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60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道德经2前言抬头仰望星空,星河灿烂明月其中;再观苍穹,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观人之道,众人各有所归;观天之道,行事尽其善美。幽幽兮,深邃兮。夫何故?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众生都有自己的本命。宇宙从何处而来?我们的生命又从何处而来?万物是由谁在主宰?何谓真理?真理在何处?对于这种全人类的大智慧,必然是大智慧者才能解决的。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如此高深问题的人,悟道能力绝对的强于常人。甚幸有喜,就在中国的大地上,就有这样一位大智慧者,他就是大哲学家——老子。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开创人,是道法自然哲学的祖师。老子的修道境界是明心见性。老子所著之书之所以叫《道德经》是因为阐明了自然规律人之道的运作,是一部世出世间法的经典。只有通达了世出世间法,境界达到了明心见性或明心悟性即可明白《道德经》所阐述的大道内理,即可行事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万物是由本原所产生的,本原就是“心性”,所以叫“心性之道”。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这一切就叫“相”,所以叫“相之道”。把本原和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用一个字来统称就叫作“道”。而德是指在返璞归真的大道上运作,能够坚定不移的在归真返璞的大道上运作就是“德”。而经是指万物之灵所写的著作,并能够经其时间磨炼而不磨灭。其实《道德经》并非是老子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心性之道观之,老子述而不作;以相之道观之,老子很有智慧,大思想家,或大哲学家。心性之道:老子本质与众不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境界从感悟修到渐悟,从渐悟再修到明悟,从明悟然后又修到了明心悟性,从明心悟性最后修到了明心见性,通达了世出世间法,精通大道内理。老子者,心神复归于大道,本命复归于大道。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以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阐述就成了《道德经》。相之道:老子见多识广所以知识丰富,然后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套哲学体系,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主义,《道德经》是老子如何所认为。心性之道为真?还是相之道为真?孰知道?若老子曰:“日出东方而落西方。”而他人闻之示于众曰:“老子他认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难道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是老子所认为?对于同样的自然运作之理,不同的人所表达的方式就不同。有人说:“日出东方而落西方。”有人说:“红日东升西落。”有人说:“日照大地,升于东而止于西。”所以觉悟的智者们都说:“我没有智慧,我述而不作。”《道德经》是一部阐述人生命运行轨道的经典,是一部修身的经典,是一部阐述宇宙万物如何运作的经典,是一部使人踏上返璞归真的大道,回归自性的经典。人生在世,命最重要,纵然有仁人志士者们自我牺牲,自我奉献,那也是为了死而不亡,只有死而不亡者那才是长寿的。《道德经》是道法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哲学是以科学为基本,以自然为根本。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本自性质的表法就是自然。法就是法性,法性就是这一性质的表法。道法自然哲学是实用主义之最,因为外在世物一切一切的重要也莫过于人的生命还重要。大道泛兮,小道聚兮,幽幽兮,深邃兮,洞察万物之运作,赏自然之风光,天之道也,自然之观。3第1章述心相…………………………………………………6第2章世界观…………………………………………………6第3章治国……………………………………………………7第4章述心性…………………………………………………8第5章述常态…………………………………………………9第6章述心性…………………………………………………10第7章人生观…………………………………………………11第8章处世……………………………………………………11第9章观自在…………………………………………………12第10章自省…………………………………………………13第11章人生所需……………………………………………13第12章养生……………………………………………………14第13章修身………………………………………………………15第14章论道………………………………………………………15第15章论境界……………………………………………………16第16章述境界……………………………………………………17第17章政效………………………………………………………18第18章忠义示现之道……………………………………………18第19章治国………………………………………………………19第20章述觉悟……………………………………………………20第21章述境界……………………………………………………21第22章处世之道…………………………………………………22第23章顺其自然…………………………………………………23第24章处世之道…………………………………………………24第25章述自然……………………………………………………24第26章重形象……………………………………………………25第27章学为人师行为示范………………………………………26第28章以正为天下………………………………………………27第29章尊国贵民取天下…………………………………………28第30章议兵………………………………………………………28第31章议兵………………………………………………………29第32章述自然……………………………………………………30第33章自知之明…………………………………………………31第34章述大道……………………………………………………31第35章述世道……………………………………………………32第36章处世………………………………………………………32第37章述无为……………………………………………………33第38章述道德……………………………………………………34第39章万法归一…………………………………………………35第40章述道规……………………………………………………35第41章述层次……………………………………………………36第42章述过程……………………………………………………37第43章稀奇之道…………………………………………………384第44章看破………………………………………………………39第45章述完善……………………………………………………39第46章述祸咎……………………………………………………40第47章述境界……………………………………………………40第48章述无为……………………………………………………41第49章仁者之心…………………………………………………42第50章生死有命…………………………………………………43第51章养育之道…………………………………………………43第52章人生之道…………………………………………………44第53章感慨人生…………………………………………………45第54章修身之道…………………………………………………46第55章初始之命…………………………………………………46第56章明智之举…………………………………………………47第57章治国之道…………………………………………………48第58章长久之政…………………………………………………49第59章述功德……………………………………………………50第60章治国………………………………………………………50第61章处国之道…………………………………………………51第62章述世道……………………………………………………52第63章处世………………………………………………………52第64章处世之道…………………………………………………53第65章治国之道…………………………………………………54第66章待人之道…………………………………………………55第67章述修为……………………………………………………55第68章述兵法……………………………………………………56第69章述兵法……………………………………………………56第70章述层次……………………………………………………57第71章处世之道…………………………………………………58第72章述威信……………………………………………………58第73章述天道……………………………………………………59第74章述法治……………………………………………………60第75章论政治……………………………………………………60第76章感慨人生…………………………………………………61第77章述天道……………………………………………………62第78章述磨炼……………………………………………………62第79章处事之道…………………………………………………63第80章述政效……………………………………………………64第81章处世之道…………………………………………………645第1章述心相第一章是阐述本原与本原所产生出来的相,所以是述心相。宇宙万物是由本原所产生的,天大,地大,自然最大。人们常认为自然有界,认为人可以超越自然,乃至改造自然,甚至是征服自然。那么自然有没有界?自然到底有多大?人之道,本维次空间的边界是大到无外,小到无内。大到近无边无际,小到极小,小的没有里面。大到极点成了小,小到极点成了大,大而小,小而大。而人是绝对没能力超越自然出了所谓的“自然界”。道的运作是按自然规律来进行的,所以道法自然是绝对的真理,不存在道法神灵之类的事。人只有与自然共为一体,天地人合一才能有长久的生存道路。本章阐明了宇宙的缔造者,并告诉了人们如何可以观察到这些大道的。道可道①,非常道;名②可名③,非常名。“无”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万物之母⑥。故常无欲⑦,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⑧。此两者同⑨,出而异名⑩。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⑪。①道:说,阐述。②名:名称。③名:命名。④无:无是指本源。无不是什么也没有,而是无所有无所不有,但表现为“无”。本源产生出了天地。⑤有:有是指本原。本原具足一切法,没有生灭,一直存在。本原又叫心性。⑥母:母体,因为本原产生了一切。⑦欲:欲望。⑧徼:边界。⑨同:同一体。⑩异名:这是指名称里所代表的具体实物不一样。⑪门:门道,法门。译文:道是可以阐述的,但并非是长久不变的大道;名称是可以来命名的,但它并非是长久存在的名称。“无”,称作是天地的开始;有,称作是万物的母体。所以常常没有欲望,可以观察到这其中的奥妙;常常有欲望,则观察时就有了边界所束缚。这本源与本原,两者其实是同一体,但展现出来的却不一样。都可谓是玄妙,玄妙又玄妙,是众多奥妙的门道。解析:万物都有灵性,灵性达到一定程度就成了生命,而灵性最高的就是万物之灵。万物之灵与其它生命或灵性物不一样,万物之灵可以解脱,有自由,有自主之权。所以万物之灵给其它存在物都以名称来命名。本维次世界是以万物之灵的生命为主要表现的,所以叫:“人之道。”人只要不着相,就可以心神复归于大道,在大道中观察大道内理,就知道了本原和本源以及阴阳。要使自己心神复归大道,就得止欲。所以常常没有欲望或少欲才能观察到这其中的奥妙。常常有欲望,欲望太强,心神就被业力所牵制,不能复归于大道,干的事情就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甚至还会违反人之道。本原这个本体产生本源,本源又产生阴阳,所以万物是一个整体。这些世出世间的大道内理给人带来的是庄严感神圣感,带给人一种玄妙的感觉。玄妙又玄妙,好像可以说得出口,但又说不出来,这正是万法的开始,是众多奥妙的门道。第2章世界观这一章是确立正确世界观的述语。首先观察自然规律的运作,再观人之道的运作规律,然后确定了正确的世界观。只有明白了悟才可以百世功,千秋利,万代名。把事迹一直流传在世,从而不会因为时光飞逝而销失匿迹。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①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②,难易相成③,长短相形④,高下相倾⑤,音声⑥相和⑦,前后相随⑧,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⑨。万物作而弗⑩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⑪。夫⑫唯弗居,是以不去。①斯:于是,就。②相生:相互产生。③相成:相互对立。④相形:相互成形状。⑤相倾:相互倾向。⑥音声:音是指旋律,节奏;声是指散发出去的波,声音。⑦和:和谐,协调。⑧相随:相
本文标题:60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432025 .html