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2)隶书隶,徒隶,即服役的犯人。有人认为隶书是因徒隶使用而得名,有人认为是因徒隶造出这种字体而得名。最早的隶书产生于战国时代。那时,为了书写方便,往往将大篆略加简省,变圆转笔画为方折。大篆书体的草率写法逐渐形成早期的隶书。隶变、隶书类型秦汉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的结构。秦代使用的草率篆书,称为秦隶,也叫古隶;汉代盛行的隶书,称为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秦隶与汉隶汉隶-居延汉简汉隶-史晨碑秦隶-云梦秦简隶变—形体变化女月衣隹(对形体结构的影响之一)隶变—混同或变异然水江心志性恭泰秦春奏奉泰益(对形体结构的影响之二)隶变—简省或讹变善布责差晋屈寒(对形体结构的影响之三)草书今草,相传是东汉张芝(后人称为“草圣”)从章草加以变化而成的。章草,一说出自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所书《急就章》,一说出自东汉章帝。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行草四种。东汉时期,隶书既成为正规文字,日常书写的草率隶书成为新的手写体,由此产生了草书和行书。草书-章草史游︱急就章汉章帝︱章草草书-今草王羲之-今草于右任-今草草书-行草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草书-狂草张旭︱古诗四帖楷书“楷”是楷模、法式的意思,这说明楷书是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所以也称楷书为今隶。东汉末年,书法家钟繇(yóu)把行草笔法融入隶书中,创造了楷书,也叫真书、正书,一直沿用至今。楷书例赵孟頫︱寿春堂记赵孟頫︱胆巴碑行书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是一种介于草书、楷书之间的字体。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相传始于汉末,流行至今。行书例王羲之-兰亭集序附:古文字工具书和读物举例《真草隶篆四体大字典》陈和祥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古文字类编》高明中华书局1980年《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徐中舒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学生常用汉字浅释》陈涛、董治国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古文字趣谈》陈伟湛花城出版社1985年
本文标题:汉字形体演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7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