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导言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形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今天就让我们就这一主题,一同去了解历史,关注现实,展望未来。“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本课知识框架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选举“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文革的原因知识链接: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发展的结果(2)具体原因:①毛泽东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60年代,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中国援越抗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党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②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③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崇拜现象。毛泽东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对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这时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过去几年的农村“四清”、城市“五反”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揭露党和国家生活中的阴暗面,把所谓被“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这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动“文化大革命”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什么是“文化大革命”?导火线:“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爆发:“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文革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破坏1.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力受到践踏;2.司法部门瘫痪,社会秩序极端混乱;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中国共产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综上所述,“文革”动乱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被红卫兵查封的民宅“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旧风俗人民的财产得不到保障人民的生命得不到任何保障毛泽东在天安门会见百万红卫兵文革中的杀人现场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文革时候的情书康伟业同志:你好!首先让我们怀着无比的敬意,共同学习一段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诗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我相信对毛主席的这段光辉诗词的重温,会使我们回想起我们这一代革命青年所共同经历的时代风雨。我们要谈的关于我们以前的许多话题就尽在不言中了。我想可以这么说吧,我们虽然是陌生的,但我们也曾相识。上次见面,谈话不多,这是正常的,说明你是一个不喜欢纠缠女性的正派男同志。接触时间虽短,我能够感觉到你为人的光明磊落和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一种非常可宝贵的品格。另外,从你的寥寥数语里,我发现你的情绪比较消沉,这对于我们革命青年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呢?中国人连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等待你的回信。此致崇高的革命敬礼!革命战友:段莉娜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撤销一切职务永远开除出党,1969年11月12日含冤而死。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国家制度、法律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重庆市还存在着一处红卫兵墓地,这也是全国仅存的红卫兵墓地了。在113座坟墓中,埋葬着500多名在武斗中死亡的年轻生命,在漫长的岁月中,任凭风吹雨淋,作着历史的见证。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问题。“文革”的教训: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邓小平和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经过“文革”,党和人民得到了深刻的教训,认识到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的必要性,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表现(1)首要环节: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王光美接过刘少奇的骨灰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的决议,5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①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②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加快法制建设,出台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4)依法治国“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你认为国家机关应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审判薄熙来基层民主选举基层民主选举的含义根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均为三年。根本变化:干部由任命到选举1、地位: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依据: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层民主选举3、发展(1)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委会的换届选举。(2)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基层民主选举4、意义(1)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2)这是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卓有成效的努力。第22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堂小结“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曲折发展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文革”发动的原因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平反冤假错案法制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文革”的教训依法治国基层民主选举
本文标题:第22课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9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