。二、联系•有学者认为,在隐喻与转喻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共同关系,隐喻中埋藏着一个或更多的转喻(Grady,1998;Kövecses,2002)。•Radden和Kövecses(1999)从语义三角关系论证了转喻更具本原性,即语言在本质上是转喻的。所以,很多隐喻都有其转喻基础。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关于隐喻和转喻的连续体问题,我们可以将二者视为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模式,而连续体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中转喻是隐喻的基础这一事实。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Radden(2000)认为转喻为隐喻的两个概念域提供了相关的、有理据的连接。在转喻-隐喻连续体中,转喻和隐喻分居两端,中间地带则是基于转喻的隐喻。•Radden(2002)提出了“字面义-转喻-隐喻连续体”模式,指出这一连续体跟Grady和Johnson(2003)提出的基本场面(primaryscene)、基本隐喻(primarymetaphor)、和合并/分离(conflation/deconflation)的发展模式有密切联系。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e.g.“UP”和“MORE”的概念可以说明“字面义-转喻-隐喻连续体”的四个阶段:UPMORE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UP合并分离UP︱MOREUP+MORE隐喻MOREISUP完全隐喻UPFORMORE部分隐喻UPFORUP+MORE字面义•RuizdeMendoza(2000)也分析了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区分了两类隐喻:隐喻是否为认知域提供结构;也区分了两类转喻:源域是靶域的一个次域(source-in-target)以及靶域是源域的一个次域(target-in-source)。•他提出从隐喻到转喻的连续体:多重对应隐喻→单一对应隐喻→述谓用法的转喻→指称转喻。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Deignan(2005)区分了从转喻到隐喻的五个渐变类别:转喻→来自转喻的隐喻→隐喻中的转喻→基于转喻的隐喻→隐喻,并指明了各自特征,还给出了具体例子。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e.g.[来自转喻的隐喻]turnone’snoseup(轻视、瞧不起)…youshouldneverturnyournoseupat…[特征]•转喻可清晰识别;•认知域内和认知域间映现字面义与比喻义用法的区分通常模糊不清:两种意义间的连续体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e.g.[隐喻中的转喻]biteone’stongueoff(懊悔自己说过的话)[特征]•多词隐喻词组的某一部分•具有转喻性质•语料库数据中很少搜索到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e.g.[基于转喻的隐喻]heated(激烈的)Ifoundmyselfinheatedargumenttheotherday.[特征]•认知域内和认知域间映现字面义与比喻义用法的区分很少是模糊不清的1.隐喻和转喻的基本关系和连续体国外的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五种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模式:•Goossens:“隐转喻”(metaphtonymy)•Radden和Barcelona:“隐喻的转喻理据”(metonymicmotivationofmetaphor)•Riemer:“后隐喻”(post-metaphor)、“后转喻”(post-metonym
本文标题:隐喻和转喻的区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2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