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龙腾东方-中国空中力量发展简史
龙—中华民族的象征,所有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梦想。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斯宇航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只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风筝,它来自遥远的中国。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只有神仙才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但是在大约在14世纪末期的明朝,有一个名叫万户的人向神仙发起了挑战,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推力进行飞行的人(他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400多年后的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摇摇晃晃地离开了地面,虽然只飞行了短短的36米,却为人类的有动力飞行时代拉开了序幕。1909年9月21日,中国人冯如驾驶自己制造的飞机在旧金山奥克兰市郊进行了飞行表演,飞行了约800米,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一时间会飞的机器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热潮,无论失败与否,人们热衷于做各种千奇百怪的实验。仅仅两年后,在巴黎举办了飞行器博览会,有28种飞机参展。1914年1月1日,全世界第一条定期民用航线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开通,航程35公里,每天2次航班,收费5美元,尽管当时只能搭载1名乘客,但这次航行却意味着人类空中旅程的开始,地球从此变小了,然而在实现了飞天的梦想之后,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飞机对于人类自身安全所构成的威胁和挑战。“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军事思想家孙子的一句名言,成了描述20世纪现代战争特点的准确预言。1914年6月,意大利军事理论家杜黑有过这样的推断:飞机用于战争,必将彻底改变战争的面貌,战场上将出现新的军种“空军”,新的作战领域“空中战场”。最早的军用飞机多用于侦察而没有装备武器,世界上的第一次空战发生在1911年墨西哥内战时期,墨西哥革命军从美国购买了一架飞机并雇佣了一名美国飞行员,在巡逻期间美国飞行员发现了一架政府军的飞机,随即两名飞行员拔出手枪在空中对射,直到把子弹射完才降落。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架真正意义上的战斗机,是德国人让荷兰著名飞机设计师福克发明的“福克E1型”战斗机(1915年),它装备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枪射击协调器,能够让子弹顺利穿过螺旋桨的空隙。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国参战的飞机约为1500架,到了末期达到8000多架。一战进行了4年零3个月,交战国用于作战的飞机有十几万架次之多。战争使飞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飞行速度提升了好几倍,飞行高度从200多米提高到8000米,飞行距离也从几十公里增加到400多公里。作战飞机的出现使战争的形态大为改观,并大大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一战结束之后,制造能力过剩的飞机制造厂商将目光转向了民用。当航空事业在大洋彼岸蓬勃发展的时候,世界东方的中国大地上正笼罩在战争的硝烟中,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中国已经大大的落后。但是,在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心中仍然深藏着飞行的梦想,1920年孙中山重组广州军政府的时候专门设置了航空局。1923年6月,中国第一架自己组装的仿美“詹妮”式双翼教练机“乐士文号”装配成功,在试飞典礼上孙中山特意题词“航空救国”。1925年孙中山移灵的过程中,航空局两次各派出三架飞机绕空飞行,这算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在重大国事中承担依仗任务。然而,中国空军距离形成一支强大统一的国防力量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打败法国后将矛头直接指向了英国,希特勒亲自签署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拟以空军力量炸毁英国迫使其投降。1940年8月15日,德国出动各型飞机2950架全面进犯伦敦,英国皇家空军当即出征迎战,在这场长达2个月的空战中,英军击落德军飞机1733架,击伤643架,自己损失915架,同时有14.7万英国人被炸死炸伤。尽管交战双方损失巨大,但英国空军还是占了上峰,粉碎了希特勒征服英国的计划,这是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的首次失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国会讲话时说:“英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之多的人的生存要依赖如此之少的人”。1937年7月28日,日本飞机编队轰炸了国民党29军南苑兵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大轰炸,历时长达五年半,小鬼子空袭我们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00多枚,将重庆炸成一片废墟,死伤的人数更是无法准确统计。日寇对中国城市及平民的野蛮轰炸使世界为之震惊,这在中国历史上用鲜血书写的残酷一页,让国人深深感受到没有强大空军的切肤之痛。看当时,我们并不缺乏飞行员,只是驾驶的飞机太落后,尽管日本当时的航空工业也不是很发达,但是我们的飞机始终没有办法与日军形成势均力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支持,损失的飞机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所以尽管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空战却没有赢得主动权。在日寇全面侵华后,我们只能依靠苏联和美国的支援来缓解这种一边倒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们看到了制空权对于战场形势的决定性作用,航空技术在这个时候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上的几次大战向人们昭示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地球,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一个想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国家,必须把航空工业看作综合国力的一个制高点。中国共产党和他所领导的军队,在长达数十年的战斗历程中,多次经历过空中袭击的威胁:五次反围剿,红军构筑的碉堡难以抵御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湘江之战,渡江的战士遭遇空袭伤亡惨重;长征路上,四面有敌军围追堵截,天上有飞机扫射轰炸,红军却没有能力反击;就连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也被国民党的飞机炸成重伤。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感受使共产党的领导人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和愿望,那就是必须要有自己的空军。1945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近百名八路军战士用马拉着缴获的飞机向着吉林省通化方向行进,中国人民空军的早期建设就是从通化一个日军遗弃的机场开始起步的。残垣断壁的几栋房子,满目弹坑的飞机跑道,几架残破的飞机,这就是筹建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当。八路军中的优秀战士,从各地选送来的技术人员和国民党军队起义的飞行员一起开始了人民空军的艰难创业。在《中国空军纪事》一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1949年5月4日,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后不久,6架美制“B-24”轰炸机轰炸了南苑机场直接威胁北平的安全,这来自空中的威胁使中央感受到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毛主席说过:没有裤子穿也要办空军。真正拉开新中国航空工业大幕的是朝鲜半岛的战争硝烟,当时中国空军的“米格-15”都是用宝贵的外汇从苏联换来的,米格战机与美国的佩刀战机在朝鲜上空展开了世界上第一场喷气式飞机的较量,我们以损失231架飞机的代价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最终取得了胜利,但遗憾的是我们拥有世界上一流的飞行员,却没有一架正真属于我们自己的飞机;我们创造了“米格走廊”的传奇(米格走廊:在朝鲜西部的清川江和中国鸭绿江之间面积6500平方英里的地区,银色的“米格-15”如同战神的利剑,所向披靡,威胁着进入这一空域的联合国军飞机的行动。)但传奇的重要角色—飞机却非中国制造。如果一个主权国家的领空防御长期需要依赖外力,那么这个主权又意味着什么呢?1951年6月29日是我国航空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歼击机研制基地沈阳飞机制造厂诞生了。按照中苏两国的协定,苏联援建我国6个修理厂,包括所需技术资料﹑设备﹑材料﹑配件等,同时还派出了专家顾问。按照周恩来总理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提出的“先修理、后制造、再行设计”的方针,从修理结构简单的螺旋桨飞机入手,然后过渡到修理喷气式飞机,进而进入到自行制造喷气式战斗机的阶段。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苏式战机部分零件的制造和飞机的修理。虽然当时的任务仅限于修理,却为培养新中国第一批从事飞机制造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基础。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初教-5”教练机在江西南昌首飞成功,毛泽东亲自写信加冕:“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造自行车都困难的年代,从需要外国人来教如何修理飞机到能够自己仿制,这架飞机的诞生尤为振奋人心。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仿制苏联的“米格-17F”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首飞成功,编号“中0101”;9月8日,国家验收委员会在112厂举行了验收签字仪式,并把该型飞机命名为“56式”飞机(后在全国飞机统一编号时改称为“歼-5”),同时批准成批生产;9月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以《中国试制成功新型的喷气式战斗机》为题,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9月10日,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亲临沈阳,参加国产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庆祝大会;10月1日,新生产的第一批4架“歼5”型歼击机参加了国庆受阅,不仅振了国威和军威,而且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斗志,正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检阅的毛泽东主席,指着飞机对外国朋友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后来,他把这种感受写进了《论十大关系》“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都能造了。“歼-5”作为当时中国空军的主战机型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几个少数能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然而这毕竟是仿制别人的飞机,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自己设计喷气式飞机呢?1958年7月26日,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生产的单发双座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歼教-1”(又称“红专503”)成功首飞,“歼教-1”于1956年10月开始酝酿设计,12月草图就绪,195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设计,1958年4月开始试制,由苏式飞机的机头进气改为了两侧进气,为后继的很多飞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数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出现发动机叶片折断、试制工厂无力顾及和当时空军训练体制的改变,“歼教-1”并没有用于飞行员的培养,自首飞成功以来一直没有再升空。“歼教-1”的设计和制造相当成功,性能优于当时日本、捷克的同类飞机,而试制周期则缩短了两年左右,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飞机设计师,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代宗师。它诞生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凝聚在“歼教-1”上的民族精神和创新理念,不仅影响着过去,还启迪着现在,也昭示着未来。1957年10月,当“歼教-1”设计基本完成后,中国决定研制“初教-6”,1958年定型,至今仍在生产中,“初教-6”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用户,许多成功人士将其购买作为私人飞机使用,足见其性能的优良。在1958年席卷全国的大跃进浪潮中,受浮夸风的直接影响我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指标也一路攀升,以高指标同时上马了几个型号。在“超英赶美”的口号下,刚刚起步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提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规划。当时世界各国的飞机刚刚突破“音障”,中国也不甘示弱,于是性能指标更高的“东风-107”、“东风-113”歼击机的方案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并正式进入研制阶段,本来“东风-107”的设计指标已经是相当高了,但在当时的年代里,谁提的指标高,谁就更容易上马,于是高指标的“东风-107”不得不让位给更高指标的“东风-113”。当时我们整个国防工业基础是薄弱的,缺乏设计技术,研制手段,工业基础,工艺基础,原材料,原机械都不适应当时上飞机的要求,注定这样的飞机不可能实现,被迫下马。1958年初,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苏联的超音速歼击机“米格-19C”,但是当时处于大跃进时期,由于急于求成,片面求快,在工艺总方案还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仓促试制,到年底,仿制的“米格-19C”由于严重的质量问题全部停飞返修。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据《当代中国的航空工业》介绍,从58年到60年,“歼-6”、“直-5”(1958年2月哈尔滨飞机厂按照苏联提供的全套图纸资料开始仿制“米-4”直升机,初期代号“旋风25”后改为“直-5”,1958年初,“米-4”直升机的技术资料到厂,年底完成静力试验,12月14日首次试飞成功,1959年初由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验收,投入批生产,后由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被迫从新试制。)这两个机种没有交付一架合格的飞机和一台合格的发动机,“歼-6”甚至出现“生产一年,返修三年”的局面,中国航空工业开始陷入低谷。从1951年到1961年,根据中苏两国的协定,中国从苏联引进了7种机型的飞机,
本文标题:龙腾东方-中国空中力量发展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1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