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5、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20171116
人活着,为了什么?互动导入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莫里哀人如果只靠吃饭活着,那饭就不叫饭,叫饲料。——佚名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肖洛霍夫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余华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伯特兰·罗素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作者简介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支配作者一生的是哪几种激情?2、文章行文思路是怎样的?三种: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总提人生追求分述追求理由总结表明态度整体感知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带来狂喜摆脱孤寂体会美好人生境界经历漫长的岁月我寻求安宁我找到狂喜,我找到烦恼,我找到疯狂,我找到孤独,我找到孤寂的痛苦,它啮噬着我的心,但安宁我从未得到!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我认识了你!认识了你,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我为什么而活着了解人类的心灵(人)追求知识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追求知识•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思考:其中哪一种追求令他最执着,也是最重要的?•明确:同情心。•爱情的获得和知识的追求使作者体验到了如在天堂般的幸福,但世界上触目皆是的战争、疾病、贫困和孤独又把他从天堂带回尘世。而且如果没有对人类的同情心没有爱和悲悯,追求爱情可能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追求知识可能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深入探究•思考: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明确:不能,这三种追求是按照境界、感情的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排列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人本能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望则进了一层,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则深化到了博爱的境界。深入探究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之中。整体感知•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思考:虽然罗素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值得活,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热爱人类、热爱生活,具有博大胸襟和高洁情怀的大思想家。体悟情感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体悟情感
本文标题:15、散文二篇之《我为什么而活着》201711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29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