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心灵的写手川端康成(1899.6.14—1972.4.16)•1901年,2岁。父亲因肺结核病去世。•1902年,3岁。母亲染肺结核病去世。后跟随祖父,祖母生活。•1909年,10岁。姐姐芳子因热病去世。未能参加姐姐葬礼。•1914年,15岁。祖父去世。从此成为孤儿。•1968年10月17日,69岁。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1972年4月16日,73岁。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年之后,川端康成在玛丽娜公寓的工作室里含煤气管自杀,没有留下只字遗书。“新感觉派”•川端康成主张:新感觉派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法。[1]•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蔷薇”。“孤儿习性”•孤儿体验,内向的性格,畸形的家境,寂寞的生活,给川端留下了永远挥不去的人生虚幻感。•代表作:《十六岁的日记》《精通葬礼的人》《致父母的信》“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处女作的潜流”,“说不定还是我全部作品、全部生涯的潜流吧。”[2]——川端康成创作分类•川端康成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记录了作家童年和少年时期坎坷辛酸的生活历程,这类作品主要有《十六岁的日记》、《致父母的信》等,描写了作家孤儿时代的生活,对相继逝去的亲人的缅怀和初恋的失意,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有:《招魂节一景》、《温泉旅馆》、《伊豆的舞女》、《雪国》等,描写那些贫贱的艺技、女艺人、女侍者等,作者以人道主义的同情描写了她们辛酸、痛楚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她们遭受凌辱、践踏时的刚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三类是表现消极、悲观、颓废、虚无倾向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有《禽兽》、《千只鹤》、《山之音》、《睡美人》等。这些作品或写原始生活,或写变态性爱,或写乱伦行为,表现作家颓废没落的思想情绪。代表作品集•《十六岁的日记》•《千代》•《千只鹤》•《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睡美人》伊豆的舞女•主要描写了20岁高中生“我”在伊豆与一个14的舞女邂逅后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故事。小说在艺术上继承了平安文学那种幽雅纤细又不无哀愁伤感的美学传统。[3]•两个倩窦初开的男女之间那种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爱情,犹如一曲悠扬飘渺的乐曲,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意境。•那真是一幕清清淡淡、影影绰绰的寻觅,充满强烈的抒情色彩。川端康成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中的缠绵悱恻的哀怨情调,借旅途漂泊、萍水相逢中的男女之情抒发了人生的无常感。川端式“佛典”文学特征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在悲哀中由于人们心灵的相互交流、相互抚慰而产生的和谐、幸福的理想境界《伊豆的舞女》深入地展示了舞女内心的纯洁和美丽,及其受歧视被凌辱的境遇,由此发掘出主人公的恋情的社会内涵,即同是属于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相互尊重彼此关怀的真挚友谊,从而表现了一种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精神。[4]雪国•小说的基本情节是写一个舞蹈艺术评论家岛村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三次从东京赴雪国旅行,并与山村艺妓驹子交往的故事。•《雪国》中的虚无是远离现实,摆脱世俗的系累,从而发现和追求更高远的美的境界、精神的境界。正如岛村所做的那样,远离家眷,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去体味精神的逍遥、体悟精神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从而灭我为无。《雪国》人物分析•岛村在梦幻的人生境界里尽兴地谛观人生的。他对现实人生采取的是一种东方式的虚无态度。他坐食祖产,游手好闲,耽于想象,喜欢沉溺于非现实世界的幻想之中去追求和捕捉瞬间的美感。•在岛村的感觉里,驹子是肉体的、现实的美,一旦被占有就失去了魅力,以往的追求“如同一场幻梦”。[5]•叶子是精神的、非现实的美,则始终是不可企及的,最终还是归于虚空。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人生无常、灭我为无、虚无即是解脱的思想。《雪国》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最为突出的就是抒情味浓郁,富有诗意,这是由于作家运用多种艺手法,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具有日本古典文学的“余情美”特征的意境。[6]《古都》在一幅京都的风俗画面的背景上,描写了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悲欢离合的故事。《古都》不仅真实的放映了由于贫富的悬殊所造成的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在对比中细腻地表现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和微妙的感情波澜,而这些又是与作品关于正在衰败中的京都的景物的描写水乳交融般地溶为了一体,突出变现了传统美,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旨趣。[7]川端文学对自然的描写川端康成的作品大多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具有人的生命和性格,无论是日月山川,还是房屋居舍,或是小小的虫子,都被川端康成赋予了人的情感,承载了人的命运。川端认为自然描写欠缺的《伊豆的舞女》,实际上开篇就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景物描写:“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川端文学的“神秘性,抒情性,幻想性”•川端康成的文学是一种“独白文学”。无论是与故人还是生者,心灵的交流是一种独白的形式。这使得川端康成的文学具有一种纯净安详而又神秘特异的抒情性。•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中体现了对镜像之美的格外关注。《雪国》中的两面镜子:第一面是黄昏时分反光的车窗,第二面是梳妆台的镜子。小说借助一系列镜中影像实现了心灵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完美融合。川端文学“余情”之美•川端康成在文学创作中总是力求以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的意蕴。因此,他对短小的作品情有独钟,只有简洁的语言和短小的篇章才能为余情提供存在的空间。•川端康成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追求“文已尽而意有余”的境界:他的小说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戛然而止,同时,任何一个结尾又都暗含着连接续章的空间,埋伏着继续发展的可能。包括《千只鹤》,川端康成仍然说:“至今这部作品也未写完。”“从来没有想过要写首尾完整的作品。”诺贝尔荣耀•“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凄凉的美丽,把以“物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8]•纵观川端康成一生的小说创作,始终都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使人、物、情、意融会一体,形成一种既有古典情韵,又具现代人道精神的风格独特的川端式的美的文学。[9]
本文标题: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38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